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大学》以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强调人的修身养性不只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触、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和完善人格修养的过程;修身的目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认为,治国、平天下应以德为本。《中庸》强调“诚”,认为“诚”是实现“中庸之道”的关键。二书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中庸》 梁启超先生在《李鸿章传》中提到:“故誉满天下者,未必不为乡愿。”乡愿,一种貌似忠良的伪善者,一种毫无原则的好好先生,一种沽名钓誉的利己主义者。孔子以“德之贼也”表达自己的鄙弃。而一提到中庸,似乎人们的第一印象便是一种调和、妥协的哲学,正如鲁迅先生说...
评分在崇洋媚外,西风日益压倒东风的当今,很多人总是在标榜西方的一切。为什么?只不过是因为在最近的二百年中,西方强盛。金钱让西方的一切都好像熠熠生辉。西方的自由,西方的民主,西方的价值观,西方的生活方式,仿佛都成了人类幸福的归宿。 对此,我不得不付之一...
评分大学 第一章 格物:认识,研究世间万物。 致知:使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纲:明德,亲民(新),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学主要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八目前四级强调的是“内修”,后三级强调的是“外治”中间的“修身”一...
评分“诚”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几乎所有经典都对其有所论述。中庸也不例外。在中庸里从第二十章后半部分开始一直到第二十六章集中的堆成这个概念进行了论述。 其内容如下: “第二十章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
评分《中庸》 梁启超先生在《李鸿章传》中提到:“故誉满天下者,未必不为乡愿。”乡愿,一种貌似忠良的伪善者,一种毫无原则的好好先生,一种沽名钓誉的利己主义者。孔子以“德之贼也”表达自己的鄙弃。而一提到中庸,似乎人们的第一印象便是一种调和、妥协的哲学,正如鲁迅先生说...
背诵
评分读过两遍。仅此而已。
评分格物致知,修身
评分知其所求 止于至善
评分尤其是后者,当今社会上的解读有很多偏差。古老的智慧,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