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大学》以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强调人的修身养性不只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触、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和完善人格修养的过程;修身的目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认为,治国、平天下应以德为本。《中庸》强调“诚”,认为“诚”是实现“中庸之道”的关键。二书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朱本《大学》十一章有这么一句“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中华书局的注解是“生产财富的人很多,消费财富的人很少,生产财富的人勤奋,使用财富的人节俭,那么财富就永远足够”。如果生产和消费是不同的人呢,那这就是剥削,这样的...
评分《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编订为《大学章句》。《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
评分DAY25/100 《大学》 1208 《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它明确提出了人的修养的三大层次: 1最基础的修养底线——“明明德”,修养个人的品德; 2较高的修养——“亲民”,以自己良好的品德服务社会,为民众的事奔走,亲力亲为,以自己的躬...
评分古人修身立命的根本,都在《大学》和《中庸》里概括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今天仍旧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仁者不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对于今天很多为了赚钱穷其所有的人来说,可以好好领会一下。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
评分读一读中国古代的文化经典,很受启发,感触良多,推荐!中国古代的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是取之不尽的宝藏!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修心开智的读物!其实好多道理,都让前人给说尽了,现代的一些读物只是把古代先贤们的思想精华加工成现代人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读古代经...
所有现代的中国人都应该认真读。而且是读原文,不要读白话,现在的白话解释太赖了。把原始意思都解释没有了。 读原文才能了解大学和中庸。
评分第三遍。
评分修身
评分慨叹古人之修养之胸怀之智慧之文才。
评分背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