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軍與雁北社會

大同軍與雁北社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光明日報出版社
作者:孫瑜
出品人:
页数:307
译者:
出版时间:2017-12
价格:7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943772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大同軍
  • 孙瑜
  • 大同
  • 军事史
  • 收录目标
  • 宋史
  • 大同军
  • 雁北社会
  • 清代军事
  • 地方史
  • 山西历史
  • 社会变迁
  • 地方武装
  • 历史研究
  • 区域社会
  • 清代地方治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关于中国古代边疆社会的研究,以唐至辽代雁门关以北之长城地带为着眼点,以大同军为线索。大同军是七世纪八十年代至十一世纪中叶,唐、后唐及辽朝在雁门关以北地区设置的边防军镇。大同军视野下的雁北社会历经“唐代的北疆”、“沙陀的根据地”及“契丹的桥头堡”等三个时段的变迁,聚集了突厥、回纥、吐谷浑、粟特、沙陀、契丹等多个民族;诞生了以李克用为首的沙陀武装,对唐末五代及其后的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雁北社会“多元一体”的形成过程,反映了中国中古时期,在中原王朝与周边四夷的二元政治架构下,边疆社会在政治军事、民族及民族关系等方面所具有的历史作用及研究价值。

作者简介

孙瑜(1968—),女,山西阳高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山西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副教授、历史系主任;历史学专业、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带头人;校级重点建设扶持学科——专门史学科带头人;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古都学会、晋学会、大同长城文化研究会等学会会员。近年来,主要从事北朝及隋唐五代时期的社会文化史研究、大同地方史研究,及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石质文物方向)。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两部——《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大同军与雁北社会》;参编著作两部——《大同历史文化、》《通鉴纪事本末译著》。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十四项、教研项目五项;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两项。任教以来,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方面的教学工作,讲授的课程有:《北魏史》、《隋唐五代史》、《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史学史》、《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国学概论》、《古今国考与百味人生》等。2011-2013年、2013-2015年连续获评为山西大同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2015-2017年优秀教师;2017年优秀班主任。

目录信息

绪言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二、选题意义和价值
三、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四、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点
第一章 唐朝的北疆(679-894)
第一节 大同军及雁北边防体系的建立
一、大同军建立的背景
二、大同军的建立及其沿革
三、九世纪末雁北军镇边防体系的构成
第二节 大同军视野下的雁北历史——以节度使、军使为线索
一、平狄军、大武军、大同军使与雁北
二、高秀严坚守云中
三、元和年间的科举军使与太平雁北
四、张献节与会昌年间的雁北烽烟
五、李国昌入主大同军
六、段文楚被杀斗鸡台
七、李国昌“再入”大同军
八、赫连铎被逼出云州
第三节 流动而多元的北疆——以雁北军人与东南地区的关系为视角
一、雁北军人与东南地区的关系
二、雁北人口流动及结构的特点
第四节 佛寺与雁北的佛教信仰形态
一、佛寺的兴修与沿革
二、佛寺所见雁北佛教信仰形态
第五节 军镇视域下的北疆生活
一、大同军城的平民生活
二、黄花堆的昭武九姓
三、朔州尚德府的名义军人
四、横野军将及其家属的日常生活
第二章 沙陀的根据地(894-936)
第一节 晋汴争霸背景下的大同军
一、东击桀燕
二、北抗契丹
第二节 后唐之雁北藩镇
第三节 从大同军节度使的任用看云州及雁北的重要性
一、历任大同军节度使
二、从大同军节度使之任用看云州及雁北的重要性
三、雁北:蕃汉交流的重要孔道
第四节 墓葬史料所见雁北民众生活
一、墓志所见民众生活
二、随葬器物所见民众生活
第五节 晚唐五代雁北社会多民族共生的生活图景——基于两《五代史》的考察
一、西来的胡人
二、共生的图景
第六节 方志中的历史记忆:雁北沙陀
一、历史名人
二、战争遗迹
第三章 契丹的桥头堡(936-1044)
第一节 大同军易帜
一、大同军易帜的历史背景
二、大同军易帜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 契丹南边的战事——以大同军为线索
一、后晋时期的雁北战事
二、后汉时期的雁北战事
三、后周时期的雁北战事
四、北宋太祖至太宗朝的雁北战事
第三节 契丹统御下的雁北社会
一、雁北的行政区划
二、吐谷浑部族迁徙所见雁北社会的多元与流动
三、释教之繁荣——以佛寺为视角
四、仕宦阶层的生活——以节度使为例
第四节 葬俗视角下雁北社会之变迁
一、唐、五代、辽代前期雁北社会之丧葬习俗
二、葬俗视角下的社会变迁
第四章 华夷之辨场域下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
第一节 他族认同与我族认同的变换:李克用民族心理的多元变化及历史评价
一、李克用的历史评价
二、李克用儒化过程中的矛盾现象——史书中的历史本原
三、李克用儒化过程中矛盾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四、李克用评价的重新审视
第二节 沙陀三部落的国、族观念
一、有国与无国
二、谁是蕃、汉
第三节 从后晋兴亡之际汉人仕宦阶层的决择看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
一、汉人仕宦阶层的决择
二、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
第五章 文化认同:民族融合的重要途径
第一节 多元一体与文化认同
一、“烂兮”与“烂奚”
二、文化认同
第二节 文化认同的自然过程——以墓志为视角
一、祖述三代
二、忠孝为本
三、本贯之冒名及变迁
第三节 婚姻视角下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融合——以石敬瑭家族为例的个案研究
一、一世至四世
二、五世
三、六世及七世
四、石晋灭亡后的宗室——以石金俊为例
结论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支大同军,串联雁门关数个边防军镇,联结多个北方民族,书写的是雁北社会,影响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格局…… 心有猛虎,轻嗅蔷薇!

评分

值得翻阅

评分

一支大同军,串联雁门关数个边防军镇,联结多个北方民族,书写的是雁北社会,影响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格局…… 心有猛虎,轻嗅蔷薇!

评分

资料搜集整理

评分

孙瑜老师此书是关于中国古代边疆社会的研究,以唐至辽代雁门关以北之长城地带为着眼点,以大同军为线索。是中国古代边疆社会史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