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聚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理想国 |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作者:[美] 巫鸿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432
译者:
出版时间:2017-12-1
价格:8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1221038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摄影
  • 巫鸿
  • 艺术史
  • 艺术
  • 视觉、影像与精神分析
  • 艺术理论
  • 历史
  • 理想国
  • 聚焦
  • 成长
  • 思维
  • 自我提升
  • 认知
  • 决策
  • 专注
  • 效率
  • 人生
  • 洞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1839 年诞生,随后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这项新发明便随着殖民扩张一起来到中国。从西方旅行家*早的摄影记录开始,到“文革”后的实验摄影,摄影在中国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变化,生发出了丰富多元的内涵,或者与瞬息万变的政治社会情势相关,或者表现个人的心灵世界,抑或以此为媒介直接与艺术本身对话。

巫鸿教授采用“深描”(thick description)的方法,选取十个极具代表性的个案,探索中国摄影表现的多重历史,在对事实进行仔细检验的基础上,他通过对摄影形式、图像、技术和社会语境的研究,结合近距离视觉分析和广泛的跨学科阐释,在更深层次上理解摄影师及其作品,开掘中国摄影的多元视觉传统,并探讨这些影像如何参与并构成了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

作者简介

巫鸿,著名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现任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斯本德杰出贡献教授”,东亚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及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近年来致力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研究与国际交流,策划众多重要展览,包括《瞬间:20世纪末的中国实验艺术》(1998)、《在中国展览实验艺术》(2000)、《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2002)、《过去和未来之间:中国新影像展》(2004)、《关于展览的展览》(2000、2016)、《中国当代摄影40年》(2017)。

代表著作有《武梁祠》《礼仪中的美术》《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重屏》《废墟的故事》《走自己的路》《作品与展场》《荣荣的东村》等。

目录信息

引 言
第一部分 以影像表现中国与自我
一 创造“中国式”肖像风格:以弥尔顿·米勒为例
二 摄影征服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照片的一部“宏伟影集”
三 剪辫子:民族与自我在影像中诞生
四 关于摄影的摄影:金石声和他的内部空间
第二部分 重访多元视觉传统
五 寻觅仙山:中国山水摄影的美学和源流
六 “老照片热”与当代艺术:精英与流行文化的协商
第三部分 摄影当代性的建构
七 莫毅:一个城市民俗学者
八 刘铮和他的《国人》
九 荣荣:废墟中的自传
十 缪晓春的时空之旅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书写的太好了,作者用朴实的文字从摄影史的角度把中国近代史又过了一遍,已经分不清是一本带有插图的书还是注释偏多的影集。 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  

评分

照片是记忆的载体,往昔的遗物。1839年,福克斯·塔尔博特发明了照相机,它旋即被广泛应用于文件建档、新闻报道、家庭留念、社会调查等各个方面,很快变成了一种“观察者的技术”,艺术评论家乔纳森·克拉里曾归纳,“照片不仅在新商品经济中,同时也在整个符号与影像版图的重...

评分

研究中国摄影研究得好的著作,其实真的不多。美术史学家巫鸿先生出了这本文集,我也是相当好奇他是怎么写摄影的。第一部分“以影像表现中国与自我”,显然是站在西方这样一个“他者”的角度去讨论中国的摄影。摄影传入中国,与晚清民国中国的现代转型刚好重合在一起,我们可以...  

评分

照片是记忆的载体,往昔的遗物。1839年,福克斯·塔尔博特发明了照相机,它旋即被广泛应用于文件建档、新闻报道、家庭留念、社会调查等各个方面,很快变成了一种“观察者的技术”,艺术评论家乔纳森·克拉里曾归纳,“照片不仅在新商品经济中,同时也在整个符号与影像版图的重...

评分

研究中国摄影研究得好的著作,其实真的不多。美术史学家巫鸿先生出了这本文集,我也是相当好奇他是怎么写摄影的。第一部分“以影像表现中国与自我”,显然是站在西方这样一个“他者”的角度去讨论中国的摄影。摄影传入中国,与晚清民国中国的现代转型刚好重合在一起,我们可以...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部分“以影像表现中国与自我”完全没有摆脱“图像证史”的范畴。特别是感觉有图没图,都能得出书中的结论。像是剪辫子,或是“将西方的执迷彻底演变成中国人的自我想象”,我根本不信以前的学者没有研究过,他们可能只是没有利用这么些照片罢了。至于第二、三部分,那真是如友邻的评价,是《巫鸿故事会》。总觉得现在的艺术研究,落入不断追加高深莫测名词的陷阱,让人以为高大上,实际上可能完全是在叙述跟原作品没有关系的东西。换言之,就是将“作者已死”最大化,在原作品之上覆盖自己的理解建构之。而且,巫鸿太相信创作者的编排和自述了,特别是针对那些还活着的艺术家。总之,非常失望。

评分

探索观看与超越观看,从古代史,近代史最后到当代的影像实验,从纪念碑性到废墟。一口气读完,意犹未尽

评分

探索观看与超越观看,从古代史,近代史最后到当代的影像实验,从纪念碑性到废墟。一口气读完,意犹未尽

评分

副标题起得很恰当。不是中国摄影史,而是一些在中国的摄影。前两部分比较好,不过也可能是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第三部分在不同的书里看过多次。语言范式太明显,总觉得有刻意拔高的嫌疑。另外,观念不断被超越,但是超越出来的新的东西一定就是比之前好吗?与当下相连的新观念被不断研究,挖掘或者赋予其意义,但这种意义会不会太过于短暂,以至于几年几十年以后就也被弃置一旁呢?喜欢更长久的,比如黑白的山水照片。

评分

“摄影”沦为插图。欢迎阅读《巫鸿故事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