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怎样被抹黑,黑历史又如何洗白?
以严谨的正史精神撕掉历史粉饰的伪装,
以鲜活的野史笔法还原事实的本来面目。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百家讲坛历史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朴民倾力打造
《历史的第三种读法》是国学名家、古代思想史和军事史专家黄朴民教授的历史随笔精选集。
本书分四部分,二十九篇,十余万字。本书既不同于“阳春白雪”的历史学术研究之作,也不同于“下里巴人”的历史戏说与演义,而是采用学术性与通俗性相结合的“第三种读法”,反思历史上重要人物的功过得失。从春秋争霸,到帝王权谋,到功臣荣辱,再到思想文化鼻祖,文章以深厚的学术积淀为基,以活泼生动的随笔形式为文,既有对历史规律和战略大势的宏观把握,又有历史细节和人物性格等微观考察,不戏说,不颠覆,见解独到,让人耳目一新。这是本书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其独特价值之所在。
黄朴民,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兼任: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会长、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历史学)成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图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中国军事史。
代表性专著有:《春秋军事史》《天人合一》《先秦两汉兵学文化研究》《中国文化发展史》(秦汉卷)《孙子评传》《何休评传》《大一统:中国历代统一战略研究》《道德经讲解》《孙子兵法详解》《黄朴民解读论语》《刀剑书写的永恒:中国传统军事文化散论》等;曾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文献》《学术月刊》等海内外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历史是一门比较生动的学科,它连接着人类的过去,记录着人类的现在,也接引者人类的未来。不过,在学生时代由于老师经常让背历史时间和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生硬的内容,导致对于历史比较头疼。但从另一方面讲,对于历史的喜欢却从未停止,因为那些神秘与真实性共存的人物...
评分作为一个高中是文科生的我来说,历史这一门课确实很让我头疼。但是,我对历史却充满了好奇。最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吸引了。因为它的题目,《历史的第三种读法》。历史的第三种读法到底是怎么样的,好奇心促使了我翻阅这本书籍。 本书的作者黄朴民教授,研究生时主要研究...
评分小时候最喜欢听评书演绎里面的评书了, 那个时候电视台的节目也不多, 每天中午、下午的时候听一段评书是我最喜欢的事儿, 后来长大了,每天出门的时候在路上也有广播长书频道, 坐在公交车上或者等车的时候听听广播, 等待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枯燥。 历史人物的故事, 在生动的语...
评分开首想说点算是题外话,作者在代序中讲到了他的老师子耀师,老师经常给学生打出很低的分数,第一名也只给了56,于先秦史,老师自己也只定义为60多分的水平,最低还能打出8分来!属实如换在今天,子耀师是招不到学生的,可这就是老一辈学人的风格。很是让人敬佩!也就是这样一批...
评分小时候最喜欢听评书演绎里面的评书了, 那个时候电视台的节目也不多, 每天中午、下午的时候听一段评书是我最喜欢的事儿, 后来长大了,每天出门的时候在路上也有广播长书频道, 坐在公交车上或者等车的时候听听广播, 等待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枯燥。 历史人物的故事, 在生动的语...
前半本相当可读可观,后半本有点不着边际,属于“虎头蛇尾”之作。第一章尚能做到史家笔法,平心持论,从第二章开始,掺杂了过多的个人情感,使用了过多的是非断语,这时的作者不像是一个历史学者,倒像是一个定谳县官,对历史人物的态度离“了解之同情”相去甚远,可见所谓“以严谨的正史精神撕掉历史粉饰的伪装,以鲜活的野史笔法还原事实的本来面目”的第三种读法态度可嘉,而行之不易。
评分半本可看
评分004 2018年1月14日 作为历史书,有文学卖弄之嫌 某些关掉尚可解释的通畅,大部分可能有牵强附会之意
评分这两天大概草草的翻了一遍,确实开了不少猎奇的角度,非常新颖的观点表示赞同/先去看了后面的赵氏孤儿,才发觉真的好想有这种赢家历史的写法,很有趣的另外一个视角
评分普及读物 随便翻翻挺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