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大学》以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强调人的修身养性不只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触、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和完善人格修养的过程;修身的目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认为,治国、平天下应以德为本。《中庸》强调“诚”,认为“诚”是实现“中庸之道”的关键。二书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1.君子慎独。即使一个人独处也要注重自我修养的保持,一个人骗过别人很容易,但骗过自己却不见得。 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3.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
评分无论先人如何努力地阐述圣人应该具备的品质,他也始终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来说的。这就是它的局限性所在。相对于西方人普遍的观念,常常是强调人的主动性,想要平天下你就要去争取、去奋斗。 所以大学中庸并不是什么终极法则。 它只是给人一个愿景,教人以自律、修身、慎独...
评分原来做人做事的道理,祖宗早已明示,我等还在浊世摸爬滚打,为那么一点点心得自鸣得意,真是惭愧。 叩谢祖先!叩谢传统文化!
评分朱本《大学》十一章有这么一句“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中华书局的注解是“生产财富的人很多,消费财富的人很少,生产财富的人勤奋,使用财富的人节俭,那么财富就永远足够”。如果生产和消费是不同的人呢,那这就是剥削,这样的...
评分(一)反古之道,灾及身者。儒家的现代意义 儒家经典,我先读《论语》、《孟子》与《礼记》、《荀子》,之后再补《大学》、《中庸》。 总体来看,《大学》与《中庸》算是陈调滥调。有的,《论语》也有。反过来,先读之,也可不读《论语》。 现在许多伪士打着复兴传统的名义,大...
知其所求 止于至善
评分尤其是后者,当今社会上的解读有很多偏差。古老的智慧,推荐。
评分统归心灵鸡汤
评分知其所求 止于至善
评分第一遍读没想到这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