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与历来之中国文学史迥然不同,写作时不是依课堂讲义方式写,而是一本独立的文学之史。意在说明文学这门艺术在历史上如何出现、完善、发展、其内部形成了哪些典范,又存在哪些问题,历代人的文学史观念和谱系如何建构等。文学的观念史、创作史、批评史兼摄其中,不依序介绍这个作家那个作家之生平及八卦,也不抄撮这篇佳作那篇佳作如马二先生湖上选文,为作者呈现了另一种文学史构架。
龚鹏程,江西吉安人,一九五六年生于台北市。
曾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南华大学校长、佛光大学校长、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会长、世界中国哲学会副会长、中华武侠文学会会长、中华历史文学会会长、联合报主笔、艺术行政学会会长、自然医学学会会长、中华道教学院副院长、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任、少林禅武学会会长、南洋学会会长、龚立逑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台湾视障学会会长、中华易学研究院院士、东亚孔庙联谊会召集人、美国欧亚大学校长等。亦曾负责台湾两岸文教交流业务。
现任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国学中心顾问,有龚鹏程国学院等学术组织及活动,遍及各地。
有文史哲宗教艺术社会学等著作近百种,精博渊懿,为世所称。曾获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章、教材改进奖、朱自清散文双年奖等。亦常在世界各地举办书法展。
读罢掩卷… 文学史竟可如此写作! 醍醐灌顶! 大获裨益! 龚公妙哉! 虽不免略失公允…傲物自高之言…却读来酣畅淋漓…诚大快朵颐…蔚然满目也哉! 力荐! 期待能尽快出完全套! 以飨读者!
评分从整个体系架构,到文学考据,都非常清楚。 但行文是以讲课方式来写,较为潦草,语言风格上比较白话,缺乏细润之功。如能再静心整理修订,变换语言风格,方堪称典藏之作。 中国文学史料非常浩瀚,作者的开放的态度,是非常值得钦敬的。但若能自己的整理和加工更为精致一些,...
评分吳 燕 真 2009年龔鵬程1(1956-)先生的大作《中國文學史》上冊,先後在台灣與中國大陸出版2。此書出版之前,於2008年10月24日,由里仁書局與《文訊》雜誌,假臺北市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舉辦了「龔鵬程《中國文學史》新書座談會」,由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李瑞騰(1952-)...
评分中國文學史,坊間已出版甚多,我不好勸諸君都不要看,但不妨略說一下我為何要來重寫它。 中國文學史這樣的書,起於清末。因廢科舉、立學堂,改從西式教育,需要一批適應新式課堂講授的教材,故出現了各色文學史,後來再分化出各時段、各文類的文學史,以迄於今。 最早的一...
评分在本书的自序中,作者介绍了他对文学史书写的基本态度:“文学的主角,其实并不如一般人所以为的,是作家和作品,而是观念。”什么叫“观念”?作者继续解释道:“每个时代的文学观不同,故其所谓之文学即不同,其所认定之作家、作品,乃至大作家、好作品也不一样”。“写文学...
看过的人太少了,评论中中也有予以否定的,但是绝大多数都是肯定,虽然两年前看完的,但是,依然是看过的文学史中最好的一部。前年看完正好来北京读研,去北大听了他三个学期的课,受益匪浅,当然还把这部文学史拿去让老师签了名。后来龚老师慢慢也认识我,但是大师面前,只有崇拜
评分此书一出,恐怕之后治“中国文学史”的学者都无法绕开他提出的论断,也难以再像之前写那样写文学史了。可以说,此前的文学史旨在于影响文学写作(是不是真的影响到了另说);而此书将自己的野心仅限于影响之后的文学史写作。龚鹏程反对用西方文学的概念模式硬套中国文学,但他这本书其实是使用了当今西方治文学史的思路。(目下西方人写的文学史也早已不是中国高校常用的那种时代背景+作家作品介绍+地位影响评价类型的了)。
评分前辈惊人的阅读量让我愈发且现实地感觉自己的渺小,佩服佩服。论述较多,但提出的都是新观点,还原历史场景来看问题,是真正的“文学”史。还是得多看几次,不然消化不完。
评分“这样的人,不是后人所认为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叹老嗟卑之士,也不仅是一位隐居山林的高士。他应是李白那一类人,一生好入名山游,也炼丹,也侣道,也求官,也飘荡于江湖。”
评分大师级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