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日錄

雲岡日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畫報齣版社
作者:[日] 木下杢太郎
出品人:
頁數:264
译者:趙暉
出版時間:2017-11
價格:78.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14612820
叢書系列:近代以來海外涉華藝文圖誌係列叢書
圖書標籤:
  • 藝術史
  • 雲岡石窟
  • 日本
  • 木下杢太郎
  • 藝術
  • 石窟
  • 曆史
  • 知道中國
  • 雲岡石窟
  • 佛教藝術
  • 北魏曆史
  • 石刻考古
  • 文化遺産
  • 山西旅遊
  • 古代雕塑
  • 曆史筆記
  • 文化記錄
  • 旅行隨筆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探尋雲岡石窟佛教造像的藝術淵源與美學發展

★力求無限接近中國造像美學發展真相

★展示中國古代人們的審美取嚮與精神境界

****************************************************************************************

★《雲岡日錄》是日本南蠻文學創始人木下杢太郎將自己在中國雲岡石窟二十多天來對當地佛像的考察、臨摹以及拍攝匯集成此書。書中囊括瞭大量清末時期雲岡佛像的曆史圖像,手繪照片,以及石窟布局示意圖。由於戰亂及自然災害等因素,雲岡石窟的部分洞穴及佛像發生瞭不同程度的改變以及損毀,因此,這些資料在今天看來就顯得尤為珍貴。此外,作者還將雲岡一行的所遇到的林林總總記錄於書中,鮮活地再現瞭晚清時期的人文風貌與社會現狀。

著者簡介

★作者:木下杢太郎(木下杢太郎,きのした もくたろう,1885年8月1日-1945年10月15日)是一位日本詩人、劇作傢、小說傢、美術史傢與醫學學者,並曾擔任愛知醫科大學教授,本名為太田正雄,齣生於日本靜岡縣賀茂郡湯川村(今伊東市)。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教授、皮膚科醫生、詩人、劇作傢、翻譯傢、美術史傢、宗教學傢。 木下於1916年至1920年生活在中國,擔任南滿醫學堂教授兼奉天醫院皮膚科部長。期間,他遊曆中國各地,對中國古代美術史進行瞭廣泛的 研究。1920年9月,他同日本畫傢木村莊八到訪大同雲岡,成為當時為數不多的雲岡石窟研究者。迴國後,其著作《大同石佛寺》問世。 之後,木下前往歐美遊學,研究領域也轉嚮西方文學與宗教,但他對雲岡石窟始終抱有極為深厚的感情。1944年,木下迴到中國,並再訪雲岡。 1945年10月,木下奎太郎病逝於日本東京。

*************************************************************************************

★譯者:趙暉,教師、譯者,現居日本。

日譯漢主要譯作:《白領紀要》(津村記久子)、《希望之國》(村上龍)、《私小說--從左至右》(水村美苗)等。

漢譯日主要譯作:《往事》(史鐵生)、《人民的魚》(蘇童)、《養蜂場旅館》(徐則臣)、《另一個世界》(蔣一談)等。

在日本的羊書房(ひつじ書房)齣版發行的文學翻譯雜誌《中國現代文學》的書評欄目定期執筆,陸續嚮日本讀者介紹瞭《百傢姓》(楊葵)、《耶路撒冷》(徐則臣)、《惜彆》(止庵)、《繁花》(金宇澄)等國內優秀作品。

圖書目錄

目 錄
越境的學術 “中國藝文圖誌”總序
《雲岡日錄》再版序言
初版序言
雲岡日錄(上)
雲岡日錄(中)
雲岡日錄(下)
雲岡佛龕的名稱
大同美術中的犍陀羅素

一、佛傳圖
二、每座雕像的姿勢
三、花紋的類似程度
附 錄
一、大同石佛雜談
二、北魏的造像
三、雲岡石佛文獻摘錄

譯後記

編輯手記
圖片目錄
第一幅圖片 第十九窟 大露佛細部
第二幅圖片 第十九窟(白耶佛洞) 大露佛主像及脅侍菩薩
第三幅圖片 第十九窟 大露佛細部
第四幅圖片 第十七窟(阿閦佛洞)門口拱洞北側
第五幅圖片 第十八窟外觀
第六幅圖片 中央石窟自第一窟至第九窟
第七幅圖片 東堂(第一窟) 中堂(第二窟)及西堂(第三窟)
第八幅圖片 五大洞及其西側的幾座洞窟(自第五窟至第七窟)
第九幅圖片 第七窟外壁上部中央及東側的佛龕
第十幅圖片 第七窟外壁東側上部
第十一幅圖片 第七窟外壁上小龕B.C
第十二幅圖片 第七窟外壁上小龕 F
第十三幅圖片 第十八窟主像颱座側麵人物像
第十四幅圖片 第十二窟佛龕二佛
第十五幅圖片 第十二窟佛龕二佛之右方上半部
第十六幅圖片 第四窟(佛籟洞)門口拱洞西側
第十七幅圖片 第四窟(佛籟洞)門口拱洞西側細部 毗紐天像
第十八幅圖片 第四窟(佛籟洞)門口拱洞東側
第十九幅圖片 第四窟(佛籟洞)門口拱洞東側細部 濕波天像
第二十幅圖片 東端第一窟西壁的佛像
第二十一幅圖片 雲岡石窟全景
第二十二幅圖片 石佛寺及五大洞外觀
第二十三幅圖片 石佛寺前景
第二十四幅圖片 石佛寺東堂(第一窟)及中堂(第二窟)
第二十五幅圖片 第一窟東方小窟外觀
第二十六幅圖片 第一窟西壁上部諸龕
第二十七幅圖片 第二窟中央上部南方大佛
第二十八幅圖片 第二窟正殿東壁上部
第二十九幅圖片 第二窟正殿中央佛柱東方主佛
第三十幅圖片 第二窟正殿東側諸佛及其上段
第三十一幅圖片 剝掉第二窟正殿中央大佛柱南方主佛西側諸佛重修之假麵的東西
第三十二幅圖片 由第二窟正殿中央大佛柱南方主佛西側諸佛頭像而剝掉的重修之假麵
第三十三幅圖片 第二窟第三樓菩薩像(西麵)假麵剝掉之前
第三十四幅圖片 第二窟第三樓菩薩像(西麵)假麵剝掉之後
第三十五幅圖片 第二窟東南壁的下部
第三十六幅圖片 第二窟正殿東壁中部的塔
第三十七幅圖片 第二窟北方雙體佛
第三十八幅圖片 第二窟北壁佛龕上部的裝飾
第三十九幅圖片 第二窟東壁上段
第四十幅圖片 第二窟東壁上的釋迦傳(其一)太子競射圖
第四十一幅圖片 第二窟東壁上的釋迦傳(其二)後宮嬉遊圖
第四十二幅圖片 第二窟東壁上的釋迦傳(其三)父子對話圖
第四十三幅圖片 第二窟東壁上的釋迦傳(其四)邂逅老者圖
第四十四幅圖片 第二窟東壁上的釋迦傳(其五)邂逅病者圖
第四十五幅圖片 第二窟東壁上的釋迦傳(其六)邂逅死者圖
第四十六幅圖片 第二窟東壁上的釋迦傳(其七)邂逅後宮沙門圖
第四十七幅圖片 第二窟東壁上的釋迦傳(其八)婦女睡眠圖
第四十八幅圖片 第二窟東壁上的釋迦傳(其九)逾城齣傢圖
第四十九幅圖片 第二窟東壁上的釋迦傳(其十)入山苦行圖(一)
第五十幅圖片 第二窟東壁上的釋迦傳(其十一)入山苦行圖(二)
第五十一幅圖片 第三窟上部西南角的上壁
第五十二幅圖片 第三窟南壁下部門口西側
第五十三幅圖片 第三窟南壁門口上部
第五十四幅圖片 第四窟(佛籟洞)入口第五窟的外觀
第五十五幅圖片 第四窟前壁藻井
第五十六幅圖片 第四窟前壁門口上部
第五十七幅圖片 第五窟正殿前壁上窗拱洞
第五十八幅圖片 第六窟(毗廬佛洞)副殿東壁
第五十九幅圖片 第八窟副殿東北側壁
第六十幅圖片 第八窟副殿藻井(其一)南側
第六十一幅圖片 第八窟副殿藻井(其二)西側
第六十二幅圖片 第八窟副殿藻井
第六十三幅圖片 第七窟前麵的一龕
第六十四幅圖片 東方石窟全景(右起)及東端第一窟、第二窟和東方大窟
第六十五幅圖片 東端第一窟(右)及東端第二窟(左)略景
第六十六幅圖片 東端第一窟(石洞)內部的塔柱
第六十七幅圖片 東端第一窟東壁下部北側釋迦傳 逾城齣傢圖
第六十八幅圖片 東端第一窟東壁下部釋迦傳 太子競射圖
第六十九幅圖片 東端第二窟(寒泉洞)內部塔柱
第七十幅圖片 東端第二窟東壁的上部
第七十一幅圖片 東端第二窟東壁的細部
第七十二幅圖片 東方大窟(靈嚴寺洞)主佛像及脅侍菩薩
第七十三幅圖片 東方大窟左側的脅侍菩薩
第七十四幅圖片 東方大窟右側的脅侍菩薩
第七十五幅圖片 第四洞內部的佛像(其一)
第七十六幅圖片 第四洞內部的佛像(其二)
第七十七幅圖片 西方石窟 從第十窟到第十五窟
第七十八幅圖片 第十窟前景
第七十九幅圖片 第十窟西壁的上部
第八十幅圖片 第十三窟(接引佛洞)東南隅壁
第八十一幅圖片 第十四窟(普賢菩薩洞)的內部
第八十二幅圖片 第十四窟(普賢菩薩洞)門口拱洞的東側
第八十三幅圖片 第十五窟上窗拱洞的東側
第八十四幅圖片 第十六窟(寶生佛洞)的內部
第八十五幅圖片 第十七窟門口拱洞的東側
第八十六幅圖片 第十七窟北壁左側的脅侍菩薩
第八十七幅圖片 第十八窟東北壁右側的脅侍菩薩
第八十八幅圖片 西方石窟(其一)從第十窟到第二十窟
第八十九幅圖片 第十九窟(白耶佛洞)概略圖景
第九十幅圖片 第十九窟大露佛主像
第九十一幅圖片 第十九窟大露佛主像頭部
第九十二幅圖片 第十九窟主像光背細部
第九十三幅圖片 第二十窟東壁
第九十四幅圖片 西端A、B窟附近外觀
第九十五幅圖片 西端D、E窟間的廢洞
第九十六幅圖片 西端 E、 F、 G、 H 諸石窟外觀
第九十七幅圖片 西端A窟附近小洞西壁
第九十八幅圖片 西端 D 窟附近小洞西壁
第九十九幅圖片 西端 D 窟的西壁上部佛龕
第一〇〇幅圖片 西端E窟的西北壁
第一〇一幅圖片 西端H窟(西塔韆佛洞)門口
第一〇二幅圖片 西端H窟(西塔韆佛洞)門口拱洞的西側
第一〇三幅圖片 西端 H 窟門口拱洞的東側
第一〇四幅圖片 西端H窟藻井的西側
第一〇五幅圖片 西端 H 窟以西的一座石窟
第一〇六幅圖片 曼陀羅發掘的釋迦立像(笈多時代全盛期)
第一〇七幅圖片 雲岡第二窟的降魔像
第一〇八幅圖片 甘肅省敦煌韆佛洞(引自伯希和著《敦煌圖譜》)
第一〇九幅圖片 敦煌韆佛洞(引自斯坦因著作)
第一一〇幅圖片 甘肅省敦煌韆佛洞第一一一號石窟的後壁
(引自伯希和著《敦煌圖譜》)
第一一一幅圖片 甘肅省敦煌韆佛洞第一一一號石窟的右壁(同上)
第一一二幅圖片 雲岡東方大窟左側的脅侍菩薩(引自佩爾琴斯基著作)
第一一三幅圖片 坎哈那佛窟裏的釋迦如來像(笈多時代末期)
插圖目錄
第一幅插圖 第一窟乃至第九窟平麵圖(根據作者目測繪製)
第二幅插圖 第一窟壁麵上雕刻的塔 (由本書作者臨摹)
第三幅插圖 捧博山爐菩薩立像(第一窟)(由本書作者臨摹)
第四幅插圖 第一窟的佛像其一(由本書作者臨摹)
第五幅插圖 第一窟的佛像其二(由本書作者臨摹)
第六幅插圖 第二窟的佛像(由本書作者臨摹)
第七幅插圖 第二窟三樓的菩薩像(西麵)(剝掉瞭修補部分)(由本書作者臨摹)
第八幅插圖 第二窟中央塔下部的土俑配飾(由本書作者臨摹)
第九幅插圖 第二窟三樓的菩薩像(東麵)(除去修補部分)(由本書作者臨摹)
第十幅插圖 第二窟中央塔上部的土俑配飾(由本書作者臨摹)
第十一幅插圖 第二窟天棚上的人物(由本書作者臨摹)
第十二幅插圖 第二窟東壁下部佛傳圖中的後宮嬉遊·太子競射(由本書作者臨摹)
第十三幅插圖 佛籟洞入口後麵的花紋(由本書作者臨摹)
第十四幅插圖 第五窟至第九窟前麵的風景(續右圖 西方諸窟)(由本書作者臨摹)
第十四幅插圖 第五窟至第九窟前麵的風景(由本書作者臨摹)(繼左圖)
第十五幅插圖 犍陀羅的火焰(轉抄自伏捨)
第十六幅插圖 犍陀羅的燭颱(轉抄自伏捨)
第十七幅插圖 東方菜園後麵的各座佛窟(由本書作者臨摹)
第十八幅插圖 菜園後麵的人柱像(其一)(由本書作者臨摹)
第十九幅插圖 菜園後麵的人柱像(其二)(由本書作者臨摹)第二十幅插圖 東方各座佛窟平麵圖(根據作者步測繪製)
第二十一幅插圖 東方各座佛窟示意圖(由本書作者臨摹)(續右圖)
第二十一幅插圖 東方各座佛窟示意圖(由本書作者臨摹)(繼左圖)
第二十二幅插圖 雲岡風景(由本書作者臨摹)
第二十三幅插圖 西方各座佛窟平麵圖(根據作者步測繪製)(續右圖)
第二十三幅插圖 西方各座佛窟平麵圖(根據作者步測繪製)(繼左圖)
第二十四幅插圖 第十窟、第十一窟、第十二窟的前景(由本書作者臨摹)
第二十五幅插圖 西方第十四窟的前麵(由本書作者臨摹)(續下圖)
第二十五幅插圖 西方第十四窟的前麵(由本書作者臨摹)(繼上圖)
第二十六幅插圖 西方第十五窟的佛像(由本書作者臨摹)
第二十七幅插圖 西方第十五窟內部的小佛(由本書作者臨摹)
第二十八幅插圖 西方第十七窟東壁的 本(由本書作者 製)
第二十九幅插圖 第十八窟前壁麵上的浮雕人物 本(由本書作者 製)
第三十幅插圖 第十八窟群像中的一部(由本書作者臨摹)
第三十一幅插圖 第十八窟西壁下麵的雕像(由本書作者臨摹)
第三十二幅插圖 第七窟東壁碑文本
第三十三幅插圖 第七窟內部 本(由本書作者 製)
第三十四幅插圖 東端第一窟入口穹隆(由本書作者臨摹)
第三十五幅插圖 西方 A 至 G 的各座佛窟(由本書作者臨摹) (續下圖)
第三十五幅插圖 西方 A 至 G 的各座佛窟(由本書作者臨摹) (繼上圖)
第三十六幅插圖 第十三窟的人物寫生(由本書作者臨摹)
第三十七幅插圖 犍陀羅的逾城齣傢圖
第三十八幅插圖 犍陀羅的太子競射圖
第三十九幅插圖 犍陀羅的婦女睡眠圖
第四十幅插圖 犍陀羅的後宮嬉遊圖
第四十一幅插圖 犍陀羅的馬
第四十二幅插圖 雲岡東方第一窟門口內側西壁
第四十三幅插圖 犍陀羅的婆羅門
第四十四幅插圖 雲岡東端第二窟東壁細部
第四十五幅插圖 犍陀羅的服裝
第四十六幅插圖 雲岡第五窟外庭西壁細部
第四十七幅插圖 犍陀羅的人柱像
第四十八幅插圖 雲岡的執金剛
第四十九幅插圖 犍陀羅的執金剛
第五十幅插圖 犍陀羅的忍鼕紋
第五十一幅插圖 雲岡的忍鼕紋
第五十二幅插圖 雲岡的蓮花相連花紋
第五十三幅插圖 犍陀羅的蓮花相連花紋
第五十四幅插圖 雲岡的方形蓮花花紋
第五十五幅插圖 犍陀羅的方形蓮花花紋
第五十六幅插圖 雲岡的花繩
第五十七幅插圖 犍陀羅的花繩(一)
第五十八幅插圖 犍陀羅的花繩(二)
第五十九幅插圖 犍陀羅的花繩(三)
第六十幅插圖 大同石佛 前田青村 作
第六十一幅插圖 大同石佛接引佛洞(右)及大露佛(左) 川端龍子作
第六十二幅插圖 雲岡石窟、西方一座小窟雕刻燃燈授佛記圖
第六十三幅插圖 犍陀羅窟雕刻燃燈授佛記圖
第六十四幅插圖 雲岡石窟平麵圖(由關野博士繪製)
第六十五幅插圖 第七窟前壁大龕裏的坐像的頭
第六十六幅插圖 雲岡風景(由本書作者臨摹)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只是盘桓了短短的十七天,木下杢太郎却留下了一本弥足珍贵的《云冈日录》。木下杢太郎是诗人、剧作家和宗教美术学者,这本《云冈日录》或许只是他作为一名宗教美术学者,对遇到了珍品的一种本能反应。但是在今天,却无法仅仅以这样的一种评价来评价这本书的价值。因为作者来华...

評分

只是盘桓了短短的十七天,木下杢太郎却留下了一本弥足珍贵的《云冈日录》。木下杢太郎是诗人、剧作家和宗教美术学者,这本《云冈日录》或许只是他作为一名宗教美术学者,对遇到了珍品的一种本能反应。但是在今天,却无法仅仅以这样的一种评价来评价这本书的价值。因为作者来华...

評分

只是盘桓了短短的十七天,木下杢太郎却留下了一本弥足珍贵的《云冈日录》。木下杢太郎是诗人、剧作家和宗教美术学者,这本《云冈日录》或许只是他作为一名宗教美术学者,对遇到了珍品的一种本能反应。但是在今天,却无法仅仅以这样的一种评价来评价这本书的价值。因为作者来华...

評分

只是盘桓了短短的十七天,木下杢太郎却留下了一本弥足珍贵的《云冈日录》。木下杢太郎是诗人、剧作家和宗教美术学者,这本《云冈日录》或许只是他作为一名宗教美术学者,对遇到了珍品的一种本能反应。但是在今天,却无法仅仅以这样的一种评价来评价这本书的价值。因为作者来华...

評分

只是盘桓了短短的十七天,木下杢太郎却留下了一本弥足珍贵的《云冈日录》。木下杢太郎是诗人、剧作家和宗教美术学者,这本《云冈日录》或许只是他作为一名宗教美术学者,对遇到了珍品的一种本能反应。但是在今天,却无法仅仅以这样的一种评价来评价这本书的价值。因为作者来华...

用戶評價

评分

還行,帶遊記性質。

评分

日誌的行文方式學習瞭。非學術性的細緻動情、輕鬆滿足。也被作者宗教式的虔誠情感,包圍在對夢中山巒清逸時光的「永恆」詮釋中。值得細讀。

评分

日本人民國時寫的。我沒有去過雲岡石窟,他的記錄和現實中的石窟很難有對應關係,沒什麼感覺,解讀也不是很專業,都是猜測性質的。圖質量不高。其中有一點就是清朝人在石像上塗抹瞭一層,破壞性質,水平也很糟糕

评分

早期外國人對中國的考察,在尚無調查報告的雲岡也算是一種“權威”著錄。但也可見那麼早時,日本的玻璃底片照片就要比我的單反照的還好看瞭。

评分

1920年大同的東華客棧 //“內心交錯著幾欲跪地膜拜的愛慕之情和忍不住想衝嚮隨便一個什麼人立刻大打齣手的滿腔怒火。前者,是緣於古代美術不朽的美麗帶給我的驚喜;後者,則是齣於對那些最近對佛像進行的粗劣修復所生齣的反感。” 想到前段時間刷屏的那些佛像修復。100年沒進步。還想起大同法華寺裏的導遊說起他小時候就住在裏麵,白塔就在鬍同口,大殿是公共澡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