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與組織:學科脈絡與文獻

技術與組織:學科脈絡與文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作者:邱澤奇主編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2018-3-15
價格:79.8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0251875
叢書系列:技術與組織關係研究叢書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經濟
  • 技術社會學
  • 傢1
  • 勞工社會學
  • 互聯網
  • 技術
  • 組織
  • 學科脈絡
  • 文獻研究
  • 管理學
  • 知識體係
  • 學術發展
  • 理論框架
  • 跨學科
  • 學術文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組織績效是社會科學多學科共同關注的議題。技術與組織是瓊•伍德沃德(Joan Woodward)創建的研究領域,試圖迴答在技術、組織之外,還有哪些因素會直接影響組織績效。《技術與組織:學科脈絡與文獻》由13篇文獻組成,其中第1篇是一個總體性的梳理,第2~13篇則是這一研究領域發展重要階段和重要維度的關鍵文獻。可以說,本書是對這一研究領域重要文獻進行係統梳理和匯集的重要文集,從問題的承接與提齣開始,到問題的轉摺、研究重心的轉移,最後論及如今麵臨的問題。本書既有理論發展的脈絡,也有不同學科的交流與交鋒,嚮讀者展示瞭一個甲子以來這一學術領域的發展和進一步發展的空間。無論是對學者、組織管理者還是對普通讀者而言,本書對於理解我們今天身處的世界,尤其是理解技術與組織的關係,都有案頭書式的價值。

前言

文獻呈現的學科發展

邱澤奇

技術與組織是一個由企業管理專傢提齣的議題,最初的目的是希望探討技術與組織的交互作為一個因素對組織績效的影響。後來,該議題逐步演化成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多個學科交匯的學術領域。在60年的發展中,研究的目的也突破對組織績效的唯一關注,拓展到瞭在組織中運用技術的復雜主題,如創新、廠商、知識、工作、人際關係、人機關係等。這一演化本身也是一個復雜的社會過程。

總體上說,技術與組織的研究經曆瞭三個大的曆史階段。從1958年英國管理學傢伍德沃德(Joan Woodward)明確提齣這個議題到1980年代是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議題是技術與組織結構的關係如何影響組織績效。其中,有兩個研究小組的努力是重要的,一是帝國理工小組,以伍德沃德為代錶;另一是阿斯頓(Aston)小組,以皮尤(Derek SPugh)為代錶。第二階段從1980年代到20世紀末。在這個階段,研究活動中心從英國到瞭美國,研究議題也從傳統的生産技術與組織結構之間的關係及其對組織績效的影響擴展到瞭組織與技術的各個維度,參與研究的學科也從以管理學為主擴展到瞭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眾多學科。其中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的斯隆(Sloan)學派的影響是重要的。第三個階段從本世紀開始,議題轉嚮瞭信息技術,現在依然在進行中。

這本文集希望藉13篇文獻反映技術與組織研究領域在過去60年裏前兩個階段的發展脈絡。

著者簡介

邱澤奇,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2004至今),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創辦主任(2006—2011),“中國傢庭跟蹤調查”(CFPS)的設計、試調查(2008)、追訪試調查(2009)和第一次調查(2010)的組織者,第一任PI組組長。曾任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首任院長(2012—2016)、名譽院長(2016—2020)。緻力於信息技術應用與社會變遷研究、調查方法與大數據應用研究、社會項目評估研究。

圖書目錄

章節目錄
技術與組織研究的曆時脈絡與未來機遇 / 1
一、問題與數據 / 1
二、技術與組織研究的多學科格局 / 4
三、技術與組織研究的細分主題 / 11
四、技術與組織細分主題間關係與理論取嚮脈絡 / 26
五、從工廠到平颱:技術與組織研究的未來 / 38
附錄一 係統查閱過的數據庫和期刊名錄 / 41
附錄二 方法說明 / 42
瓊•伍德沃德與組織理論的發展 / 54
一、瓊•伍德沃德的研究 / 55
二、對伍德沃德及權變理論的評價 / 61
三、換一種視角 / 67
參考文獻 / 70
操作技術和組織結構:基於經驗研究的重估 / 75
組織層麵的技術 / 76
技術的重要性 / 77
樣本和資料收集 / 80
操作技術的測量 / 81
結構變量 / 86
操作技術和結構的關係 / 89
結論 / 99
參考文獻 / 101
技術作為結構化的誘因:觀察CT掃描儀與放射科社會秩序獲取的證據 / 104
技術和結構的結構化 / 105
描繪結構化的演變過程 / 108
選點和方法 / 111
放射科的製度環境和傳統 / 113
郊區醫院CT操作過程中的結構化 / 115
市區醫院CT操作過程中的結構化 / 121
不同組織形式的沉積作用 / 127
結論 / 132
參考文獻 / 134
技術的多義性:新技術的意義建構 / 137
技術的定義 / 138
新技術的特徵 / 141
新技術的概念化 / 147
結論 / 159
參考文獻 / 160
在組織脈絡中理解技術與個人 / 164
研究現狀 / 165
基本概念、假定及其含義 / 166
一些例子 / 176
重要的議題 / 181
結論 / 188
參考文獻 / 189
工作組:自主性,技術與選擇 / 191
工作組的性質及其環境/ 192
技術 / 193
先進製造技術對工作組自主性的影響 / 197
左右先進製造技術對工作組任務影響的一些選擇 / 198
左右先進製造技術對工作組邊界影響的一些選擇 / 200
結論 / 203
參考文獻 / 204
技術的二重性:對組織中技術概念的反思 / 206
重估先前對技術的概念化 / 207
技術的結構化模型 / 212
利用技術結構化模型 / 222
討論 / 231
結論 / 233
緻謝 / 234
參考文獻 / 234
熒光照明技術的社會建構 / 241
相關社會群體 / 243
熒光燈技術的詮釋彈性 / 248
高強度日光色熒光燈的穩定化:技術框架的變革 / 254
技術發展的動力:相關社會群體之間及其內部的互動 / 262
總結 / 264
技術動力論 / 266
技術體係 / 269
作為因和果的EBASCO / 270
積聚技術動力 / 271
技術動力的特徵 / 272
技術動力論的應用 / 274
結論 / 276
作為管理者的醫生:建構國傢醫療服務係統及其使用者 / 278
前言 / 278
一、理論視角 / 280
二、信息係統和從醫生到管理者的角色轉變 / 285
三、討論 / 297
參考文獻 / 299
技術與製度:信息技術研究和組織研究相互學習什麼? / 302
引言 / 303 組織研究嚮IT研究學習什麼? / 305
唯物質論和行動者視角(Materialism vs.Agency) / 305
IT研究嚮組織研究學習什麼? / 311
總結 / 319
緻謝 / 320
參考文獻/ 320
競爭與社會影響:第六代處理器在全球電腦行業中的擴散 / 330
理論和假設 / 334
資料與測量 / 340
模型和控製變量 / 346
結果 / 348
結論 / 356
參考文獻 / 359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特彆好的書,收錄的文獻質量都很高……

评分

特彆好的書,收錄的文獻質量都很高……

评分

特彆好的書,收錄的文獻質量都很高……

评分

特彆好的書,收錄的文獻質量都很高……

评分

特彆好的書,收錄的文獻質量都很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