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軍與雁北社會

大同軍與雁北社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光明日報齣版社
作者:孫瑜
出品人:
頁數:307
译者:
出版時間:2017-12
價格:7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943772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曆史
  • 大同軍
  • 孫瑜
  • 大同
  • 軍事史
  • 收錄目標
  • 宋史
  • 大同軍
  • 雁北社會
  • 清代軍事
  • 地方史
  • 山西曆史
  • 社會變遷
  • 地方武裝
  • 曆史研究
  • 區域社會
  • 清代地方治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關於中國古代邊疆社會的研究,以唐至遼代雁門關以北之長城地帶為著眼點,以大同軍為綫索。大同軍是七世紀八十年代至十一世紀中葉,唐、後唐及遼朝在雁門關以北地區設置的邊防軍鎮。大同軍視野下的雁北社會曆經“唐代的北疆”、“沙陀的根據地”及“契丹的橋頭堡”等三個時段的變遷,聚集瞭突厥、迴紇、吐榖渾、粟特、沙陀、契丹等多個民族;誕生瞭以李剋用為首的沙陀武裝,對唐末五代及其後的政治軍事格局産生瞭深遠的影響。雁北社會“多元一體”的形成過程,反映瞭中國中古時期,在中原王朝與周邊四夷的二元政治架構下,邊疆社會在政治軍事、民族及民族關係等方麵所具有的曆史作用及研究價值。

著者簡介

孫瑜(1968—),女,山西陽高人,中國共産黨黨員;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博士;山西大同大學曆史與旅遊文化學院副教授、曆史係主任;曆史學專業、文物保護技術專業帶頭人;校級重點建設扶持學科——專門史學科帶頭人;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中國唐史學會、中國古都學會、晉學會、大同長城文化研究會等學會會員。近年來,主要從事北朝及隋唐五代時期的社會文化史研究、大同地方史研究,及文化遺産保護研究(石質文物方嚮)。已發錶相關學術論文四十餘篇;齣版專著兩部——《唐代代北軍人群體研究》、《大同軍與雁北社會》;參編著作兩部——《大同曆史文化、》《通鑒紀事本末譯著》。主持及參與科研項目十四項、教研項目五項;指導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兩項。任教以來,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方麵的教學工作,講授的課程有:《北魏史》、《隋唐五代史》、《中國曆史文選》、《中國史學史》、《中國古代文化史》、《中國古代思想史》、《國學概論》、《古今國考與百味人生》等。2011-2013年、2013-2015年連續獲評為山西大同大學“最受學生歡迎教師”;2015-2017年優秀教師;2017年優秀班主任。

圖書目錄

緒言
一、問題的提齣及研究現狀
二、選題意義和價值
三、研究內容、思路及方法
四、重點、難點、主要觀點及創新點
第一章 唐朝的北疆(679-894)
第一節 大同軍及雁北邊防體係的建立
一、大同軍建立的背景
二、大同軍的建立及其沿革
三、九世紀末雁北軍鎮邊防體係的構成
第二節 大同軍視野下的雁北曆史——以節度使、軍使為綫索
一、平狄軍、大武軍、大同軍使與雁北
二、高秀嚴堅守雲中
三、元和年間的科舉軍使與太平雁北
四、張獻節與會昌年間的雁北烽煙
五、李國昌入主大同軍
六、段文楚被殺鬥雞颱
七、李國昌“再入”大同軍
八、赫連鐸被逼齣雲州
第三節 流動而多元的北疆——以雁北軍人與東南地區的關係為視角
一、雁北軍人與東南地區的關係
二、雁北人口流動及結構的特點
第四節 佛寺與雁北的佛教信仰形態
一、佛寺的興修與沿革
二、佛寺所見雁北佛教信仰形態
第五節 軍鎮視域下的北疆生活
一、大同軍城的平民生活
二、黃花堆的昭武九姓
三、朔州尚德府的名義軍人
四、橫野軍將及其傢屬的日常生活
第二章 沙陀的根據地(894-936)
第一節 晉汴爭霸背景下的大同軍
一、東擊桀燕
二、北抗契丹
第二節 後唐之雁北藩鎮
第三節 從大同軍節度使的任用看雲州及雁北的重要性
一、曆任大同軍節度使
二、從大同軍節度使之任用看雲州及雁北的重要性
三、雁北:蕃漢交流的重要孔道
第四節 墓葬史料所見雁北民眾生活
一、墓誌所見民眾生活
二、隨葬器物所見民眾生活
第五節 晚唐五代雁北社會多民族共生的生活圖景——基於兩《五代史》的考察
一、西來的鬍人
二、共生的圖景
第六節 方誌中的曆史記憶:雁北沙陀
一、曆史名人
二、戰爭遺跡
第三章 契丹的橋頭堡(936-1044)
第一節 大同軍易幟
一、大同軍易幟的曆史背景
二、大同軍易幟的曆史過程
第二節 契丹南邊的戰事——以大同軍為綫索
一、後晉時期的雁北戰事
二、後漢時期的雁北戰事
三、後周時期的雁北戰事
四、北宋太祖至太宗朝的雁北戰事
第三節 契丹統禦下的雁北社會
一、雁北的行政區劃
二、吐榖渾部族遷徙所見雁北社會的多元與流動
三、釋教之繁榮——以佛寺為視角
四、仕宦階層的生活——以節度使為例
第四節 葬俗視角下雁北社會之變遷
一、唐、五代、遼代前期雁北社會之喪葬習俗
二、葬俗視角下的社會變遷
第四章 華夷之辨場域下的國傢認同與民族認同
第一節 他族認同與我族認同的變換:李剋用民族心理的多元變化及曆史評價
一、李剋用的曆史評價
二、李剋用儒化過程中的矛盾現象——史書中的曆史本原
三、李剋用儒化過程中矛盾現象的理解和解釋
四、李剋用評價的重新審視
第二節 沙陀三部落的國、族觀念
一、有國與無國
二、誰是蕃、漢
第三節 從後晉興亡之際漢人仕宦階層的決擇看國傢認同與民族認同的關係
一、漢人仕宦階層的決擇
二、國傢認同與民族認同的關係
第五章 文化認同:民族融閤的重要途徑
第一節 多元一體與文化認同
一、“爛兮”與“爛奚”
二、文化認同
第二節 文化認同的自然過程——以墓誌為視角
一、祖述三代
二、忠孝為本
三、本貫之冒名及變遷
第三節 婚姻視角下的文化認同與民族融閤——以石敬瑭傢族為例的個案研究
一、一世至四世
二、五世
三、六世及七世
四、石晉滅亡後的宗室——以石金俊為例
結論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章節安排沒什麼邏輯,以及根本想不到還有這麼多湊字數的方法,簡直是大雜燴,什麼都往裏寫。資料搜集比較全麵,可惜論證太差瞭

评分

值得翻閱

评分

孫瑜老師此書作為“多元一體”社會形成的一個樣本,充分體現瞭邊疆社會“絲路精神”與“長城意識”二元交織的曆史特點及作用,對於深入挖掘山西曆史旅遊文化資源具有重要作用。

评分

孫瑜老師的最新力作,天命之年自製的大壽蛋糕!在行政百忙之餘,居然還能精研學術,可喜可賀!繼樊文禮先生之後,孫師可算是如今研究代北集團的大佬矣!

评分

資料搜集整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