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与历来之中国文学史迥然不同,写作时不是依课堂讲义方式写,而是一本独立的文学之史。意在说明文学这门艺术在历史上如何出现、完善、发展、其内部形成了哪些典范,又存在哪些问题,历代人的文学史观念和谱系如何建构等。文学的观念史、创作史、批评史兼摄其中,不依序介绍这个作家那个作家之生平及八卦,也不抄撮这篇佳作那篇佳作如马二先生湖上选文,为作者呈现了另一种文学史构架。
龚鹏程,江西吉安人,一九五六年生于台北市。
曾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南华大学校长、佛光大学校长、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会长、世界中国哲学会副会长、中华武侠文学会会长、中华历史文学会会长、联合报主笔、艺术行政学会会长、自然医学学会会长、中华道教学院副院长、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任、少林禅武学会会长、南洋学会会长、龚立逑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台湾视障学会会长、中华易学研究院院士、东亚孔庙联谊会召集人、美国欧亚大学校长等。亦曾负责台湾两岸文教交流业务。
现任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国学中心顾问,有龚鹏程国学院等学术组织及活动,遍及各地。
有文史哲宗教艺术社会学等著作近百种,精博渊懿,为世所称。曾获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章、教材改进奖、朱自清散文双年奖等。亦常在世界各地举办书法展。
读罢掩卷… 文学史竟可如此写作! 醍醐灌顶! 大获裨益! 龚公妙哉! 虽不免略失公允…傲物自高之言…却读来酣畅淋漓…诚大快朵颐…蔚然满目也哉! 力荐! 期待能尽快出完全套! 以飨读者!
评分在本书的自序中,作者介绍了他对文学史书写的基本态度:“文学的主角,其实并不如一般人所以为的,是作家和作品,而是观念。”什么叫“观念”?作者继续解释道:“每个时代的文学观不同,故其所谓之文学即不同,其所认定之作家、作品,乃至大作家、好作品也不一样”。“写文学...
评分中國文學史,坊間已出版甚多,我不好勸諸君都不要看,但不妨略說一下我為何要來重寫它。 中國文學史這樣的書,起於清末。因廢科舉、立學堂,改從西式教育,需要一批適應新式課堂講授的教材,故出現了各色文學史,後來再分化出各時段、各文類的文學史,以迄於今。 最早的一...
评分二零零八年龚鹏程的正体版《中国文学史》上册刚出版,便有颜崑阳、蔡英俊、张高评、廖栋樑、黄明理等学界专家的与会讨论,陈国球、吴燕真也有文章论之,在学界震盪不小(销量还不错)。现在简体版下册也将付梓,在文学史理论之建构反思渐成显学的年头,本书无疑具有实践性的领头...
评分从整个体系架构,到文学考据,都非常清楚。 但行文是以讲课方式来写,较为潦草,语言风格上比较白话,缺乏细润之功。如能再静心整理修订,变换语言风格,方堪称典藏之作。 中国文学史料非常浩瀚,作者的开放的态度,是非常值得钦敬的。但若能自己的整理和加工更为精致一些,...
角度很新,漏洞很多,和古龙的小说一样,读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作者写作过程非常快
评分角度很新,漏洞很多,和古龙的小说一样,读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作者写作过程非常快
评分我本来对此书是颇有些怀疑的,总觉得不免驳正多过了建设,未能自辟一个新局面来,称之为论,或许尚可,名之曰史,如何让人不求全责备呢?近日取来重览,仍深感其只攻一端,不及其余之弊,但至少有两点好处,可以单提出来:一曰拨乱反正,比较彻底地清算了五四以降,见得个一枝半叶,便哗众取宠,瞎搞事情的空疏学风;二曰正本清源,于古诗文评上的旧说多有延用,不像某些学者,只是自己先有了一个主意,再刨坟硬拉古人来给自个背书;又不像西洋汉学,全然另起炉灶,有意要与前人之说保持距离;如剑桥那本,想法固然是好的,知道不能把文学单拎出来,与社会文化割裂了研究,只是叙事似乎异国风情太重,于文学的作用虽然看的清楚,于文学本身,就往往隔靴搔痒,浮在表面 虽然,教我如何不有阮公“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之叹
评分没看过没兴趣
评分“这样的人,不是后人所认为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叹老嗟卑之士,也不仅是一位隐居山林的高士。他应是李白那一类人,一生好入名山游,也炼丹,也侣道,也求官,也飘荡于江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