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旅日學者、東京大學教授林少陽撰寫的圍繞章太炎思想的晚清論。本書聚焦於1900年至1911年以章太炎為主的思想言論,尤其是章太炎旅居東京、擔任同盟會機關報《民報》主筆期間作為清季革命導師、清季思想文化運動旗手的影響。本書在縱軸上將清末知識分子思想接閤中國“士”的思想傳統,尤其是晚明思想傳統,同時將晚清革命置於太平天國之亂以來的政治、社會的連續性之中,以及與“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連續性之中;橫軸上則將晚清革命置於全球史脈絡之中,尤其將之置於東亞的曆史場域中,強調學生在晚清革命中的主體作用及海外革命中心東京的重要作用,兼及探討當時中國士人與日俄戰爭、日英同盟、印度獨立運動等國際事件的關聯。
全書質疑“革命”與“改良”二元對立的晚清思想史敘述框架,並對中、英、日文半個世紀多以來的研究成果多有綜閤、迴應,在此基礎上獨樹一幟。本書新穎之處體現於如下關鍵詞:“革命”與“改良”二者兼具的“晚清思想文化運動”、“以‘文’為手段的清季革命”、“‘復古’的新文化運動”、“亡天下”等。本書試圖透過上述嶄新的敘述框架,彰顯章太炎及其周邊的曆史位置,以及整個晚清在中國現代性中的曆史定位。藉此本書試圖嚮讀者展示“晚清”作為思想課題的可能,進而試圖展示重釋中國現代性的可能。在此意義上,本書不僅是以章太炎為主的晚清思想論,更是挑戰常識的獨特的近代中國論。
林少陽,1963年10月齣生,籍貫廣東紫金,東京大學博士,東京大學研究生院綜閤文化研究科教授。研究領域為19世紀初以來的中國及日本的思想史,兼及文學史、文化史及批評理論。著作有『「修辭」という思想:章炳麟と漢字圏の言語論的批評理論』(東京白澤社2009年版)、《“文”與日本學術思想:漢字圈1700—1990》(中央編譯齣版社2012年版)及其他中日英文論文。
几年前,上海人民出版社在基本完成《章太炎全集》的出版之后,开始着力打造章学研究出版重镇,策划推出了“章学研究论丛”。继章太炎逝世八十周年之际,出版其嫡孙章念驰先生编、著两种著作以后,今年5月再次推出两种,其中之一,即是东京大学林少阳教授的《鼎革以文:清季革命...
評分依笔者愚见,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个现象,可能就是许多研究对象所留下的论著,在今天的史学视域下,只有史料的意义,而无思想的意义。西方学界对卢梭、康德、黑格尔、马克思、韦伯的研究,常从这些先贤的论著中阐释新的思想与学说,丰富对于历史与现实的理解,使之...
評分依笔者愚见,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个现象,可能就是许多研究对象所留下的论著,在今天的史学视域下,只有史料的意义,而无思想的意义。西方学界对卢梭、康德、黑格尔、马克思、韦伯的研究,常从这些先贤的论著中阐释新的思想与学说,丰富对于历史与现实的理解,使之...
評分不無見地,質疑瞭“革命”與“改良”的二元框架,突齣瞭現在革命敘事框架下常常被埋沒的晚清民初這一章太炎為首的“復古的新文化運動”。不過作者對中國文化中“文”的概念理解總覺還不夠深入,有些地方也不免為傳主申辯,仍然陷入二元框架,把“文”等同於“不激進”,忽略瞭章太炎身上激進的一麵——他甚至可說是近代激進化譜係中鼻祖一般的人物。
评分苦口婆心地精彩
评分看到章太炎和魯迅,就想到周作人的有名觀點,感覺也是受到瞭章太炎的影響……
评分作者對章太炎的研究許多方麵我沒有足夠的知識背景去做評價,但是作者做學術的立場與初衷令人敬佩。一個小瑕疵是正文第一頁章太炎的卒年標錯瞭,編輯接鍋吧。
评分確實是不無見地,遍地啓發。除瞭如此的提煉章太炎與魯迅的“文”,於解釋近代革命和思想的流變都不無牽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