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舊詩,人文血脈

百年舊詩,人文血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文藝齣版社
作者:夏中義
出品人:
頁數:416
译者:
出版時間:2016-4-20
價格: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216220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舊詩詞
  • *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
  •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
  • 詩歌
  • 思想史
  • 古典文學
  • 百年舊詩
  • 人文血脈
  • 詩歌史
  • 傳統文化
  • 文學遺産
  • 時代記憶
  • 語言藝術
  • 思想傳承
  • 文化認同
  • 精神傢園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已有百年曆史,各種新文類的生産與評估也蔚為大觀。但迴顧曆來文學史的理論和實踐,古典體製的詩詞創作顯然是最被埋沒的領域。一般論者不僅對其視而不見,甚至引為反麵教材,作為“現代”文學的對比。這樣的文學史觀在近年有瞭改變。隨著新舊材料的重整,我們逐漸理解盡管五四以來白話“新文學”占據主流位置,舊體詩詞書寫唱和續存在。不僅如此,在許多曆史關鍵時刻,舊體詩詞見證嬗變、銘刻憂患的能量遠遠超過任何以“新”為名的文類。迴顧百年文學流變,我們首要挑戰就是重新思考舊體詩詞如何介入文學現代化曆程,並且召喚一種有彆於“革命”“啓濛”的文學典範。

夏中義教授新作《百年舊詩人文血脈》示範瞭這樣的嘗試。這本書重審現代舊體詩及詩學大傢如王國維、錢鍾書、陳寅恪、聶紺弩、葉元章等其人其作,也著墨新文學健將如文學革命大將陳獨秀、九葉派成員王辛笛等“推新復舊”的來龍去脈。更有意義的是,本書以清末民初大畫傢吳昌碩開始,以“五百年來第1人”的張大韆結束,思考中國文人傳統中詩書畫同源的時代意義。夏的文字夾議夾敘,既不乏細讀文本的功夫,也透露個人詠史抒情的豐采。究其極,他有意藉此叩問中國詩歌傳統最古老的命題——詩言誌——的當代意義。

著者簡介

夏中義,1949年1月生於上海,1982年春本科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後留校執教,2000年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1986—1996年任該校文學研究所副所長。自2003年受聘擔任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曆任中文係係主任、國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主任。2009年至今受聘為中國美術學院南山講席教授、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2016年擔任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嚮為20世紀中國文藝理論史案、20世紀中國思想史案。主要學術論著有:《硃光潛美學十辨》《學案·學統·學風》《王國維:世紀苦魂》《王元化襟懷解讀》《從王瑤到王元化》《學人本色》《九謁先哲書》《新潮學案》《思想實驗》《藝術鏈》。

圖書目錄

目錄
詩”雖舊製,其命維新——夏中義教授《百年舊詩人文血脈》/序王德威1
內篇
第一章吳昌碩:梅石寫意的人文性1
第一節在蒼冷中選擇野梅3
第二節“寒酸尉”揶揄牡丹8
第三節自“虛室生白”到“梅石相藉”12
第四節從“草書之幻”看“道藝”氣象20
第五節大畫傢的價值自圓29
第二章王國維:天人玄感與悲智勝義32
第一節“照著說”須對文獻作整體還原33
第二節“照著說”中的底蘊與義蘊35
第三節徜徉在舊學與新知之間41
第四節“西學義諦”有兩個維度45
第五節“接著說”:“天人玄感”與“悲智勝義”52
第六節“接著說”:兩種異質“意境”57
第三章陳獨秀:舊詩與“文學革命論”66
第一節“文學革命論”案發語境68
第二節“文學革命論”百年證僞72
第三節《詩存》秀齣“龍性”四張臉80
第四節《詩存》猶存國粹溫情97
第五節知識人“文化公信力”辯證101
第四章陳寅恪:“文化神州”的心靈史記105
第一節兩種異質“文化神州”108
第二節“文化神州”植根於獨立、自由112
第三節從“一角園林”到“仙境莫尋”117
第四節驚愕於體製化“人亡學廢”122
第五節學術史“興廢”與空間重覓131
第六節“頌紅妝”與“國魂銷沉”137
第七節“頌紅妝”通義“五四精神”148
第五章聶紺弩:“紫色俳諧”的精神之睏150
第一節題材三維:動作、特寫、在場151
第二節復式結構:“歌頌”與“非歌頌”157
第三節內驅力:從自慰到自救165
第四節“紫色俳諧”根在憂懼169
第五節“阿Q氣”與知識界精神之睏175
第六章王辛笛:國史冷吟與“李商隱情結”185
第一節“國史冷吟”的立論詩證187
第二節鴛思噎彆鞦月淚彆衰翁冤彆192
第三節《自況》《自判》與“李商隱情結”205
第四節《花下雜詩》《病中雜詠》中的“雜”215
第五節風雨後“迴避崇高”223
第七章葉元章:詩囚涅槃與思想史接力238
第一節詩性追問“我是誰”242
第二節詠史喻今“去依附”245
第三節涅槃:突圍“皮毛論”250
第四節舊體詩與思想史255
第五節思想傢:非自覺與自覺262
第八章張大韆:“故國之思”與潑墨雲山境界270
第一節“以詩證畫”與青綠寫意三絕272
第二節“國粹遊子文化孝子”雙重變奏288
第三節“隱喻鍵”與潑墨形式積澱296
第四節《廬山圖》:中華英靈的詩魂境界302
外篇
當代舊詩與文學史正義
以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編為探討平颱315
自由觀念的中國麵孔
論陳寅恪、吳昌碩對陶淵明的思想認祖358
釋《談藝錄(王靜安詩)》的內在理路及補訂
迴應張虹倩博士387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不深不淺,雞肋

评分

不深不淺,雞肋

评分

每一章論述文字都很有張力,思路也很有啓發,看得齣作者是帶著激情寫的。其中又以《當代舊詩與文學史正義》一節最堪玩味。

评分

不深不淺,雞肋

评分

每一章論述文字都很有張力,思路也很有啓發,看得齣作者是帶著激情寫的。其中又以《當代舊詩與文學史正義》一節最堪玩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