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庚藏帖

容庚藏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程存潔主编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16-3
价格:2980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1810708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碑帖
  • 容庚
  • Rubbings
  • EarlyModernChina
  • Connoisseurship
  • 2016
  • 书法
  • 篆刻
  • 金石
  • 帖学
  • 中国古典艺术
  • 容庚
  • 藏帖
  • 古代书法
  • 艺术史
  • 文献资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容庚藏帖》是 “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是国内首次大规模结集出版丛帖,获得2016年度国家优秀古籍一等奖。内容全部影印自容庚所搜集、收藏的书法丛帖,这批丛帖多为珍贵名帖,包括不少珍本、善本。本书在内容编排上,依容庚所著《丛帖目》之分类序次,分历代、断代、个人、杂类、附录类,共二十卷,卷一至卷十为历代,卷十一、卷十二为断代,卷十三至卷十五为个人,卷十六、卷十七为杂类、卷十八、卷十九、卷二十为附录。本书共172种/182函/755册;完整保留版本信息,忠实反映原版面貌;本书编校精当、制作精美,采用高档手工宣纸制作,选墨考究;极具典藏价值。

作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容庚先生著作等身、成就斐然,而帖学研究在容先生的学术生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容庚先生历时三十余年,陆续搜集历代刻帖,以成宏富:著成之《丛帖目》,至今为研究帖学的必备参考书。《容庚藏帖》是帖学巨著《丛帖目》成书依据,多年来深藏文博机构而秘不示人,为书法爱好者、帖学及文献研究者所遗憾。此次出版《容庚藏帖》,大致与《丛帖目》所录自藏帖品种数相合,反映了容庚先生自藏帖的整体面貌,完整呈现了中国碑帖书法的历史发展脉络。《容庚藏帖》受到学术界、出版界及广大书法、帖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本书学术顾问苏士澍、陈永正、张桂光、杨璐等著名书法家、出版专家高度评价这一帖学研究史上的空前巨著,一致认为这是能传之久远的世纪出版工程。

本书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容庚藏帖》具有海量的文献信息,是历史学研究、古籍文献校勘的重要一手资料。启功先生曾经说过:“丛帖有许多罕见的史料,在古文献整理方面经常忽略了这一点,其实如果我们能多读一些丛帖,多读一些容庚先生的藏帖,对我们的古籍校勘将有很大的推动力。”

(2)《容庚藏帖》被誉为“次真迹一等”之瑰宝,具有重要的书法帖学研究价值,是书法帖学研究的实物补充。容庚先生依据此批藏帖所编撰的目录《丛帖目》,在30年前已经出版,而丛帖本身,作为容庚的个人私藏,容庚先生将此批丛帖视为秘宝,从不轻易示人,因此本书从未面世。陈永正教授在本书发布会上说:“什么时候我们能够有机会把《丛帖目》里面的藏帖能够伸手摸索一遍,连梦都不敢做;想不到30多年后的今天,不敢做的梦也成真了。”

(3)《容庚藏帖》具有重要文物价值。《容庚藏帖》原件藏广州博物馆,历经风雨,多种藏帖遭受水浸、霉变、虫蛀。本次出版,广州博物馆专门成立了修复小组,聘请专业扫描人员精心操作,使部分模糊不辨、损坏的藏帖得到完整修复;在本书编辑出版过程中,设定了编校及印制质量总原则和具体的编校流程方案、工艺方案,按照容庚旧藏原样复制,全书采用手工宣纸印刷,选墨考究,工艺上乘。因此,古籍出版专家评价说:“《容庚藏帖》做到了忠于原拓,而且胜于原拓。”

(4)本书编校精当、选料考究、制作精美,极具典藏价值。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特色:“细、匀、香、齐”:(1)细,细致入微,二三毫米的小字笔锋也毫发毕现,原件残损处撕开的纸纹清晰可辨,如《石耕山房法帖》等。(2)匀,纸质均匀,墨色均匀适中。如《墨池堂选帖》等。碑帖印刷须墨分五色。此帖本金石味道很浓,可谓忠于原拓,胜愈原拓。(3)香,打开帖本,如《紫藤花馆法帖》等,闻不到通常刺鼻的化工颜料气味,有的是淡淡的豆油清香,出版用的是传统的自然无污染生物环保油墨。(4)齐,全套丛帖从用料到工艺效果整齐划一。整合各方技术优势,统一用于《容庚藏帖》,使之愈臻完美。

《容庚藏帖》的出版,是中国出版史上浓墨的一笔,是对帖学和书法研究的实物补充,可使读者一览容庚先生自藏丛帖真容并得以广泛利用,将在社会上掀起书学帖学研究讨论的热潮。《容庚藏帖》文献信息量很大,对版本学、文献学、历史学等等方面的研究,将发挥极为重要的参考作用,既可以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权威的传世摹本,又可以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丰富的语言文化、历史研究、古籍文献校勘第一手资源,选择部分丛帖也可以作为中小学甚至高校书法临习课本。其出版,对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有重大意义。

作者简介

容庚(1894—1983),原名肇庚,字希白,號頌齋,廣東東莞人,當代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篆刻家和書畫鑒藏家。1925年,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研究生畢業,後任教燕京大學和北京大學,兼任北平古物陳列所鑒定委員,宣導成立“考古學社”。1946年後,任嶺南大學和中山大學教授。代表作有《金文編》《叢帖目》《商周彝器通考》等。容庚一生收藏宏富,容庚先生及家人終將所藏書畫碑帖、古銅器文物、著作手稿等悉數捐贈公藏單位。

作為蜚聲海內外的學者,容庚先生著作等身、成就斐然,而帖學研究在容先生的學術生涯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容庚先生歷時三十餘年,陸續搜集歷代刻帖,以成宏富容庚先生精于鑒別收藏,所收自藏帖版本珍稀,不少為珍本和稀見本,容庚先生在帖目中留下**眉批和題跋,成為帖學巨著《叢帖目》之成書依據,至今為研究帖學的必備參考書。此批藏帖多年來深藏文博機構而秘不示人,為書法愛好者、帖學及文獻研究者所遺憾。此次出版《容庚藏帖》,大致與《叢帖目》所錄自藏帖品種數相合,反映了容庚先生自藏帖的整體面貌,完整呈現了中國碑帖書法的歷史發展脈絡。

目录信息

卷一歷代一宋一
(種)淳化閣帖
卷二歷代二宋二
(第二種)大觀法帖
(第三種)汝帖
(第四種)姑孰帖
(第五種)澄清堂帖
卷三歷代三明一
(第六種)東書堂集古法帖(以下图片类推)
、真賞齋帖(第七種)、停雲館帖(第八種)、餘清齋帖(第九種)
卷四歷代四明二
戲鴻堂法書(第十種)、墨池堂選帖(第十一種)、鬰岡齋墨妙(第十二種)、玉煙堂帖(第十三種)、潑墨齋法帖(第十四種)、渤海藏真帖(第十五種)、海甯陳氏藏真帖(第十六種)、天益山顛帖(第十七種)
卷五歷代五清一
快雪堂法書(第十八種)、式古堂法書(第十九種)、職思堂法帖(第二十種)、翰香館法書(第二十一種)、秋碧堂法帖(第二十二種)、古寶賢堂法書(第二十三種)、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二十四種)
卷六歷代六清二
禦刻墨妙軒法帖(第二十五種)、荔青軒墨本(第二十六種)、滋蕙堂墨寶(第二十七種)、仁聚堂法帖(第二十八種)、酣古堂法書(第二十九種)、谷園摹古法帖(第三十種)、經訓堂法書(第三十一種)、太虛齋珍藏法帖(第三十二種)、清嘯閣藏帖(第三十三種)
卷七歷代七清三
三希堂法帖橅本(第三十四種)、寄暢園法帖(第三十五種)、緑溪山莊法帖(第三十六種)、天香樓藏帖(第三十七種)、天香樓續刻(第三十八種)、人帖(第三十九種)、人帖續刻(第四十種)、寶嚴集帖(第四十一種)、友石齋法帖(第四十二種)、風滿樓集帖(第四十三種)、秦郵帖(第四十四種)、朴園藏帖(第四十五種)
卷八歷代八清四
袌沖齋石刻(第四十六種)、明人尺牘 國朝尺牘(第四十七種)、望雲樓集帖(第四十八種)、倦舫法帖(第四十九種)、蓮池書院法帖(第五十種)、筠清館法帖(第五十一種)、嶽麓書院法帖(第五十二種)、辨志書塾所見帖(第五十三種)、采真館帖(第五十四種)、寒香館藏真帖(第五十五種)、墨緣堂藏真(第五十六種)
卷九歷代九清五
海山仙館藏真(第五十七種)、海山仙館藏真三刻(第五十八種)、尺素遺芬(第五十九種)、宋四大家墨寶(第六十種)、耕霞溪館法帖(第六十一種)、聽颿樓集帖(第六十二種)、山齋法帖(第六十三種)、澄觀閣摹古帖(第六十四種)
卷十歷代十清六
蘭言室藏帖(第六十五種)、敬和堂藏帖(第六十六種)、穰梨館歷代名人法書(第六十七種)、過雲樓藏帖(第六十八種)、鄰蘇園法帖(第六十九種)、小長蘆館集帖(第七十種)、壯陶閣帖(第七十一種)、藴真堂石刻(第七十二種)
卷十一斷代一
春暉堂石刻(第七十三種)、寶翰齋國朝書法(第七十四種)、晴山堂法帖(第七十五種)、舊雨軒帖(第七十六種)、螢照堂明代法書(第七十七種)、甬上明人尺牘(第七十八種)、雙節堂贈言墨蹟(第七十九種)
卷十二斷代二
壽石齋藏帖(第八十種)、紫藤花館藏帖(第八十一種)、昭代名人尺牘(第八十二種)、小竹裡館藏帖(第八十三種)、荔香室石刻(第八十四種)、國朝畫家書帖(第八十五種)、昭代名人石刻(第八十六種)、醉經閣分書彚刻(第八十七種)
卷十三個人一
二王帖(第八十八種)、福州帖(第八十九種)、觀海堂蘇帖(第九十種)、晚香堂蘇帖(第九十一種)、景蘇園帖(第九十二種)、黃文節公法書石刻(第九十三種)、紹興米帖(第九十四種)、英光堂帖(第九十五種)
卷十四個人二
月虹館法書(第九十六種)、清芬閣米帖(第九十七種)、松雪齋法書墨刻(第九十八種)、松雪齋法書(第九十九種)、崇籣館帖(種)、之室集帖(百一種)、寶鼎齋法書(百二種)、鷦鷯館帖(百三種)、書種堂續帖(百四種)、來仲樓法書(百五種)、汲古堂帖(百六種)、銅龍館帖(百七種)、百石堂藏帖(百八種)、清暉閣藏帖(百九種)、傳經堂法帖(百一十種)
卷十五個人三
式好堂藏帖(百一十一種)、如蘭館帖(百一十二種)、琅華館真跡(百一十三種)、擬山園帖(百一十四種)、落紙雲煙帖(百一十五種)、甌香館法書(百一十六種)、味古齋惲帖(百一十七種)、清愛堂石刻(百一十八種)、劉文清公手跡(百一十九種)、曙海樓帖(百二十種)、青霞館梁帖(百二十一種)、頻羅庵法書(百二十二種)、快雨堂詩帖(百二十三種)、鄧石如篆書十五種(百二十四種)、林文忠公手劄(百二十五種)
卷十六雜類一
清愛堂鐘鼎彝器款識法帖(百二十六種)、寶漢齋藏真(百二十七種)、石耕山房法帖(百二十八種)、焦山蘭亭敘帖五種(百二十九種)、蘭亭集刻(百三十種)、高義園世寶(百三十一種)、吳郡名賢像贊(百三十二種)、印人畫像帖(百三十三種)
卷十七雜類二
延禧堂憶舊帖(百三十四種)、月輪山壽藏圖記帖(百三十五種)、濫竽齋遺草(百三十六種)、古今楹聯彚刻(百三十七種)、槐蔭樓印譜(百三十八種)、貞隱園法帖(百三十九種)、縮本唐碑(百四十種)、有是樓刻石(百四十一種)、卷十八附録一
聚奎堂集晉唐宋元明名翰真跡(百四十二種)、一經堂藏帖(百四十三種)、寶雪齋趙帖(百四十四種)、因宜堂法帖(百四十五種)、平遠山房法帖(百四十六種)、宋賢六十五種(百四十七種)、眉壽堂二王法帖(百四十八種)
卷十九附録二
古香齋寶藏蔡帖(百四十九種)、白雲居米帖(百五十種)、清華齋趙帖(百五十一種)、楊忠湣公墨蹟(百五十二種)、太原段帖(百五十三種)、尊頡堂帖(百五十四種)、百泉帖(百五十五種)、顧祠集帖(百五十六種)、予寧堂法書(百五十七種)
卷二十附録三
詒晉齋巾箱帖(百五十八種)、詒晉齋法書(百五十九種)、話雨樓法書(百六十種)、快霽樓法帖(百六十一種)、惟清齋手臨各家法帖(百六十二種)、問經堂帖(百六十三種)、攀雲閣臨漢碑(百六十四種)、小倦遊閣法帖(百六十五種)、話山草堂帖(百六十六種)、淳熙秘閣續法帖(百六十七種)
叢帖目未載收入品種
樂儀堂法帖(百六十八種)、董思翁法帖(百六十九種)、金石奇文(百七十種)、曾文正公帖(百七十一種)蘭亭十二種(百七十二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容庚《丛帖目》共收丛帖三百一十余种,其中自藏二百二十余。《容庚藏帖》收录其晚年捐赠广州市博物馆的172种。明清刻帖多不为学界所重,然实为治宋元明清书法史的宝山,惜整理出版尚少。半月间翻检88种,收获之多,超出预料。

评分

容庚《丛帖目》共收丛帖三百一十余种,其中自藏二百二十余。《容庚藏帖》收录其晚年捐赠广州市博物馆的172种。明清刻帖多不为学界所重,然实为治宋元明清书法史的宝山,惜整理出版尚少。半月间翻检88种,收获之多,超出预料。

评分

容庚《丛帖目》共收丛帖三百一十余种,其中自藏二百二十余。《容庚藏帖》收录其晚年捐赠广州市博物馆的172种。明清刻帖多不为学界所重,然实为治宋元明清书法史的宝山,惜整理出版尚少。半月间翻检88种,收获之多,超出预料。

评分

容庚《丛帖目》共收丛帖三百一十余种,其中自藏二百二十余。《容庚藏帖》收录其晚年捐赠广州市博物馆的172种。明清刻帖多不为学界所重,然实为治宋元明清书法史的宝山,惜整理出版尚少。半月间翻检88种,收获之多,超出预料。

评分

容庚《丛帖目》共收丛帖三百一十余种,其中自藏二百二十余。《容庚藏帖》收录其晚年捐赠广州市博物馆的172种。明清刻帖多不为学界所重,然实为治宋元明清书法史的宝山,惜整理出版尚少。半月间翻检88种,收获之多,超出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