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庚《中国新文学史略》

林庚《中国新文学史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潘酉堂 整理
出品人:
页数:184
译者:
出版时间:2017-10
价格:25.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0139496
丛书系列:碎金文丛
图书标签:
  • 文学史
  • 林庚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文学史
  • 中国古典文学
  • 现代文学
  • 文学研究
  • 文化史
  • 中国新文学史
  • 林庚
  • 文学史
  • 中国
  • 现代文学
  • 学术著作
  • 经典教材
  • 人文社科
  • 历史研究
  • 文学评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系林庚先生于1936至1937年在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讲授新文学课程的授课讲义,原是著名学者罗根泽教授的旧藏,近年才被发现整理而为世人所知。讲义是对当时刚刚逝去的新文学的“现场”总结,简约而完整地记录了抗战之前新文学的发展样貌,堪称中国新文学二十年的即时反思录。这部完成于八十年前的讲义,也凸显了林庚先生作为一位文学研究者和现代诗人的双重视角,提供了一系列原生态的文学图景,洋溢着弥足珍贵的新鲜气息和元气淋漓的现场感。

作者简介

林庚(1910—2006),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生于北京。现代著名学者、诗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后执教于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著有《唐诗综论》《中国文学简史》《西游记漫话》,诗集《北平情歌》《春野与窗》等。

目录信息

序言
前奏曲
启蒙运动
一、《新青年》与文学革命
二、文学革命的展开
Ⅰ 新旧之争
Ⅱ 新诗的尝试
Ⅲ 对于旧剧的攻击
三、《新潮》与五四运动
新文学的独立
一、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
二、新文学运动的热狂
Ⅰ 出版界的勃兴
Ⅱ 长篇小说的出现
Ⅲ 外来影响的吸收
三、学衡派的复古
四、国故的整理
五、翻译的工作
六、《语丝》与《晨报副刊》
七、《甲寅周刊》
八、五卅惨案与创造社
九、《诗刊》
十、文学运动的被干涉
文学与革命
一、太阳社的活跃
二、创造社的分散与文艺论战
I 新写实主义
II 语丝派
Ⅲ 文学研究会
Ⅳ 新月派
三、左翼作家联盟与文学研究会的胜利
四、九一八国难的影响
五、《现代杂志》
六、《论语》的风行
七、剧团公演与影坛
八、国防文学
九、文学研究会的分散
十、京派与海派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林庚先生的课堂讲义,大抵又可以作为新文学进入大学文学教育体制的一个典例。读来感觉并不像林先生后来写作的《中国文学史》那般个性鲜明,反倒显得四平八稳,不知是不是课堂讲授和著书立说之间定位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抑或是初出茅庐的林先生还不敢用特别大胆的论断来臧否同时代的人?林先生对当时流行的“为人生”的文学以及由之进一步生发出的左翼文学脉络亦有特别的敏感,从他的讲述中似乎并不能看清他个人情感上的偏向,换句话说就是史家的中正尺度拿捏得很到位。

评分

19页,“王轩敬”应该是“王敬轩”。

评分

2018.3.7 晴

评分

林庚先生的课堂讲义,大抵又可以作为新文学进入大学文学教育体制的一个典例。读来感觉并不像林先生后来写作的《中国文学史》那般个性鲜明,反倒显得四平八稳,不知是不是课堂讲授和著书立说之间定位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抑或是初出茅庐的林先生还不敢用特别大胆的论断来臧否同时代的人?林先生对当时流行的“为人生”的文学以及由之进一步生发出的左翼文学脉络亦有特别的敏感,从他的讲述中似乎并不能看清他个人情感上的偏向,换句话说就是史家的中正尺度拿捏得很到位。

评分

林庚先生的课堂讲义,大抵又可以作为新文学进入大学文学教育体制的一个典例。读来感觉并不像林先生后来写作的《中国文学史》那般个性鲜明,反倒显得四平八稳,不知是不是课堂讲授和著书立说之间定位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抑或是初出茅庐的林先生还不敢用特别大胆的论断来臧否同时代的人?林先生对当时流行的“为人生”的文学以及由之进一步生发出的左翼文学脉络亦有特别的敏感,从他的讲述中似乎并不能看清他个人情感上的偏向,换句话说就是史家的中正尺度拿捏得很到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