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節 新開端與改革:重建中的聯邦國防軍特徵
第二節 拿破侖時代和普魯士軍隊改革:是現代的開始嗎?
第三節 詞匯與概念:“革命”“改革”“重組”與“轉型”
第四節 普魯士軍隊改革成為軍事改革的典範
第五節 文集的貢獻
第六節 展望:“是否已到發展的頂峰?”
第一編 從啓濛運動時期到普魯士改革時期
第一章 啓濛運動時代象徵的高級軍事教育體係
第一節 18世紀下半葉對戰爭形態變化的討論
第二節 對軍官教育訓練的結論
第三節 軍事教育機構對軍官的新要求
第二章 沙恩霍斯特:教師、參謀軍官、改革者
第一節 教師
第二節 參謀軍官
第三節 改革者
第四節 結論
第三章 拿破侖時代普魯士-德意誌的“民眾戰爭”構想
第一節 新舊之間的新觀念
第二節 法國革命中創造的“民眾戰爭”
第三節 德國的“民眾戰爭”——1806年至1809年改革樣闆的適應性
第四節 西班牙的“民眾戰爭”——反對革命與反對拿破侖
第五節 1809年奧地利“德意誌戰爭”與德意誌北部的起義嘗試
第六節 “現在人們起來瞭,暴風雨來瞭”——德意誌1813年
第七節 民眾戰爭,徵兵製,長久的標誌
第四章 薩剋森之例:德意誌中産階級國傢的軍事改革
第一節 1800年的國傢與軍隊
第二節 軍事與啓示
第三節 1806年至1809年間作為改革動力的薩剋森軍隊
第四節 1810年至1812年的軍隊改革
第五節 留下的赤字
第六節 總結
第五章 1800年至1900年間哈布斯堡軍隊的麵貌與改革
第一節 在堅持習慣於改革陣痛之間的哈布斯堡軍隊
第二節 拿破侖戰爭和改革哈布斯堡軍隊的壓力:卡爾大公的改革動力
第三節 拿破侖戰爭之後的世紀改革與特點
第四節 1807年普魯士軍隊改革的遺留問題,在東綫德軍中可以看到
第二編 從19世紀到世界大戰時期的軍事變革
第六章 1800年至1872年德國軍事法律的改革
第一節 法律概述
第二節 個彆國傢的改革:法典與範圍
第三節 個彆國傢的改革:軍事和刑法製度
第四節 軍事與社會:1872年德意誌帝國的軍事刑法
第五節 結論與展望
第七章 1848年至1849年革命中普魯士軍事改革的理想
第一節 普魯士軍隊改革的理想
第二節 “三月革命”的公民士兵思想
第三節 1848年至1849年請願運動中的軍事改革理想
第四節 聖保羅教堂的兵役法問題
第五節 拉施塔特的士兵暴動
第八章 1848年至1851年的石勒蘇益格軍隊:政治與軍事革命時代的軍事改革能力和無能為力
第一節 在內戰中淹沒的國傢:1848年3月24日的“石勒蘇益格”
第二節 從無到有的軍隊:組織領域的軍事改革及其政治軍事情況
第三節 政治革命時代的改革:軍事、政治領導與公民社會
第四節 軍事技術革命
第五節 研究視角
第九章 羅恩改革還是軍事革命?統一戰爭之前的普魯士軍隊轉變進程
第一節 1859年至1860年改革的曆史意義
第二節 統一戰爭之前的軍事體係變化
第十章 是一支殖民地軍隊嗎?1900年至1914年海外軍隊改革對戰鬥力的加強
第一節 1900年的德國殖民軍隊
第二節 學習殖民戰爭:“東亞遠徵軍”
第三節 成為改革動力的赫雷羅戰爭與納馬戰爭
第四節 不顧新挑戰的預算限製
第五節 結論
第十一章 對未來戰爭的看法: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戰爭的德國觀點
第一節 戰爭進程
第二節 不同領域的軍事觀察
第三節 通往凡爾登之路:滿洲裏的陣地戰與旅順港之戰
第四節 “未吸取的教訓”——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
第五節 總結
第十二章 在失敗的陰影中:從貢比涅(1918)到蘭斯(1945)的德國軍隊,世界大戰時代的改革與思想
第一節 1918年至1945年的軍隊:轉型的時間維度
第二節 “再也不會重復1918年11月的情形”:部隊士氣的轉變過程
第三節 納粹——武裝的“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態的轉變,軍隊和社會的殘酷與毀滅
第四節 宣誓成為國傢、憲法和軍事轉型的一個標誌
第五節 普魯士改革:榜樣與符號的轉變
第六節 總結
第十三章 漢斯·馮·塞剋特和魏瑪共和國的魏瑪防衛軍組織結構
第十四章 納粹國傢的德國國防軍:“褐色洪流中的灰色支柱”
第一節 德國國防軍的曆史概述
第二節 德國國防軍的曆史——納粹國傢曆史的一部分
第三節 從基於德國國防部到納粹“人民國防軍”
第四節 希特勒的政治軍人——武裝黨衛軍和對國防軍的改造
第三編 1945年之後的德國軍隊
第十五章 “我們為什麼要兵役製?”國會與議會之間在兵役製上的爭論
第一節 通過服兵役實施教育
第二節 魏瑪共和國兵役製的缺失
第三節 “普遍義務兵役製的廢除和對服役期的調整”
第四節 20世紀20年代的爭論:體育鍛煉和勞動服務作為替代
第五節 協會接管兵役豁免
第六節 義務兵役製是魏瑪共和國爭論的工具——迴顧總結
第七節 義務兵役製在聯邦共和國的恢復
第八節 在議會展開的關於義務兵役製的持續爭論
第九節 結論
第十六章 聯邦國防軍的傳統:改革的傳統
第一節 傳統
第二節 曆史性的突破、改革與傳統的割裂
第三節 曆史
第四節 習俗和慣例
第五節 聯邦國防軍的官方傳統
第六節普魯士改革和聯邦國防軍的傳統
第七節 結論
第十七章 聯邦國防軍的重建:改革還是重組?
第一節 聯邦國防軍:改革和新開端
第二節 聯邦國防軍:一個新的創造
第三節 聯邦國防軍:一支改革軍隊
第四節 對武裝部隊的改革
第五節 在改革和現代化之間
第十八章 “國傢學校”的高標準:聯邦國防軍組建階段對軍人教育的構想
第一節 早期的環境
第二節 從《希姆多爾備忘錄》到“穿製服公民”的楷模
第三節 “軍人教育的指導原則”
第四節 “教育措施”法令
第五節 “難以對付的青年士兵”
第六節 “絕不能組織軍人成為公民”
第十九章 普魯士軍隊改革成為國傢人民軍中的曆史軍事傳統
第一節 軍隊重建
第二節 擴軍和“改革的軍事傳統”
第三節 普魯士軍隊改革的遺産
第四節 結論:普魯士改革者的矛盾遺産
第二十章 1989年至1990年德意誌民主共和國的軍事改革
第二十一章 民主戰士
第一節 21世紀軍人的楷模
第二節 同理不同法:政治與戰爭
第三節 從“士兵”到“鬥士”
第四節 新發展
第五節 戰爭的重新意識形態化和重新政治化
第六節 以剋勞塞維茨的“三位一體”思想作為區分坐標
第七節 關於聯邦國防軍
第八節 取而代之的總結:民主戰士的身份
第二十二章 德國聯邦國防軍的轉型:一切都順利嗎?
第一節 轉型之路
第二節 轉型:目標和範圍
第三節 轉型的關鍵要素
第四節 當前的發展和挑戰
第五節 對政治領導和社會的要求
第六節 總結與展望
第四編 曆史的思考
第二十三章 義務兵役製概覽
第二十四章 “國防”榜樣:1806年、1918年至1919年、1945年至1949年的閤法性與動員理念
第一節 在19世紀上半葉“國防”概念的“政治化”
第二節 1918年作為工人運動指導思想和威廉二世時代兵役討論融閤概念的“國防”
第三節 魏瑪共和國的“國防”成為“防衛共識”的同義詞
第四節 “第三帝國”的“國防”:在“大戰”中從恥辱走嚮復興
第五節 1945年之後德國“重新武裝”中的“國防”
第二十五章 “德意誌是我的祖國嗎?”以普魯士軍隊中服役的猶太移民為例看少數民族在軍隊中的作用
第一節 中世紀和近代早期猶太人的情況
第二節 解放及其對猶太人服兵役的影響
第三節 兵役的引入和參加解放戰爭
第四節 解放戰爭之後
第五節 帝國統一戰爭和帝國
第六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猶太軍人
第七節 國防軍與納粹獨裁統治
第八節 一去不復返瞭
第二十六章 軍隊宗教改革:戰地牧師、自由牧師、聯邦國防軍牧師
第一節 普魯士戰地牧師
第二節 反對拿破侖的自由布道:民族時代的序麯
第三節 聯邦國防軍軍人的牧師
第二十七章 軍樂中所反映的軍隊改革
第一節 1807年至1815年普魯士軍隊改革時的德意誌軍樂
第二節 維普雷希特的大型音樂會和晚點名軍樂典範
第三節 1919年至1920年:“被迫産生的和諧音樂”魏瑪防衛軍的軍樂
第四節 在傳統與新起點之間的聯邦國防軍軍樂勤務
第五節 從樂團到聯邦國防軍和重新統一後的軍樂新結構
第六節 展望
第二十八章 作為歐洲軍事傳統核心的普魯士軍隊改革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傳統與德國聯邦國防軍之間的矛盾關係
第三節 普魯士軍隊改革的歐洲潛能
第四節 歐洲傳統的未來框架
第五節 歐洲傳統路綫的基石
第六節 結論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