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学故事

地形学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David Leatherbarrow
出品人:
页数:277
译者:刘东洋
出版时间:2018-1
价格:6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12212774
丛书系列:AS当代建筑理论论坛系列读本
图书标签:
  • 建筑理论
  • 建筑
  • 景观
  • 地形学
  • 建筑学
  • 地理学
  • 地理
  • 建筑设计
  • 地形学
  • 地理
  • 自然现象
  • 地球科学
  • 地图
  • 地貌
  • 探险
  • 科普
  • 故事
  • 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地形学从建筑与土地的关系入手,受到现象学和后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在思想和方法,理论和实践中,借鉴多门学科,形成了跨学科(景观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材料学等)的研究方向,早已突破了地球本身的地质构造和自然生物的覆盖所产生的基础地形学,潜移默化地从多个角度改变了建筑设计的对象、方法和策略,成为近十几年来建筑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地形学故事:景观与建筑研究》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对于土地的阅读方法,并解释了目前地形学议题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进一步试图说明地形学议题中蕴含的现象学与后结构主义思想是推动其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并且这一议题关注人地关系,在建筑与城市领域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总序
学术架构
导言:景观建筑学与建筑学的地形性前提
第1章 作为框架的地构:或地形如何超越自己
第2章 培育、建造与创造力:或地形是如何(在时间中)变化的
第3章 设计自由与自然法则:或地形是如何因地而异的
第4章 平整场地:或地形是如何成为各种小地平汇聚起来的地平面的
第5章 性格、几何与透视:或地形是如何藏匿自身的
第6章 建筑与情境:或地形是如何显露自己的
第7章 形象和它的场景:或地形是如何保留行动的痕迹的
结语:微尘伦理学
索引
致谢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两分是打给版面设计的。本来是非常期待的 一本书,可拿到的一秒我震惊了,居然还有这么反人类的版面设计...... 的确是经过了设计的版面,但是设计得比普通的没怎么特意设计过的书还要别扭,着实可惜,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评分

Leatherbarrow试图以“地形”这个概念去囊括一个更大的范畴,去打破建筑与景观学科中单个独立概念之间的墙壁。空间,物料,形式,时间,历史,甚至理性认知的种种现象背后暗含着的非理性潜力,在此都被视作一个整体。 “地形不仅仅是表现性或指示性的,它还是关联性的,是赋予生命以质感、丰富性、自发性的对比场景的马赛克般的整合”。 私以为此概念对消除学科内的一些偏见是十分有益的,也为思考建筑提供了一个整体、延展的视角。 莱氏写作大量引经据典,些许难读。最后一章讲起圣山,作为前几日阅读“一部科学自传”的补充材料,受益良多。

评分

整本读完花费了挺久的时间。有些地方并不是非常理解,因此很难记忆。应该是文字使用方面的问题。不知道是作者还是译者的原因。举的例子的配图太少了,对照着看的时候有些累。

评分

整本读完花费了挺久的时间。有些地方并不是非常理解,因此很难记忆。应该是文字使用方面的问题。不知道是作者还是译者的原因。举的例子的配图太少了,对照着看的时候有些累。

评分

前四章比较无趣,更像是拿案例去拼凑已有的“洞见”,而这些“洞见”,对我来说可能是因为本科时就接触过,回头看只能是儿时偶像被打破般的百无聊赖。后面三章更偏向历史案例的研究,反而在扎实的史料上浮现出趣味来。5、6两章分别从几何与自然两个逆向角度描述英国风景园的建构,实际证明远非想象中的“随意”,基本上仍旧在西方建筑学的传统架构上作出调整与改观,透视也仍旧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构图因素。最后一章讨论了Varallo的圣山建构,Leatherbarrow原意想要表明地形与形象如何相互作用来生成景观,但无形之中为Rossi在《城市建筑学》排了图却没有讲的案例做了注脚,点明locus这个概念实为抽象的地形特征及其上附着的image,当然Rossi更看重image成果,L则强调地形、image与景观的互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