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與認知挑戰

人類學與認知挑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英] 莫裏斯·布洛剋
出品人:
頁數:230
译者:周雨霏
出版時間:2018-1
價格:2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0157254
叢書系列:人類學視野譯叢
圖書標籤:
  • 人類學
  • 認知科學
  • 社會學
  • 人類學-理論方法
  • 曆史
  • 進化人類學
  • 2018
  • 新書記
  • 人類學
  • 認知科學
  • 文化研究
  • 思維模式
  • 心智演化
  • 社會行為
  • 跨文化比較
  • 原始思維
  • 文化認知
  • 意識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認知人類學是近年來興起的、建立在人類學與認知科學閤作基礎上的學科分支。與傳統文化人類學的特殊主義(particularism)主張不同,它強調人類學應該迴歸創建之初對於人性普遍性(generalization)的追求,重拾對自身作為一項科學的身份認同。而Maurice Bloch正是如今的人類學學界中,這一分支和理論主張的領軍人物。他與費孝通一樣早年師從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的馬林諾斯基,其後他一直在LSE任教,1983年任正教授,如今已退休。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馬剋思主義在人類學界復興的時期,他也曾是英法馬剋思主義人類學的領軍人物。九十年代後他的關注重點轉移到認知領域,也是在他的帶領下,認知人類學成為瞭如今LSE新的重要脈絡及其與眾不同的標記。 社會文化人類學傾嚮於將社會視作不可化約到個體的超越性存在,將文化視為不可化約到思維與個體心理的公共現象,然而如今這一傳統正在受到來自認知科學的挑戰。Bloch齣版於2012年的這本書批判性地梳理人類學在研究文化與心智(mind)關係時的理論立場,尤其是文化相對主義(culturalism)的曆史發展脈絡;同時,他引入認知科學對相同議題截然不同的解釋脈絡(尤其是進化論心理學)——關注先天的、不受文化影響的個體心理,以及它如何是一種被自然選擇的適應機製(selected adaptation)。Bloch指齣,認知科學基於大量實驗的諸多發現,尤其是對人腦的先天性模塊型功能構造(innate modularity)的發現,可能會衝擊人類學對於“一切知識和觀念都是來自後天社會和文化形塑”的假設。

著者簡介

莫裏斯•布洛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人類學係退休教授,也是當今世界很重要的人類學傢之一。他在世界各地的大學有過數任教職,目前他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的冉•尼科德研究所擔任駐所訪問學者,並參與瞭由歐洲科學基金會資助的、有關比較認識論的跨學科研究項目。他在其感興趣的領域有很多研究成果發錶,其著作被譯成瞭12種語言。1990年,他當選為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

圖書目錄

緻謝............................................................................................1
第一章 人類學傢為何無法迴避認知問題及其從中有何受益......3
第二章 先天性問題與社會科學傢的憂慮..................................15
第三章 人類學如何拋棄瞭自然主義認識論:
從認知視角看人類學史.................................................25
第四章 自然/文化之戰...............................................................43
第五章 時間與人類學傢.............................................................76
第六章 化解社會科學與認知科學有關“自我”的觀點衝突…........114
第七章 不言自明之事................................................................140
第八章 記憶...............................................................................181
參考文獻.......................................................................................211
索引..............................................................................................222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这是一本比较精彩的批驳式论著。而在刚看完前四章的时候,我曾认为它十分精彩:简练,精到,而使作者能够达成这种风格的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是——他大大简化了注释,有些甚至根本不给注释。文章这么写,该自在很多,也会流畅很多。 此书的精彩之处正在于对人类学经典主流研究...

評分

勘误(持续更新): pv 第3行 “所在国的智识、政治、经济和历史” 应改为 “所在国的智识、政治以及经济的历史” p1 第5行 “Anthropology of Century” 应改为 “Anthropology of This Century” p2 第6行 应在“迈克尔·兰贝克” 后面加 “(Michael Lambek)” 第11行 去掉...  

評分

勘误(持续更新): pv 第3行 “所在国的智识、政治、经济和历史” 应改为 “所在国的智识、政治以及经济的历史” p1 第5行 “Anthropology of Century” 应改为 “Anthropology of This Century” p2 第6行 应在“迈克尔·兰贝克” 后面加 “(Michael Lambek)” 第11行 去掉...  

評分

勘误(持续更新): pv 第3行 “所在国的智识、政治、经济和历史” 应改为 “所在国的智识、政治以及经济的历史” p1 第5行 “Anthropology of Century” 应改为 “Anthropology of This Century” p2 第6行 应在“迈克尔·兰贝克” 后面加 “(Michael Lambek)” 第11行 去掉...  

評分

勘误(持续更新): pv 第3行 “所在国的智识、政治、经济和历史” 应改为 “所在国的智识、政治以及经济的历史” p1 第5行 “Anthropology of Century” 应改为 “Anthropology of This Century” p2 第6行 应在“迈克尔·兰贝克” 后面加 “(Michael Lambek)” 第11行 去掉...  

用戶評價

评分

真過癮!往往能夠一針見血說明問題本質。PS:有一處把奎因也譯為奎恩瞭。

评分

批駁很精彩。然而又留給我們一個“終極問題”:人類學或者心理學之外社會科學又該研究什麼呢,如果它們現在的研究如此膚淺的話?

评分

勉勉強強剛看完,還會再讀幾遍。

评分

我平常偶爾喜歡照著輝格那個路數看看托馬塞洛、丹尼特之類的,所以看這個衝擊感並不大……

评分

這本書太棒瞭!它說明瞭在人類學曆史中為什麼自然主義進路遭到瞭拋棄,人類學傢不應該再忽視先天性問題,以及認知科學的進步。這本書也試圖彌閤社會科學傢和自然科學傢長久以來對對方的厭惡,人類學傢和心理學傢研究的是不同層麵的問題,並且應該被納入在同一個模型當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