● 成千上万只同步闪烁的萤火虫,整齐划一收缩的心脏起搏细胞,上万亿个在超导体中一致前进的电子……这些我们身边的同步现象,都指向了某种自组织现象,有关这种秩序的自发产生,是许多科学家终其一生研究的主题。而研究表明,持续、自发的同步现象与“耦合振子”的运动密切相关。
● 耦合振子究竟如何自发同步?在什么条件下同步?什么时候同步不可能出现,什么时候又不可避免?当失去同步时,会出现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我们正在努力学习的一切,其实际意义是什么?通过阅读本书,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将遇见一个隐藏的美丽世界,一个只有通过数学才能看到的世界。
●除了理解同步现象本身,读者还将与作者一起体验在科学战壕中工作的诸多感受——曲折的探索、碰壁的苦楚、新发现的兴奋、从学生到同事再到导师的蜕变。阅读本书将是一种难得的乐趣!
●哈佛大学博士,曾担任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讲师。
● 1994年成为康奈尔大学应用数学教授,在混沌理论和复杂性理论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工作获得了广泛认可。
●在职业生涯中获奖无数,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教学奖和美国总统青年研究员奖。
当你看到一群萤火虫同步闪烁,一群螃蟹一齐挥舞蟹鳌,一群蟋蟀齐声鸣叫的时候,你会认为眼前的景象都是真实的吗? 没错,都是真实的。此书从这些绚丽而又令人着迷的自然景象娓娓道来,讲述了宇宙中的同步现象。热力学定律表明,大自然会无情地走向更无序、更混乱的状态,然而,...
评分大自然中的同步景象是引起我们共鸣的奥秘之一。萤火虫一齐闪烁,鱼群优雅地移动,成千上万只蟋蟀齐声鸣叫,甚至女性室友之间的月经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相互匹配,这些平时看起来偶尔会在某一刻感到好奇的同步现象,其实在目前科学领域仍旧还未完全揭开,我们依然对这个世界...
评分当你看到一群萤火虫同步闪烁,一群螃蟹一齐挥舞蟹鳌,一群蟋蟀齐声鸣叫的时候,你会认为眼前的景象都是真实的吗? 没错,都是真实的。此书从这些绚丽而又令人着迷的自然景象娓娓道来,讲述了宇宙中的同步现象。热力学定律表明,大自然会无情地走向更无序、更混乱的状态,然而,...
阅读这本书是一种特别奇妙的感受,既烧脑又有趣,即难懂,又让人欲罢不能,无法掩卷。作者带领我们纵览同步科学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认识那些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同时结合生活中的现象为我们解读同步背后的深刻原理。这本半自传体半科普读物,饱含作者对所从事领域的热情。他对理论成果如数家珍,对合作者充满敬意,你完全能读到一个科学家对知识的执着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也能读到发现的乐趣。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作者对很多抽象理论介绍都采用了巧妙的类比,讲得尽可能直白清晰,让普通人能够看明白,这等功力实非普通学者能够企及。
评分进行中的学科虽然有拳拳雄心但是没有结论,没有足够的数学底层(虽然作者和他的合作者一直在探求),但是混沌给人的头脑风暴已经够引人注目了。自组织、混沌、复杂网络(华而不实的概念表现了这个领域长久不衰的吸引力)。传播学里的流行问题,物理学里的相变、超导问题,生物学里的周期问题(萤火虫、心脏、肠道蠕动、睡眠)、病毒感染(癌症爆发)问题(进化动力学)、意识涌现(神经网络)、基因蛋白质,化学波(B-Z振荡反应)、生态学、交通拥堵、计算机网络、经济周期、混沌密码。数学用非线性、拓扑。(其实还有像什么神经算法、元胞自动机、社会语言学、物理里的孤波大量学科可以扯上关系,法律和科学的起源会不会也有关系!) 最大启发是混沌需要混沌来驯服、中央节点很重要。但是必须说,本书就是当个头脑风暴用的!(见识广的不用读)
评分“你永远不应该相信一个未经理论证实的事实”,理论与实际应用缺一不可。很多疾病与同步被破坏相关(癫痫、心律失常、慢性失眠),又有很多装置依赖于同步(约瑟夫森陈列和激光陈列、供电电网、全球定位系统)。
评分对于想了解科学家如何思考的人值得一读,对于科学家思考方式不感兴趣的人不用看了。副标题很有意思,秩序如何从混沌中“涌现”。暗合小童说法。喜欢书中的一句话“这个新出现的难题几乎击退了任何人,但这也正是年轻的优势——不知道什么是不可能”
评分总体不错 有几节特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