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陳旭麓
出品人:
頁數:427
译者:
出版時間:2017-11
價格:69.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8060136
叢書系列:當代學術
圖書標籤:
  • 中國近代史
  • 曆史
  • 陳旭麓
  • 近代史
  • 中國
  • 社會學
  • 思想史
  • 文化
  • 近代史
  • 社會變遷
  • 中國近代史
  • 新陳代謝
  • 社會轉型
  • 曆史變革
  • 現代化進程
  • 思想啓濛
  • 社會結構
  • 文化轉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主要論說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社會開始越齣傳統運行軌跡而發生的一係列深刻變化。全書共20章,作者以總攬全局的氣度和全新的史學視角,多層次多角度地展現近代中國社會極其復雜的曆史圖景。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研究瞭近代社會結構的演變,從經濟、政治結構,到城鄉基層組織的變化。探討瞭近代社會變化的內部因素,及其外部因素影響下導緻的社會習尚的改變。考察分析瞭深刻影響社會上層的政治、哲學思想及其他各種社會思潮。作者的寬闊視野還關注到社會的其他各個層麵,如宗族、行會、會黨、人口、移民、社會心理、文學、電影、戲麯等等。書中極富思辨的論述,準確而深廣地再現齣百年中國的急劇變革。

在不同層次的讀者群中享有盛譽的這部曆史讀物,可以作為文學作品來讀,也是其一大特色。史詩般的語言貫穿全書,遣詞典雅,文采煥然,情感自然流露,富有韻律和樂感。新版增加精選《浮想錄》摘編,讀者可以從中領悟和探知作者建構新陳代謝史學思想的初衷和基本脈絡,以及他對近代中國的深入思考。

著者簡介

陳旭麓(1918—1988),湖南湘鄉人。原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教授,曾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現代史學會副理事長。著有《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近代史思辨錄》《辛亥革命》《浮想錄》等,主編《中國近代史叢書》《宋教仁集》等。 一生緻力於中國近代史研究,晚年以提倡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著稱。

圖書目錄

序 馮契
第一章 漫長的封建社會
第二章 東方與西方
第三章 由盛轉衰的清王朝
第四章 炮口下的震撼
第五章 天國的悲喜劇
第六章 十二年之後
第七章 近代化的一小步
第八章 城鄉社會在演變
第九章 日本衝來瞭
第十章 變與不變的哲學
第十一章 庚子與辛醜
第十二章 歐風美雨馳而東
第十三章 假維新中的真改革
第十四章 “中等社會”
第十五章 變革中的兩大動力
第十六章 民變與革命
第十七章 “揖美追歐,舊幫新造”
第十八章 山重水復
第十九章 新文化運動
第二十章 曆史的選擇
附錄 《浮想錄》摘編
後記一
後記二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陈旭麓先生为著名中国史学者,年轻时毕业于大夏大学历史社会学系,解放后长期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曾著有《辛亥革命》(1955年),参与编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中国近代史词典》等。是书则被普遍视为其代表作,甚至有称之为“中国本土史学的标志性文本”。 陈...  

評分

书写历史著作,在浩瀚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寻找真相绝非易事,而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思辨能力,不为历史家们的定论所束缚,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的人则寥若晨星。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是一部能听到历史学者自己独到见解的历史读物。他的好友冯契这样...  

評分

本书原本的目的是研究生中国近代史方向的授课教材,陈旭麓先生生前并未结集出版,属于门人弟子辑录而成,新陈代谢的提法很新,很有特色,陈先生史学大家,只是在中国近代史这块,早有珠玉在前,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吕思勉,胡适,钱穆,严耕望,多有论及,陈先生,身居大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之前和一個碩士的老師說自己終於到瞭可以讀這本書的年紀,假設唯物辯證史觀是可以被接受的。作者在當時不能完全脫開舊有曆史教材寫法徑直寫成社會史,但細部上有相當嚴密的邏輯推演,對於近代中國大的更替變動用正反分析手法山重水復又一輪。多讀幾遍纔有體會是近來很多前輩對這書的總體評價。唯獨可惜他的語言在十年浩劫之後已經被固定成瞭那樣僵化的敘述模式,也是這一點讓很多初學者望而卻步,誤以為高中教材。

评分

在我全部核對引文並挑選插圖的基礎上重齣 值得推薦

评分

修(shan)訂(jian)版

评分

靠曆史唯物主義搭起瞭一個宏大的架構,但這本書真正讓人欣賞的卻隻是它對具體事件的分析,比如天地會、白蓮教長時間沒有做到的事,為什麼一個拜上帝會在短期內就能做到?再比如像葉名琛這樣的朝廷大員在外交中的心態和錶現,都有著切實而有見地的分析。茅海建曾師從陳旭麓,在這一點上可謂盡得其所長。總的來說,一部寫作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史學著作,能夠從“腐朽的封建營壘”中打撈齣不少人和事,敘說其“進步”的意義,實屬不易。但在另一方麵,民族情感、道德評價和階級分析法,如幽靈般不時地從某些章節中冒齣來,限製瞭這本書的高度。(三星半)

评分

把那時的社會看做一個係統,內有新陳代謝,外有應對環境變化做齣的應激反應。 怎麼走,走到哪,豈非人力所能改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