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当代摄影家、随笔家藤原新也的首部随笔集,共收录二十篇文字,主要描写自己在印度旅居时的感受。二十三岁时,他放弃学业,身背相机和二十卷胶片,配合《朝日画报》的企划,报道在印度的所见所闻。报道一经刊出,反响不断,两年后他又一次踏上印度的土地,继续专栏报道,后将作品结集成书。
年轻的摄影师藤原新也在这部作品中追寻生命的意义、旅行的意义。他出发时,日本正处于激烈的社会变革中,追求高效的社会让人心疲惫而孤独,逐渐丧失了生活的热情。他走遍印度的城市和乡村和市集,经历过沙暴,在恒河边目睹当地人的水葬、火葬,和苦行僧一起攀登雪山,观察普通村民的每日生活。他看到的印度是一个炙热的国度,这里的人们没有过度丰盛的物质文化,生活方式简单粗暴,但大家尚有热情和自由,无论卑微还是高尚,每个灵魂都以自己想要的面貌活着。在这里,生命呈现出最本真的东西,美与丑都淋漓尽致,一切追求表现的形式都相形见绌。
藤原新也(Fujiwara Shinya)
1944年出生于福冈。日本知名作家、摄影家。曾荣获被喻为“摄影界芥川奖”的木村伊兵卫奖、每日艺术奖等殊荣。
《印度放浪》是藤原新也的处女作,二十几岁时,他放弃学业来到印度,走遍印度的城市和乡村,直面印度古老文明的灼热与黝黯,追探生命的真相与本质。
Ⅵ.践行G(定量) 天天谈活在当下 知行合一 似乎说出来的那一刻 你就做到了 似乎又变成一个遥远的目标 可遇而不可求 这就是现存的状态 明明活在生命现场 心却在诗和远方 明明在扫描环境的线索 却认为走投无路 每一个时间点都是生命的起点 像是一场穿越太阳系的时间旅行 是否朝...
评分我以为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如同游记,出乎意料,是一本散文式的旅游随笔。相比于流水账似的旅游攻略,更喜欢以这样的方式来记录旅行。 对印度的了解仅限于几部电影,看到他们的贫穷与落后,但也看到了他们那种肆意的幸福。于他们而言,贫穷与幸福感好像没有必然的关系。所以我觉得...
评分读完这本书后的感觉,印度是一个崇尚自然的民族,同时又包容万物。为何? 1.神有千千万万个,没有统一的形象,也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只要感受就好。 2.对于事物强烈的好奇心。 3.生活并不存在所谓特定的规则,所以有那么多不统一的人和事交融在一起,在我们生活的角度看来不可...
评分旅行有很多种方式——天地辽阔无法一日走遍,人间百态也无法轻易看尽,你要选择如何前进?当巨大的陌生感扑面而来让人无处遁形,时间距离国别等概念就会变得平面,变得模糊,变成一个个无足轻重的标签,而真正入侵到旅行者五感之内的,是脚下这片土地所供养的原始生态环境,和...
评分旅行有很多种方式——天地辽阔无法一日走遍,人间百态也无法轻易看尽,你要选择如何前进?当巨大的陌生感扑面而来让人无处遁形,时间距离国别等概念就会变得平面,变得模糊,变成一个个无足轻重的标签,而真正入侵到旅行者五感之内的,是脚下这片土地所供养的原始生态环境,和...
《回到昨日之旅》《野鼠啃过的果实》《印度教》《黑鸢》
评分2018/06/14/28:这是一本可以让你重新认识印度的书,它展现了印度源自于土地的顽强生命力和乐观主义精神,藤原所遇到的每一个印度人,身份性别年龄都不相同,可是却都不约而同的展现出一种超脱的智慧,《火葬》那一篇是让我最为震撼的,重新定义了我对生命消逝的理解,印度不愧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评分50年前出发的印度游记。说是无目的,却也是带着报道任务,只不过是关于印度,而未被具体命题。赶火车,被忽悠,上大号,躲沙暴,突然出现又旋即消失的苦行僧,把亲人火葬或抛进恒河的人们,一个奇怪的印度英文单词……藤原认为所有一切「接近真实」的行为事物都是印度教,所以印度的人从不提印度教这个事情。与非洲、西藏、日本的比较都是有趣的,单是石头、房子和天空,它们就有不同。结尾两篇,漫无目的翻开地图去吉尔卡湖,上了阿三哥的小船去打野鸭,在普什卡长期观察驻扎,都比较像正统的游记。有些篇章,则根本没有围绕一个事情而展开。我记得最深的一幕,居然是作者在厕所窗口看到恒河的天降神光……房东委托他拍个照片回去。他本来可以轻松按下快门,但转念一想,却决定不那么干。
评分少年在印度败给了周遭的一切,却换来了心灵的自在与洒脱。永远回不去也抹不掉的青春记忆。
评分印度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国家,不可思议的国度,作者笔下70年代的日本和我2013年的印度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