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教育,然而,父母能够给予自己深爱的孩子们的资源、天赋、机会却不尽相同。
本书以内容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极富洞察力的生活细节,考察了贫困家庭、工人阶级家庭、中产阶级家庭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的生活,从而确认了,父母的社会地位会以一种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形的但又是强有力的方式冲击着孩子的人生经历,并标识出了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是如何影响教育方式的。
(美)安妮特·拉鲁(Annette Lareau,1952—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系 Stanley I. Sheerr教授,2012年当选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家庭教育、儿童,主要关注非裔美国人和欧裔美国人的日常生活研究。本书为其代表作。
中产家庭 - 技能库教育,语言/知识型幽默、论辩式和专业术语构成了亲子日常对话,儿童从小就习惯以平等的姿态参与成人社会的各项活动,被鼓励与权威人士打交道并接受肯定,善于handle社会机器,利用力所能及的公共资源武装和发展自己(医疗、咨询、法律)。 工人家庭 - 放养,...
评分布迪厄说,研究个体使用何种策略保持或者改进自己及其子女的社会地位,这个很重要。。 作者 Annette Lareau前后十年断断续续采访了88个家庭,这书里着重描写了12个家庭。中产阶级家庭,工人阶级的,领救济的,黑人家庭,白人,混血的,离异的 她的观点并不复杂,考量的对象一...
评分安妮特的研究是针对美国人,90年代中后期的美国家庭。 在书中,她发现,middle class的家庭对子女主要采用concerted cultivation的,而work class和poor family对子女主要采用accomplishment of natural growth的方式,然后结论说,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我非常明白安妮特对...
评分中产家庭 - 技能库教育,语言/知识型幽默、论辩式和专业术语构成了亲子日常对话,儿童从小就习惯以平等的姿态参与成人社会的各项活动,被鼓励与权威人士打交道并接受肯定,善于handle社会机器,利用力所能及的公共资源武装和发展自己(医疗、咨询、法律)。 工人家庭 - 放养,...
评分这本书主要讲了典型的中产阶级与工人在教养小孩方面的各类差异,通过对比分析了两类教养方式的优势和弊端,并没有给出孰劣结论。这样中立且客观的态度是很好,然而我很好奇的是为什么作者不干脆找一些处于富豪阶级家庭来做个三方对比?如此结果谱系的呈现应该会更加贴近实际情...
扎实的定性分析,第二版新添加的部分简直是良心作者。昨日美国,明日中国。你以为你的行为只是你个人的选择,那就大错特错。你以为你的行为只会影响你自己,更是错上加错。国内或许不存在种族问题,中产阶级和劳动阶级、贫困人口的差别确实日渐明显。希望国内也出这么本可读性强的学术作品。
评分#1904#喜欢最后作者关于参与研究的家庭对本书的感受的反思。“期待谅解是一种奢望”。
评分六月打卡。1.新版,新增第四部分《不平等的童年与不平等的成年》,有从10岁开始到成年的生活轨迹。想起《人生七年》2.孩子们是在宽泛而分层的社会系统里长大,协作培养与成就自然成长各有利弊。3.中产阶级、工人阶级、贫困阶级,似乎少了富人阶级,还是没必要?4.家庭生活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强大而持久,10岁时,中产孩子显得老练、世故、难以感动,工人和贫困家庭孩子看起来显得年龄更小、更活泼、更童真,而十年之后,中产年轻人看上去年轻又乐观。5.阶级再生产,不平等再生产,有些人的人生道路没有另一些人那样坎坷崎岖。6.作者赠送每个家庭成书,却有相当多对被描述的情况不满,玻璃心啊。7.P231,“有的孩子来得很早,差十分9:00就到了”。
评分寒假时注意到这本书,儿童心理学经典,后来开始播《都挺好》了,发现算是完美注解,《原生家庭》那本书写的太畅销书了,这里才是从理论层面,告诉你幼教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体塑造的深远影响!
评分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中,阶级必然不会隐形,被推崇的教育模式永远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组织机构决定的。所以协作培养也好,成就自然成长也好,其价值并非一成不变,想想我们父辈所受的教育以及他们传递给我们的教养方式。你可以说是观念在更新,但其实权力的变化才是那只看不见的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