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当代摄影家、随笔家藤原新也的首部随笔集,共收录二十篇文字,主要描写自己在印度旅居时的感受。二十三岁时,他放弃学业,身背相机和二十卷胶片,配合《朝日画报》的企划,报道在印度的所见所闻。报道一经刊出,反响不断,两年后他又一次踏上印度的土地,继续专栏报道,后将作品结集成书。
年轻的摄影师藤原新也在这部作品中追寻生命的意义、旅行的意义。他出发时,日本正处于激烈的社会变革中,追求高效的社会让人心疲惫而孤独,逐渐丧失了生活的热情。他走遍印度的城市和乡村和市集,经历过沙暴,在恒河边目睹当地人的水葬、火葬,和苦行僧一起攀登雪山,观察普通村民的每日生活。他看到的印度是一个炙热的国度,这里的人们没有过度丰盛的物质文化,生活方式简单粗暴,但大家尚有热情和自由,无论卑微还是高尚,每个灵魂都以自己想要的面貌活着。在这里,生命呈现出最本真的东西,美与丑都淋漓尽致,一切追求表现的形式都相形见绌。
藤原新也(Fujiwara Shinya)
1944年出生于福冈。日本知名作家、摄影家。曾荣获被喻为“摄影界芥川奖”的木村伊兵卫奖、每日艺术奖等殊荣。
《印度放浪》是藤原新也的处女作,二十几岁时,他放弃学业来到印度,走遍印度的城市和乡村,直面印度古老文明的灼热与黝黯,追探生命的真相与本质。
藤原新也在20出头的年龄,就把自己抛掷在了大地上。他端着相机,出日本,大脚踏上印度、西藏,那些尚处于前现代的,文明不曾过载的地方。 他在印度旅行,不带攻略,更无导航,他的游览方式深受一位苦行僧影响。他曾在接近高原的悬崖边,迎着刺骨寒风,站了很久,对藤原新也解释...
评分Ⅵ.践行G(定量) 天天谈活在当下 知行合一 似乎说出来的那一刻 你就做到了 似乎又变成一个遥远的目标 可遇而不可求 这就是现存的状态 明明活在生命现场 心却在诗和远方 明明在扫描环境的线索 却认为走投无路 每一个时间点都是生命的起点 像是一场穿越太阳系的时间旅行 是否朝...
评分我以为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如同游记,出乎意料,是一本散文式的旅游随笔。相比于流水账似的旅游攻略,更喜欢以这样的方式来记录旅行。 对印度的了解仅限于几部电影,看到他们的贫穷与落后,但也看到了他们那种肆意的幸福。于他们而言,贫穷与幸福感好像没有必然的关系。所以我觉得...
评分我以为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如同游记,出乎意料,是一本散文式的旅游随笔。相比于流水账似的旅游攻略,更喜欢以这样的方式来记录旅行。 对印度的了解仅限于几部电影,看到他们的贫穷与落后,但也看到了他们那种肆意的幸福。于他们而言,贫穷与幸福感好像没有必然的关系。所以我觉得...
从前言就可以看出作者是个用灵魂丈量世界的人,那种真正的旅人…P.S.跪谢翻译,感觉是个日语大神。 “在印度这样的地方,站在一个以生命本身为一切的人面前,如果你还要在表现形式上赋予行为意义,那简直是相形见绌。总是备好退路,始终忙着将生命现场转化为图画或文字的旅人,如何称得上放浪” 我的新偶像!!!藤原新野
评分与文字相比 图片更具有说服力
评分印度大陆上的人们看嬉皮士的种种行头,只是觉得滑稽,神奇的是,他们面对亲人死亡的哀恸却可以走最纯粹的形式,更神奇的是,这“双重标准”在他们身上一点都不让人觉得突兀,反而会感到理所当然 。好像一切矛盾的、剑拔弩张的事物发生在这里都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包容吗,应该说更是混沌吧。藤原用他一帧一帧式的语言,把这混沌写出了诗意,其中还是难免一厢情愿了,但好在没往矫情走。
评分在最为藤原厌恶的被管理规范的场所和背景声中看完这本书,有种因极度不和谐而产生的愤怒感。讲台上的人在滔滔不绝说着xx精神xx思想,而印度的荒原与村落、飘着尸体与骨灰的恒河却在我眼前展开。
评分印度放浪,或与充满历史的风景对峙。藤原的这种执着与热度,真的是贯彻始终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