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修订、装帧升级、纪念珍藏】
梵高一生中写过很多信,大多数都是寄给弟弟提奥的,也有不少是写给家人和其他艺术家的。梵高一生中也画了很多画,而基本上每一幅都被他在信中用如诗般优美的语言细细描述过。
在这本全新翻译的梵高书信集中,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安娜·苏,从近千封书信中精心挑选了150多封,撷取了梵高在其中描写这些作品创作、构思过程的片段,以及他对艺术、艺术家、文学、宗教、景观等众多话题的独特见解,配以信中提到的画作以及书信原稿作为参照,向所有热爱梵高的人展示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梵高。
在这本书里,梵高没有被生活琐事所侵扰,没有精神的痛苦与压力。在这里,梵高只属于绘画,属于艺术,属于那片金黄的麦田与飞过群鸦的天空。
【作者介绍】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印象画派巨匠。1853年3月30日,生于荷兰布拉邦特。一生屡遭挫折,备尝艰辛。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美丽的瓦兹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年仅37岁。
【编者介绍】
H. 安娜•苏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拥有艺术和考古学的硕士学位。她曾参与过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大学艺术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和哈佛大学等许多艺术项目,目前生活在纽约,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工作。
摘一些: Ⅰ 1875-1881 ● 1878/7/16 艺术真的是滋养现实生命的必需品。因为这是真正的艺术,是用心性和灵魂加上才智创造出来的作品,就像那些你知道或可能亲眼见过的艺术家,对他们来说,文字和作品就是他们的生命和灵魂。 ● 1880/7 人的灵魂里都有一团火,却没有人去那儿取...
评分时至今日,有人将毕加索和梵高加以对比,大致结论是,毕加索是一个高明的善于经营自己的艺术家,梵高是一个不善营销自身价值的落魄者。此言不无道理。尽管如此,我仍然会选择并长此以往地热爱我的梵高。他不善经营,因他将自己的一生只用来了经营艺术。他穷困潦倒,但他...
评分今天分享一本书 《梵高手稿》 将原来贴在梵高身上的 天才画家 精神病患者 癫痫 自杀 孤独 阴郁 疏离等标签一一揭掉 让你认识一个全新的文森特 梵高 这本书不仅展示了梵高已被世人所熟知的油画作品,还呈现了其初期稚嫩的素描作品 叫你一口气浏览完梵高一生的作品,从青...
评分因为他看得太细腻,导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能接触他的内心,所以他只能创造一份倒影,这倒影将表达他、安抚他、成为他最亲密的恋人 一头肮脏的野兽站在杂乱的草丛中,因为突破了约束而发疯,他掀起枯草,撕破喉咙向着天空尖叫,上帝却为了惩罚他而夺走了他的声音,于是他只...
评分认识了绝对纯粹温柔的梵高。
评分这个心情不好的夜晚,读着他深刻而敏感的信件,觉得有力量了许多。其实从其实第一封信开始我就想哭,有种跨越时空般的对梵高内心爱与执着的相通。翻译太好了!我可以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人在与亲友通信时那种私密与温柔的味道,完全“不隔”,感谢遇见这本书????????
评分在不知是否布满繁星的夜读完这本,诸多印刷精美的手稿和原画,佐以作者信中精准细腻的描写,带来非常美好的阅读体验,对艺术家成长心路历程的感知甚至胜过一次博物馆实地游览,当然这是没有痛苦和压力的一个版本,也许不那么真实,但其实我们都需要这样的时刻,阳光轻抚麦田,星光温暖黑夜
评分不同以往,这部书从末页启封。毕竟,他的传奇,早已熟稔于心。 所以选择以倒带的方式,重新剪辑。 他的画,从绚烂归于简致,他的色,从斑斓化为单一。 他的话,从平淡变为深邃,他的念,从绝望滑向憧憬。 巧合地配上蒙特威尔第的歌剧,返璞归真,恰如重温《返老还童》一般。 这年头,说喜欢梵高远不如说喜欢席勒啊,伦勃朗啊,莫迪里阿尼啊等等等等来的装x。 但真的不是每一个画家都能有一首歌来挽悼,有很多电影来回忆。 老子就是喜欢梵高,连手机屏保都是。 @2018-12-15 22:01:12
评分一直最喜欢梵高的画,觉得充满了跃动的生命力。没想到人如其画,他不仅是个纯粹的人,还是一个通透的人。不仅能够用画表达,也能同样有效地用语言表达。他想得太清楚,什么对他来说最重要,每天都只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不在乎生命的长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