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9 開卷周報-分崩離析的國家認同(按此看相關報導)
在他的重要著作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杭廷頓以煽動且有先見之明的角度提出他的論點:在冷戰結束之後,「文明」已經取代意識型態成為國際政治的新斷層線。
他的敏銳分析現在已經被證實為真。現在,杭廷頓教授將他的焦點,從國際事務移轉到我們的國內文化分歧之上,他進一步檢驗了其他文明與相關價值觀對我們這個國家造成的影響為何。
美國是由英國殖民者所建立的。這些殖民者帶來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文化,包括英語、基督新教的價值觀、個人主義、宗教使命感,以及對法律的尊重。後來來到美國的移民潮,逐漸接受了這些價值觀,並慢慢吸收了美國的盎格魯—基督新教文化。然而,晚進以來,因為接受同化的移民者大多都是西班牙裔移民,加上雙語主義、多元文化主義、公民身分的價值下降,以及美國菁英的「去國家化」表現,美國的國家認同已經遭到侵蝕。
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使美國愛國主義與美國國家認同得到復甦與復興。然而,有許多跡象已經顯示這種復甦與復興正在逐漸消逝之中。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並未替美國帶來有利的國際局勢,反而讓美國面臨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戰。
我們是誰?顯示出我們必須要重申那些讓美國人之所以成為美國人的核心價值。我們的國家認同目前正處於危急關頭。
杭廷頓再一次地完成了一本重要的著作。這本著作毫無疑問地會引起相當激烈的辯論,同時也將讓全國深入進行探討我們是誰的問題。
读完SAMUEL P. HUNTINGTON的《我们是谁?》,对美国有了跟以前完全不同的认识。民主,自由,东方人的梦想。曾经我是这么以为的,曾经他们告诉我的,也只是这样而已。但是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至少看上去真实的美国。突然间就联想到了,我曾经沉浸于其中的,游戏。文化现象反映文...
评分In his book: “Who Are We? 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 Samuel P. Huntington showed his strong worries with the American identity. According to this book, Huntington thought because of lack of common enemies and opposites, the cohesio...
评分改名称两个方面: 1,原为“我们是谁”,现为“谁是美国人”。我们是谁,译得感觉生动些。而谁是美国人,应该准确些,这种译法,国内其他学者较为认可。 2,国家特性,现译作国民特性,也是作作者经过反复思考的,但对其中不少地方,感觉译得也不是太尽如人意。 不过,这本书...
评分“美国不是大熔炉,而是油炸的滋滋作响的炒锅”——p143 美国的国家特性,由美国信念和盎格鲁-新教文化组成的政治特性与文化特性自20世纪之后陷入了无比尴尬的局面。从亨廷顿的建议出发,要重振美国特性与美国公民身份认同,就必须重拾“美国信念”作为政治准绳和“盎格鲁-新教...
评分一本政治上错误的书。 亨廷顿否认“美国是由移民组成”的观念,提出了美国最早的建立者不是Immigrants而是Settlers。两者的区别在于:Immigrants指外来者加入一个已经发展完全的文化中;Settlers指一批人来到一个文化空白的地方建立起一套(从原属国带来的或者自创的)...
亨廷顿老爷子的警告
评分亨廷顿老爷子的警告
评分亨廷顿老爷子的警告
评分亨廷顿老爷子的警告
评分亨廷顿老爷子的警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