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隐秘角落

北京的隐秘角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甲骨文
作者:陆波
出品人:
页数:325
译者:
出版时间:2018-1
价格:CNY 5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20109314
丛书系列:甲骨文丛书
图书标签:
  • 北京
  • 历史
  • 城市
  • 文化
  • 随笔
  • 文物考古
  • 游记
  • 社会学
  • 北京
  • 隐秘
  • 角落
  • 城市探秘
  • 历史踪迹
  • 人文故事
  • 老街区
  • 秘密空间
  • 城市记忆
  • 地方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腾讯•大家2016年度作家陆波

用北京人的目光

追寻藏身于角落的历史足迹 | 讲述那些发生于大时代中的小事情

【内容简介】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北京人,陆波用自己的目光去追寻定慧寺、宜芸馆、蓝靛厂、保福寺、樱桃沟等“角落”的历史足迹,考察那里的文物遗存,讲述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或深或浅印记的人们的故事,试图将大时代与小事件勾连起来。

【本书获誉】

陆波自己 就 是一支考古队和勘测队,她在这高楼林立车水 马龙的现代大都市的缝隙间,勘探历史的沉积。由此她获得一种感受、认知和想象的能力,使城市空间获得深邃的时间纵深。人世纷纷,如戏如走马灯,我们原来和那些君王、僧侣、公主和奇士同在一个舞台上。陆波以律师的明察和缜密、诗人的体贴和激情,令日常的城市地理图景经受一种来自历史的震惊:那是莽苍苍千山万水,是路迢迢铁马秋风。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作家 李敬泽

旧址中倾听古都往事心声,遗迹里隐约帝王古刹运命,北京老城多少事,陆波拨开历史雾霭款款道来。有考据,有辨析,回望中有一往情深,掩映中是不尽眷顾。陆波的文字、情怀以及在边缘处发现历史变故的能力,使这本书如此地不同凡响、引人入胜。

——著名评论家 孟繁华

从上到下地俯瞰一个城市,只能得到她的外观,而转换视角,从下到上地去寻找那些城市“隐秘角落”,是真正懂得她的丰富内涵的独特切入点。本书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分析,以北京的寺庙为中心,揭示了那些被遗忘的或不为人们所知的历史。

——历史学家、澳门大学特聘教授 王笛

作者简介

陆波,女,北京人。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1992年起做执业律师,长期为京城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发表文史类文章散见于期刊、杂志,与北大同学合出诗集《燕园三叶集》。曾获腾讯•大家“2016年度作家”称号,现为腾讯•大家专栏签约作者。

目录信息

姚广孝,庆寿寺双塔下的过客高僧
一名女尼与明英宗跌宕起伏的一生
一位皇太后生前身后的信仰依靠
明末乱世中,居然有这么两个说走就走的文青
一代国师,怎落得大清国内无人睬
把一辈子活成了阴影的悲剧皇后
明清两代大太监的一种奇异传承
蓝靛厂,中国最后一批太监的归宿之地
两位退翁先生与樱桃沟的陈年旧事
京城荒僻处,隐藏着跨越了六百年的国宝级文物
深山古寺的人间故事
这座城门,录下了北京城最惨烈的镜头
若是梁思成,他必定会坐在西直门城楼下哭泣
两座孤独的山门,一部王朝的盛衰史
北大南门外,有一条穿越历史的神秘通道
无数学子朝拜的北大花神庙和一位公主的哀愁
在保福寺桥下,寻找历史的草蛇灰线
一槐一柏一柳树,一座七百四十年古镇的守望
寻找淹没于现代北京城的皇家古寺
北京人心心念的大隆福寺庙会,永远回不来了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从1271年忽必烈定都大都建立元朝,到1421年永乐皇帝朱棣正式下诏迁都北京,到1644年清世祖顺治皇帝将国都从盛京迁到北京,元、明、清三代,北京作为一国之都,几乎是一以贯之。历史既然足称悠久,故事当然也颇多。但偌大一个北京城,数百年的时间,有那么多的人和事,该说些什...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从1271年忽必烈定都大都建立元朝,到1421年永乐皇帝朱棣正式下诏迁都北京,到1644年清世祖顺治皇帝将国都从盛京迁到北京,元、明、清三代,北京作为一国之都,几乎是一以贯之。历史既然足称悠久,故事当然也颇多。但偌大一个北京城,数百年的时间,有那么多的人和事,该说些什...

用户评价

评分

一位法律工作者的北京城市古迹寻访随笔集。正如书名所言,书中的这些古迹,区别于那些热门景点,大多是少有人至或者少为人知,作者从地方志、历代笔记、今人著作和相关论文等各种文献中,考察这些古迹的前世今生与文化印记,并结合自己在当下的探访体验,用诗意深邃的文字,细腻地予以表达。这不只是在为这些冷门古迹列传,也是作者纵横于古今之变之中的文化与生命体验,值得反复细读。

评分

两星都给封设装帧!文笔不谈(离余秋雨还差了3座庆山),光引述史料还行,一评论抒情就露怯,标题全是公号文10万+的路子,每篇结尾总结如高考作文。序言说按法律专业训练来追求证据,内文表现却毫无章法,动辄悲伤落泪,三观混乱,一会儿说文物局立碑了15年也没修缮改变,一会儿又说这些都是沧桑记忆千万别改变,究竟要怎么样啊?所以这个腾讯大家的连载是怎么混进甲骨文的呢?

评分

一位法律工作者的北京城市古迹寻访随笔集。正如书名所言,书中的这些古迹,区别于那些热门景点,大多是少有人至或者少为人知,作者从地方志、历代笔记、今人著作和相关论文等各种文献中,考察这些古迹的前世今生与文化印记,并结合自己在当下的探访体验,用诗意深邃的文字,细腻地予以表达。这不只是在为这些冷门古迹列传,也是作者纵横于古今之变之中的文化与生命体验,值得反复细读。

评分

甲骨文多出点这种书,牌子非得砸了

评分

文笔不好是硬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