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故事

雙城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傅葆石
出品人:
頁數:245
译者:劉輝
出版時間:2008-2
價格:3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13308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電影
  • 文化研究
  • 傅葆石
  • 早期電影
  • 曆史
  • 香港
  • 文化
  • 電影史
  • 雙城故事
  • 都市小說
  • 情感故事
  • 成長曆程
  • 現實主義
  • 人物刻畫
  • 社會觀察
  • 懸疑元素
  • 友情主題
  • 城市變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這是一部談論電影,思考曆史的書,20世紀的中國,戰亂頻仍,特彆是日本侵華和緊接而來的國共內戰,人們顛沛流離,生存環境模糊多變,曖昧迷離,正和邪、忠和奸的界綫遊移 定,不可能用簡單化的二元思維來加以解讀。

為瞭反思這段圍繞著滬港雙城的電影文化展開的故事,本書作者運用瞭大量極為珍貴的文字、影像資料,深入探討日本占領區和英國殖民地的中國電影文化、錯綜復雜的中日文化關係、在戰流散的睏境下中國電影人的惶惑抉擇、早期形成的曖昧難辨的香港身份、國語片和粵語片的糾纏互動。以及由此牽涉到的種種爭議(如誰是“漢奸”,什麼是“漢奸電影”等),著力重構抗戰前後(1937-1950)上海和香港之間的雙城故事。藉此呈現中國電影文化的復雜多義,重新審視一段被人忽略、遺忘的曆史。

著者簡介

傅葆石,香港齣生和成長,美國斯坦福大學曆史學博士,現為伊利諾大學曆史係教授,編著包括Passivity,Resistance,and collaboraion:Intellectual Choices in Occupied Choices,Choices,China Forever.The Shaw Brorhers and Diasporic Cinena,The Cinema of Hong Kong:History Arts Identity和《邵氏影視帝國:文化中國的想象》。

圖書目錄

序一/李歐梵
序二/羅卡
中文版前言/傅葆石
譯者前言/劉輝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半淪陷時期的上海電影圖譜
2.1 張善琨和新華公司的崛起
2.2 滬-港紐帶
2.3 電影業的重建
2.4 明星 現代性 《木蘭從軍》
2.5 “此時此地”
2.6 拍攝“曆史”
2.7 電影院的繁榮
2.8 國傢與“他者”:焚燒《木蘭從軍》
2.9 結語
第三章 民族主義和殖民主義:重寫香港電影史
3.1 香港電影的誕生
3.2 香港電影的繁榮
3.3 殖民主義和戰時電影
3.4 大中原心態(THE CENTRAI-PLAINS SYNDR0ME)
3.5 雙重邊緣化:香港的身份
3.6 日據時期的香港
3.7 結語
第四章 娛樂至上:淪陷電影的選擇(1941-1945)
4.1 淪陷電影的復雜互文背景
4.2 曖昧的閤作
4.3 娛樂的政治策略
4.4 上海的日本電影
4.5 “鴉片戰爭”成為愛情悲劇的題材
4.6 娛樂的曖昧性
4.7 從中日閤作製片到雙重敵化
4.8 結語
第五章 尾聲:在香港重塑影像“上海”
5.1 離開上海
5.2 在香港拍攝電影
涉及影片片目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我不会写书评,这个估计算是个读书总结) 正如“译者前言”所说,“这仅仅是一本以电影为主题的历史学专著,而并非一本专业的电影史著作(意味着电影不必成为考察的主体)。”因此,电影作为历史中的一个微小的存在,其价值可以从多个角度考察。在这本书里,作者反抗二元对...  

評分

(我不会写书评,这个估计算是个读书总结) 正如“译者前言”所说,“这仅仅是一本以电影为主题的历史学专著,而并非一本专业的电影史著作(意味着电影不必成为考察的主体)。”因此,电影作为历史中的一个微小的存在,其价值可以从多个角度考察。在这本书里,作者反抗二元对...  

評分

迟迟未定下的 硕士论文选题,起初的意愿正是做关于“孤岛”时期的文化文学现象研究,而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在日军、重庆国民政府、左翼和英美几重势力渗透下的上海文化呈现出夹缝中生存的特点。但是导师说:这个选题不好做:孤岛的文学成就学界基本不予以认可,最重要的是,没有...  

評分

上海、香港电影的孪生历史 ——评《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 有关中国早期电影的文艺理论书籍,的确是香港以及海外华人的研究更胜一筹、突破窠臼。傅葆石先生的选题着实特别:“政局交替”对上海、香港这两座城市电影发展的促进和影响,从民族资本的兴起、殖民的...

評分

迟迟未定下的 硕士论文选题,起初的意愿正是做关于“孤岛”时期的文化文学现象研究,而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在日军、重庆国民政府、左翼和英美几重势力渗透下的上海文化呈现出夹缝中生存的特点。但是导师说:这个选题不好做:孤岛的文学成就学界基本不予以认可,最重要的是,没有...  

用戶評價

评分

後殖民主義的視角。上海之於重慶大後方成為他者,香港有之於上海成為他者。描述“大中原心態”的善惡二元化分話語統治下,被掩埋的上海殖民時期與香港電影,以及電影作為文化産品在公共空間中同政治的曖昧關係。感觸很深的一點是,和當下的電影境況相比,70年瞭我們真的沒走多遠......唉......

评分

“失語者”,邊緣城市,戰時電影

评分

開篇引用齊努亞·阿契貝《國傢與流放》就定瞭後殖民文化研究的基調瞭,沒想到香港和上海在大中原的心態下也成瞭流亡群體,遭到重慶方麵和殖民方麵的雙重邊緣化。於是我卻對文化研究産生瞭一種曖昧的態度。

评分

去政治化的政治性。

评分

補充空白曆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