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朴民,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兼任: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会长、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历史学)成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图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中国军事史。
代表性专著有:《春秋军事史》《天人合一》《先秦两汉兵学文化研究》《中国文化发展史》(秦汉卷)《孙子评传》《何休评传》《大一统:中国历代统一战略研究》《道德经讲解》《孙子兵法详解》《黄朴民解读论语》《刀剑书写的永恒:中国传统军事文化散论》等;曾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文献》《学术月刊》等海内外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历史是怎样被抹黑,黑历史又如何洗白?
以严谨的正史精神撕掉历史粉饰的伪装,
以鲜活的野史笔法还原事实的本来面目。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百家讲坛历史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朴民倾力打造
《历史的第三种读法》是国学名家、古代思想史和军事史专家黄朴民教授的历史随笔精选集。
本书分四部分,二十九篇,十余万字。本书既不同于“阳春白雪”的历史学术研究之作,也不同于“下里巴人”的历史戏说与演义,而是采用学术性与通俗性相结合的“第三种读法”,反思历史上重要人物的功过得失。从春秋争霸,到帝王权谋,到功臣荣辱,再到思想文化鼻祖,文章以深厚的学术积淀为基,以活泼生动的随笔形式为文,既有对历史规律和战略大势的宏观把握,又有历史细节和人物性格等微观考察,不戏说,不颠覆,见解独到,让人耳目一新。这是本书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其独特价值之所在。
对于“二重证据法”,之前是有些了解的,简单地说,研究历史不能光看文献,还要看考古,要将纸上之遗文与地下之遗物结合起来,去发现前人之未思,后人之未得。读了《历史的第三种读法》,我以这种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体悟。 历史总是重演,与西方某位哲人说过...
评分对于“二重证据法”,之前是有些了解的,简单地说,研究历史不能光看文献,还要看考古,要将纸上之遗文与地下之遗物结合起来,去发现前人之未思,后人之未得。读了《历史的第三种读法》,我以这种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体悟。 历史总是重演,与西方某位哲人说过...
评分 评分开首想说点算是题外话,作者在代序中讲到了他的老师子耀师,老师经常给学生打出很低的分数,第一名也只给了56,于先秦史,老师自己也只定义为60多分的水平,最低还能打出8分来!属实如换在今天,子耀师是招不到学生的,可这就是老一辈学人的风格。很是让人敬佩!也就是这样一批...
评分开首想说点算是题外话,作者在代序中讲到了他的老师子耀师,老师经常给学生打出很低的分数,第一名也只给了56,于先秦史,老师自己也只定义为60多分的水平,最低还能打出8分来!属实如换在今天,子耀师是招不到学生的,可这就是老一辈学人的风格。很是让人敬佩!也就是这样一批...
春秋战国解读相对深。文化那部分我???有几个篇目还是明显带有学术论文气息,第三种方法要继续加油。
评分把贞观盛世吹上天了?
评分历史被抹黑也好,被洗白也罢,怎么定义是你的事儿,怎么想是我的事儿,是以给你一星差评, 当时封面上的话我没在意,看过之后我觉着封面两句说的太对了。
评分黄教授对于历史的认知的确给人一个全新的视角,但是后半部分就显得说教气味甚浓,读起来有点昏昏,总体而言算是一部有看头且有深度的好书
评分这两天大概草草的翻了一遍,确实开了不少猎奇的角度,非常新颖的观点表示赞同/先去看了后面的赵氏孤儿,才发觉真的好想有这种赢家历史的写法,很有趣的另外一个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