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技术与身体伦理研究

现代技术与身体伦理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周丽昀
出品人:
页数:260
译者:
出版时间:2014-11
价格:36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711455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身体
  • 社会理论
  • 技术
  • 现代技术 身体伦理 伦理学 技术社会 人机关系 数字时代 伦理困境 科技发展 个体权利 技术责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现代技术与身体伦理研究》指出“伦理的身体”是随着现代性和理性权威的消解,以及主体的道德困境增加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身体类型。身体伦理学是对传统的主体伦理学的批判和超越,是伦理学发展的新阶段。身体伦理学以身体的“感受”为中心,注重身体的知觉、体验和文化差异,主张伦理原则的不可判定性、多元性和可变性,以女性主义和现象学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扩展到一切与身体相关的议题,旨在破除本质主义,对二元对立基础上的传统伦理学范式进行前提反思和理论重构。

作者简介

周丽昀

女,1972年生,山东淄博人。1995午毕业于曲阜师范人学政治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5—1998年于山东省淄博师专(现并入山东理工大学)任教;1998—2001年于山东大学哲学系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2001—2004年于复旦大学哲学系攻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目录信息

导论技术、伦理与身体的三重奏
一、技术的内化与身体的不确定性
二、从主体伦理学到身体伦理学
三、身体作为研究技术与伦理的独特视阈
第一章身体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复归
第一节多学科研究中的身体复归
一、关于身心关系的哲学研究
二、关于身体社会学的研究
三、关于身体政治学的研究
四、关于身体美学的研究
五、关于具身认知的研究
六、关于身体伦理学的研究
第二节理论流变:从二元论到非二元论的转化
一、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二、尼采的“我就是我的身体”
三、福柯的身体谱系学
四、梅洛—庞蒂的身体主体观
第三节实践推动:作为主体的身体和作为客体的身体之间的张力
一、消费主义的兴盛与符号的身体
二、性别关系的转换与权力的身体
三、高科技的发展与作为主客体场域的身体
第二章技术与身体的现代联姻
第一节身体之于技术:从来源和场域到隐喻和符号
一、身体作为技术的来源和场域
二、身体作为技术的隐喻和符号
第二节技术之于身体:从“技术的身体”到“技术化的身体”
一、伊德的“技术的身体”
二、席林的“技术化的身体”
第三章“伦理的身体”与身体伦理学
第一节“伦理的身体”何以可能
一、何谓“伦理的身体”
二、“伦理的身体”研究的两个重要维度
第二节身体伦理学的研究范式
一、身体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二、身体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三、身体伦理学的研究方法及案例分析
第三节身体伦理学的价值趋向
一、塑造自我反思的伦理学
二、促进更加民主公正的技术实践
三、拓宽伦理实践的适当性范围
第四章现代科技引发的身体伦理问题
第一节生命科学中的身体伦理问题
一、传统生命伦理学的困境
二、生命伦理学陷入困境的原因
三、身体伦理学对生命伦理学的批判和重构
第二节赛博空间中的身体伦理问题
一、赛博空间释义及微媒体时代的空间特征
二、赛博空间中身体伦理问题的凸显
三、以身体为界面的赛博伦理思考
第三节信息系统产品设计中的身体伦理问题
一、信息系统产品设计中伦理问题的凸显
二、信息技术产品设计伦理问题的成因
三、基于身体体验的设计伦理思考
第五章结语:“在途中”的技术、身体与伦理
一、重新审视伦理与身体
二、不存在“没有身体的思考”
三、超越身心二元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开题不要借鉴的太多,被答辩小组的老师说姓周的写的书,还是很生气。就搞身体伦理了,哼!

评分

开题不要借鉴的太多,被答辩小组的老师说姓周的写的书,还是很生气。就搞身体伦理了,哼!

评分

开题不要借鉴的太多,被答辩小组的老师说姓周的写的书,还是很生气。就搞身体伦理了,哼!

评分

游走在及格线边缘的一本读书笔记大杂烩,作者基本没有做出什么结构化的努力,前四章每一章都像导论(导论反而像是全书精要),最后突然就结论了,搞得人措手不及。本来想吐槽这书像是十篇本科生毕业论文或者五篇硕士论文攒在一块,唯一有些推进的第四章还碎成了水平参差不齐的整整三部分,完全没有糅合的意思,结果致谢里作者自己居然就说“本书的第四章……或多或少地吸纳了她们(作者指导的研究生论文)的部分研究内容”。当然了,搞出这么一本书,最难过的肯定还是作者,因为她的希望彻底破灭了——虽然她只希望做出“一点点推进”。

评分

游走在及格线边缘的一本读书笔记大杂烩,作者基本没有做出什么结构化的努力,前四章每一章都像导论(导论反而像是全书精要),最后突然就结论了,搞得人措手不及。本来想吐槽这书像是十篇本科生毕业论文或者五篇硕士论文攒在一块,唯一有些推进的第四章还碎成了水平参差不齐的整整三部分,完全没有糅合的意思,结果致谢里作者自己居然就说“本书的第四章……或多或少地吸纳了她们(作者指导的研究生论文)的部分研究内容”。当然了,搞出这么一本书,最难过的肯定还是作者,因为她的希望彻底破灭了——虽然她只希望做出“一点点推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