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的地理

科学知识的地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大卫·利文斯通
出品人:
页数:287
译者:孟锴
出版时间:2017-8
价格:4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143592
丛书系列:文化地理学译丛
图书标签:
  • 地理
  • 地理学
  • 科学
  • 科学史
  • 2017
  • 文化研究
  • 科学地理学
  • 文化史
  • 科学
  • 地理
  • 知识
  • 教育
  • 学习
  • 地图
  • 自然
  • 探索
  • 常识
  • 地理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利文斯通使用众多地方科学实践的历史素材,将科学知识在产生和传播过程中地理因素的重要性,作了基本的阐述。首先将目光放在了科学实验得以进行的一些特殊场所――实验室、博物馆、植物园,然后是普通一些的地点,包括像咖啡馆、教堂、船舱、收容所这样的地方,甚至是人的身体。从所举的每一个例子中, 他都向我们阐明了地方因素如何给研究工作的进行,提供了不同的条件。接着,他向我们讲述了,从区域的角度看,乡土文化如何塑造了科学工作本身,以及反过来,在本地文化认同的形成过程中,科学实践如何发挥了一种工具作用。进而,利文斯通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审慎地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即科学理论,随着它被接受的地方的不同,将有不确定的基本内涵。 最后,他通过检验科学的非同寻常的机动性,以及它在全球传播的五花八门的方式,而得出了这个有力的结论。

作者简介

大卫·利文斯通,著名地理学家,担任过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地理学与思想史专业教授、英国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美术学会会员、欧洲科学院院士。他曾获得皇家地理学会贝克奖等著名学术奖项,并著有《地理学的传统》《种族、宗教和人类起源的政治》等作品。

目录信息

前言
1.科学具有地理性吗?
空间很重要
科学的地理性
2.地点——科学的场所
室内实验室
保存文物的壁龛
田野工作
园艺展览
诊疗空间
科学知识的身体
其他空间
3.区域——科学的文化
区域、革命和科学欧洲的崛起
权力、政治和地方科学
区域、阅读和接受的地理
科学、国家与区域身份认同
4.传播——科学的运动
跨区与转移:问题的提出
旅行与信任的技术
5.将科学置于地方
注释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标题应该改成《科学知识的地理性》才比较容易明白。。当然可能太在乎英语原名了。书中提到: 科学具有地理性,这句话以怎样的方式才能说得通?科学既关注思想和制度,也关注理论和实践,以及原则性、操作性的层面。而所有这些都具有空间的维度。实验室无疑是实验性知识生产的关...

评分

星星没亮,商务印书馆从17年推出的文化地理学译丛真的没什么看啊。 内容如书名一样,用空间的视角巡礼近代科学与地方的关系(sites, regions, locality)。以往讲到近代科学的发展时,我们会习惯性地用时间线从头讲到尾,但地理学家是很喜欢地图的,他们更喜欢map一下知识史,...  

评分

星星没亮,商务印书馆从17年推出的文化地理学译丛真的没什么看啊。 内容如书名一样,用空间的视角巡礼近代科学与地方的关系(sites, regions, locality)。以往讲到近代科学的发展时,我们会习惯性地用时间线从头讲到尾,但地理学家是很喜欢地图的,他们更喜欢map一下知识史,...  

评分

星星没亮,商务印书馆从17年推出的文化地理学译丛真的没什么看啊。 内容如书名一样,用空间的视角巡礼近代科学与地方的关系(sites, regions, locality)。以往讲到近代科学的发展时,我们会习惯性地用时间线从头讲到尾,但地理学家是很喜欢地图的,他们更喜欢map一下知识史,...  

评分

标题应该改成《科学知识的地理性》才比较容易明白。。当然可能太在乎英语原名了。书中提到: 科学具有地理性,这句话以怎样的方式才能说得通?科学既关注思想和制度,也关注理论和实践,以及原则性、操作性的层面。而所有这些都具有空间的维度。实验室无疑是实验性知识生产的关...

用户评价

评分

讨论区位,时间,背景,尺度等因素对科学活动影响

评分

老师说译本一些地方与原著南辕北辙,建议看原著。

评分

3.5 实际上总的思路应该还是知识/权力的复杂关系,由于知识的生产受制于不同的权力体系从而拥有在地性。有意思的反而是这种特殊性的知识是如何成为中性的知识和准则的,作者对此仅指出对感觉的规训使在地性的知识得以在不同的特殊地理条件下被验证,以及对度量衡的统一(使用谁的度量标准仍然牵扯到权力),并暗示了似乎是知识在不同地域之间的流动使得其本身的特性与传入地的特殊地理之间进行调和。但是问题在于这种科学知识的地理性在科学知识发现的伊始是十分鲜明的,这对于科学史的写作很有助益(作者提出的大量例证均处于早期科学史),在如今的科学体系下(标准化的实验室、科研团队的跨国背景、国际期刊)这种地理性的影响是否还显著?当今的国家意识形态如何影响各国的科学发展?这似乎是一个更为隐秘更有意义但并未做出解答的问题。

评分

老师说译本一些地方与原著南辕北辙,建议看原著。

评分

3.5 实际上总的思路应该还是知识/权力的复杂关系,由于知识的生产受制于不同的权力体系从而拥有在地性。有意思的反而是这种特殊性的知识是如何成为中性的知识和准则的,作者对此仅指出对感觉的规训使在地性的知识得以在不同的特殊地理条件下被验证,以及对度量衡的统一(使用谁的度量标准仍然牵扯到权力),并暗示了似乎是知识在不同地域之间的流动使得其本身的特性与传入地的特殊地理之间进行调和。但是问题在于这种科学知识的地理性在科学知识发现的伊始是十分鲜明的,这对于科学史的写作很有助益(作者提出的大量例证均处于早期科学史),在如今的科学体系下(标准化的实验室、科研团队的跨国背景、国际期刊)这种地理性的影响是否还显著?当今的国家意识形态如何影响各国的科学发展?这似乎是一个更为隐秘更有意义但并未做出解答的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