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橋

遙遠的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信齣版集團·新思文化
作者:[美]科尼利厄斯·瑞恩
出品人:新思文化
頁數:429
译者:王義國
出版時間:2018-7
價格:7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08684635
叢書系列:開放曆史
圖書標籤:
  • 二戰
  • 曆史
  • 科尼利厄斯·瑞恩
  • 軍事戰爭史的經典之作
  • 二戰德國
  • 西綫戰場
  • 歐洲
  • 軍事
  • 戰爭
  • 曆史
  • 紀實
  • 軍事
  • 二戰
  • 橋梁
  • 戰略
  • 人物
  • 迴憶錄
  • 歐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1944年9月17日,諾曼底登陸後的第11個星期日。

為瞭在聖誕節到來之前結束歐洲戰場,誌得意滿的盟軍指揮高層,決心對德軍發動一場大膽攻勢,代號“市場—花園”行動。這次行動由空降部隊和地麵裝甲部隊協同作戰,戰鬥地點選在荷蘭境內的阿納姆市,那裏有一座橫跨萊茵河的大橋。奪下該據點,盟軍就能跨越德國邊境最後的天然屏障,直插德國腹地。

17日上午10點整,盟軍近5000架戰鬥機、轟炸機與2596架滑翔機,組成兩個巨大的空中隊列,以縱深150公裏、橫貫4.8公裏的驚人之勢,嚮荷蘭境內的德軍陣地壓去。二戰史無前例的晝間空降突襲從這裏正式開啓。德國士兵驚恐而又敬畏地注視著35000萬名盟軍士兵從天而降;渴盼解放的荷蘭平民嚮盟軍熱烈歡呼,他們確信勝利在望。然而,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他們接下來將見證的,是盟軍在歐洲戰場上濛受的一次空前慘痛的失敗。

《遙遠的橋》是描寫“市場—花園行動”的典範之作。作者科尼利厄斯•瑞恩在身患癌癥的情況下,堅持用3年時間尋訪1200多人,從浩瀚如海的日記、信件、報告中追尋流逝的曆史,補全瞭這場戲劇性戰役不為人知的細節。美軍王牌第82空降師第504傘兵團搶渡瓦爾河時的悲愴與堅毅,倉皇逃亡的阿納姆平民麵對傢鄉被炸成“巫婆的大鍋”時的悲觀與絕望,都從瑞恩的筆端緩緩流齣,以冷靜剋製的力量,再現瞭這場壯烈的光榮背後令人心碎的悲劇。

【編輯推薦】

1、 全新改版,將視角聚焦於參與戰爭的普通人,讓曆史的麵孔足夠清晰,詮釋足夠真實的二戰。

2、 “站在新聞與曆史寫作路口的巨人”科尼利厄斯•瑞恩,講述戰爭中人的故事,曆時十餘年,采訪2000餘人,“無一字無齣處”的二戰曆史經典。

3、 國內資深二戰史研究者校譯,修訂內容幾乎占全書的90%。

4、 “我們精通戰爭遠甚於和平,熟諳殺戮遠甚於生存。” 戰爭的麵目係列④,銘記二戰,從這裏對曆史肅然起敬。

【媒體推薦】

在刻畫人的勇氣上,沒有其他作品能像這本書一樣活靈活現,令人肅然起敬,仿佛身臨其境。

——詹姆斯•加文(“市場—花園”行動美軍第82空降師師長)

科尼利厄斯•瑞恩以一種凝練有力的風格展現齣瞭這場戰爭蘊含的經典悲劇的威嚴與美感。

——《科剋斯書評》

戰爭的景象與聲音,危險和冒險犯難,生與死的交織,栩栩呈現。作者以筆掃韆軍之力,使我們時而恐怖得透不過氣來,時而又在輕嘆中如釋重負。

——《紐約時報》

他的敘事節奏簡潔明快,讓人心潮澎湃。這場戰役每一階段的戲劇性都得到瞭淋灕盡緻的展現。

——《圖書館雜誌》

這場英勇頑強卻最終失敗的大規模空降作戰,因為科尼利厄斯•瑞恩的這部傑作而被曆史銘記。

——《國傢評論》

著者簡介

隻要經曆過戰場,每個人都會對戰爭有著更為痛徹的思考,科尼利厄斯•瑞恩就是其中一位。

身為二戰時期傑齣的戰地記者,瑞恩曾隨同美國陸軍第8、第9航空隊參與14次轟炸行動,親曆諾曼底登陸,跟隨巴頓將軍的第3集團軍挺進法國和德國,直至攻剋柏林。在前綫,瑞恩與成韆上萬的親曆者密切接觸。不論是艾森豪威爾、巴頓、濛哥馬利這些軍事天纔,還是登陸諾曼底、參與市場-花園行動的年輕士兵,抑或納粹將領海因裏希、淪陷區的柏林市民,都在他的筆下保留瞭當時曆史的真實記憶。《時代》周刊評論道,科尼利厄斯•瑞恩以近距離觀察戰爭的眼光,曆經鮮血和死亡的靈魂,完成瞭普通作傢“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戰爭帶來的傷痛,曾經深深嵌入親曆者的生命,讓他們重拾那段記憶並不容易。從1956年起,瑞恩陸續奔赴德、法、蘇聯,耗時近20年尋找幸存者,在尋訪5000多位見證人之後,最終完成這部傑作“二戰史詩三部麯”。1959年《最長的一天》率先齣版,立即在戰後國傢引起震動,人們紛紛緻信,感謝瑞恩讓他們頭一次知曉,自己的愛人、朋友、鄰居曾經在那個偉大的時刻經曆過什麼。

科尼利厄斯•瑞恩先後被授予剋裏斯托弗奬、意大利班加雷拉文學奬以及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1974年,他因癌癥病逝。美國新聞界以他的名字設立特彆奬項,以此緻敬這位“站在新聞與曆史寫作交叉路口的巨人”。

董旻傑

資深戰爭史研究者,曾任“知兵堂”執行總編,目前主要從事戰爭史翻譯、審校和編撰工作,著有研究阿登戰役的代錶作品《沸騰的雪:阿登反擊戰》。

圖書目錄

前言 i
第1 部 撤退 1
驚恐和無序似乎是德國人逃跑的特色。每種交通工具都被派上瞭用場。從比利時邊境嚮北到阿納姆,以及阿納姆以北的公路上,擠滿瞭卡車、公共汽車、指揮車、半履帶車、裝甲車、馬拉的農用大車,還有以木炭等燃料為動力的民用汽車。在雜亂無序的車隊裏,到處都是成群結隊、疲憊不堪、灰頭土臉、騎著匆匆徵用的自行車的德軍士兵。
第2 部 計劃 89
“ 我的軍官們已經把這張荷蘭地圖和空降場牢記在心,我們做好瞭齣擊準備。在諾曼底登陸之前,當我帶著自己的營去聽任務簡報時,大傢都清楚我的那支戰備狀態正值巔峰的部隊有多少人。等到我在諾曼底把他們集閤起來的時候,已經失去瞭一半人。我命令你們:要麼把我們扔進荷蘭,要麼把我們扔進地獄,但一定要把我們完整地扔進一個地方。”
第3 部 進攻 161
這是有史以來構想最為宏大的空降行動。紅十字會工作者安傑拉•霍金斯可能對人們目睹龐大機群飛過時的反應做齣瞭最好的總結。當一波又一波飛機像“成群結隊的歐椋鳥”一樣從天上飛過時,她透過列車的窗戶吃驚地朝上凝望著。她確信,“無論劍指何處,這次進攻都一定會結束戰爭”。
第4 部 圍睏 273
“ 你們是否意識到我們在這裏等瞭 4 個小時?”那名軍官激動起來,立即開始嚮沃迪簡要介紹情況。“我聽的時候震驚瞭,”沃迪記得,“那是我們得到的第一個消息,即事情的進展並不像計劃的那麼好。我們立即組織起來,當我四下張望的時候,我看見前麵的整片天空都燒著瞭。”
第5 部 “ 巫婆的大鍋” 459
“ 這場戰爭中最偉大的空降行動就這樣以失敗告終瞭,……除瞭阿納姆之外,所有的目標都拿下瞭,但沒有攻占阿納姆,其他一切就毫無價值。……盟軍贏得瞭一個80 公裏長的突齣部—但從這個突齣部哪裏也去不瞭。”
傷亡小記 575
作者緻謝 577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按照战争顺序,这本书应该是战争三部曲的第二部,但从作者的写作顺序来看是最后一部,特别是本书完成不久,作者就因癌症去世了。 但是整体而言,本书不如其余两部那么吸引我。一方面,市场花园行动既不是波澜壮阔地拉开盟军反攻序幕的诺曼底登陆,也不是标志着欧战结束的柏林战...  

評分

按照战争顺序,这本书应该是战争三部曲的第二部,但从作者的写作顺序来看是最后一部,特别是本书完成不久,作者就因癌症去世了。 但是整体而言,本书不如其余两部那么吸引我。一方面,市场花园行动既不是波澜壮阔地拉开盟军反攻序幕的诺曼底登陆,也不是标志着欧战结束的柏林战...  

評分

一场惨烈的失败,换一个角度知道德军为什么可以横扫欧洲!不过还是好奇原文。看中文感觉表达的困难!可是真厚啊,赶上词典了!  

評分

評分

关于作者: 如果说最伟大的战地记者是罗伯特•卡帕,那么科尼利厄斯•瑞恩几乎一定是最成功最受欢迎的军事历史作家了。他的三部煌煌巨著在星汉灿烂的战争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熔纪实性严肃性可读性于一体,书中的每个细节都有据可查,他宏观概览加精细微观细节的写作手法甚至...  

用戶評價

评分

難以置信這是謹慎的濛哥馬利指揮的戰役。感覺是英美雙方指揮官賭氣似的決策,導緻盟軍付齣瞭反擊以來最大的代價,但指揮官的失誤,不能掩蓋戰鬥者的勇氣與無畏。作者用小說一樣的文筆將現實描述的淋灕盡緻,讓人如臨其境,不能自拔。

评分

謹慎有餘的濛哥馬利在速度、大膽、精確性和突然性上下注——所有這一切全都源自一個地麵和空降行動同時進行的精確計劃,而這個計劃又相應地把賭注押在德軍的瓦解和兵力不足之上。“我們似乎違背瞭拿破侖的格言,即成功的把握有75%的時候再作戰,然後那另外的25%就聽天由命瞭。英國人把它顛倒瞭,是75%靠聽天由命。”即使如此行動仍有成功的可能,然而造化弄人,英勇的英軍第1傘兵師在占領大橋後苦守9日,最終被迫拋下傷員突圍撤退。“主力部隊是那麼強大,然而卻無法走上那最後的幾公裏路來到我們這裏。最難以忍受的是那種感覺,我覺得我們是犧牲品。”在將要勝利前的潰敗讓人無法忍受。疲憊的德國人打贏這一戰靠的是黨衛軍裝甲師。雖然戰鬥慘烈,德國人和英國人之間還是保持瞭一定程度的騎士風度,在東綫就完全不是這樣瞭。

评分

德軍因為傲慢在諾曼底輸給盟軍一招,英軍又因為自大在阿納姆讓迴德軍一城。“肉食者”依然能掛滿勛章受人尊重,但是絕望的傘兵們隻能發齣最後的電文“彈盡糧絕,天佑吾王”。

评分

濛哥馬利的虛榮影響瞭判斷,以為在一片大好形勢情況下,沒有抵抗,可以迅速的奪取勝利,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德軍沒有抵抗,一個有很多缺陷,受多處影響的計劃完美的執行。但實際呢,意外的德軍在此集結,空降計劃有許多方麵因素的延遲,空降實際效果與計劃的差異,沿綫過於過多需要奪取保護的橋梁,一個在100%運氣的情況下纔能完成的計劃,遇到瞭現實殘酷的打擊,濛哥馬利為他的虛榮付齣瞭彆人巨大的代價。先勝而後求戰,穩紮穩打,立不敗之地。

评分

謹慎有餘的濛哥馬利在速度、大膽、精確性和突然性上下注——所有這一切全都源自一個地麵和空降行動同時進行的精確計劃,而這個計劃又相應地把賭注押在德軍的瓦解和兵力不足之上。“我們似乎違背瞭拿破侖的格言,即成功的把握有75%的時候再作戰,然後那另外的25%就聽天由命瞭。英國人把它顛倒瞭,是75%靠聽天由命。”即使如此行動仍有成功的可能,然而造化弄人,英勇的英軍第1傘兵師在占領大橋後苦守9日,最終被迫拋下傷員突圍撤退。“主力部隊是那麼強大,然而卻無法走上那最後的幾公裏路來到我們這裏。最難以忍受的是那種感覺,我覺得我們是犧牲品。”在將要勝利前的潰敗讓人無法忍受。疲憊的德國人打贏這一戰靠的是黨衛軍裝甲師。雖然戰鬥慘烈,德國人和英國人之間還是保持瞭一定程度的騎士風度,在東綫就完全不是這樣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