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国史研究

大夏国史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作者:胡玉春
出品人:
页数:250
译者:
出版时间:2016-10
价格:33.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651071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民族史
  • 历史
  • 边疆史
  • 匈奴
  • 2016
  • 历史
  • 大夏
  • 古代史
  • 夏朝
  • 考古学
  • 文化史
  • 政治史
  • 社会史
  • 文献研究
  • 断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铁弗匈奴是内迁南匈奴与鲜卑融合后派生和重组的新部族。在发展过程中,以地缘关系为纽带也吸收了其他非血亲部族成员。南匈奴右贤王去卑一系在铁弗匈奴形成初期和发展过程中成为其核心家族,世承首领之位且是部族中可考的家族谱系。公元407年,这个家族中的成员赫连勃勃以朔方为中心建立了大夏政权。由此,铁弗匈奴由部落组织的社会形态转变为政权形态。公元431年,大夏被吐谷浑所灭,政权存在25年。在此期间,大夏政权针对当地客观条件发展经济,建都城,定官制,并且与十六国时期的许多政权多有交往,建立了疏密不同的关系,成为那个时期诸政权中影响颇大者之一。

《大夏国史研究》研究的主要对象即为铁弗匈奴部族演变及其所建大夏政权的历史。

作者简介

胡玉春,内蒙古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北方民族史研究,历史学博士。主持完成“铁弗匈奴及大夏国史研究”、“十六国北朝部族研究”等国家课题二项,参与完成“内蒙古通史”、“草原文化史论”等国家课题五项、自治区级课题六项。发表《独孤部族源考》、《赫连夏地方“州”、“镇”考》、《草原文化高峰期问题研究》等论文近三十篇。论文曾获得“第四届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政府奖二等奖;第十届、第十三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论文一等奖。

目录信息


绪论
一、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二、研究情况概述
三、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
四、专有名词
第一章 铁弗匈奴及大夏政权基本史料考辨
第一节 三部正史中的专传及《太平御览》
一、《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及其他相关传纪
二、《魏书·铁弗刘虎传》及其他相关传纪
三、《北史·夏赫连氏传》
四、《太平御览·偏霸部》
第二节 后出之史籍
一、《十六国春秋》及其版本
二、《资治通鉴》
三、其他
第三节 地志史料
一、《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志》
二、《十六国疆域志》
第二章 南匈奴与铁弗匈奴之族源关系
第一节 南匈奴依附东汉及其社会变革
一、东汉统治下的南匈奴
二、南匈奴社会的变革
第二节 铁弗匈奴族源考一南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
一、去卑与刘猛
二、关于去卑为东汉沛献王之后的说法
三、胡父鲜卑母混血种
四、刘元海之族
第三章 铁弗匈奴部族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铁弗匈奴先世历史概述
一、三世五主的历史
二、独孤部和宿氏
第二节 铁弗匈奴迁居“朔方”考
一、两汉朔方郡地望
二、铁弗匈奴迁徙朔方
第四章 勃勃及其建立的大夏政权
第一节 大夏政权建立的历史条件
一、人口基础
二、地理空间的原因
三、社会环境的压力
四、民族复兴的要求
五、外部支持
六、勃勃的个人才能以及家族骨干的力量
第二节 多视角审视下的赫连勃勃
一、残暴嗜杀的个性
二、民族同源与大一统的思想内涵
三、文治与武功
第五章 大夏国政治制度考
第一节 政治体制的封建化表现
一、关于“胡汉分治”
二、“窃先王之徽号”
第二节 大夏政权职官设置
一、中枢文官
二、武职官员
三、大夏官制特点
第六章 大夏地方行政建置考
第一节 大夏“九州”考
一、地方行政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二、大夏之“九州”
三、大夏不立郡县
第二节 大夏设置军镇考
一、军镇制度产生的背景
二、大夏设置军镇的原因
三、大夏军镇的基本情况
四、护军制
第三节 大夏政权的城镇
一、大夏在扩张过程中占领的重要城镇
二、大夏新筑和新置的城镇
第七章 大夏社会经济状况探析
第一节 农牧经济和手工业
一、农业
二、游牧业
三、官府作场以及手工业形态
第二节 “大夏真兴”钱及相关问题
一、铸造年代
二、是否流通
三、“大夏真兴”钱的特点
第三节 大夏人口问题初探
一、人口数量估测
二、统万城及其周围人口状况
三、大夏政权的人口结构
第八章 铁弗匈奴及大夏与周边民族和政权的关系
第一节 铁弗匈奴与拓跋鲜卑的关系
一、铁弗匈奴和拓跋鲜卑
二、大夏和北魏
三、铁弗匈奴败于拓跋鲜卑探因
第二节 大夏与关中诸政权的关系
一、从臣服到兼并一大夏与后秦的关系
二、大夏和东晋、刘宋的关系
第三节 大夏与河西、陇西诸政权的关系
一、赫连勃勃时期与河西诸政权的关系
二、大夏与陇西政权的敌对关系
第九章 大夏的文化及遗存
第一节 文化索迹
一、《大夏史》
二、宗教和艺术
第二节 《统万城铭》
一、《统万城铭》校注
二、《统万城铭》的作者
三、《统万城铭》中反映的铁弗匈奴对族源历史的诠释
第三节 关于统万城的几点思考
一、统万城的研究情况
二、关于统万城的几点思考
三、生态环境变迁折射出人类活动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十章 铁弗匈奴的消亡
第一节 大夏政权灭亡的原因
一、十六国国祚短促的共性原因
二、大夏政权灭亡的具体原因
第二节 后世代表人物及其散居情况
结语——从铁弗匈奴的发展历程看北朝社会发展的特点
主要参考文献
一、古籍文献(以朝代先后顺序排列)
二、论著(以版本时间为序)
三、论文(以发表时间为序)
四、未刊稿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对读真是有趣的一件事,两位女性学者对于夏国史的研究,据作者后记可知其选择该课题的缘起是赫连勃勃的帅哥形象,大概本书作者对于学术史整理不够到位,以至于形成了基本框架以后才发现吴书,只好勉力为之,明显的证据就是本书的篇章结构与吴书差异不大,以学术研究而言应是大忌,即便以新编史为名,至少要有新的研究及新史料的发掘,否则意义不大,当然为了避免重复,作者也使了一些小手段,如将夏国后期的政治史发展纳入到与周边民族及政权的关系,地方行政方面对吴书有所补充,如“九州”,但关于夏国不立郡县竟然完全不参考吴书以作讨论,其他如社会经济等无太多新意之处可以删掉。关于胡汉分治的讨论也不如吴氏严谨,如吴氏指出夏国不存在“胡汉分治”是指没有胡族色彩的名号与职官,军事制度仍然保留了“胡制”,但本书也没有回应。

评分

第一次一整本读完一本关于历史的书。大夏国在十六国时期和其它少数民族政权一样,虽然仅仅是昙花一现,但是却也是一个国家在一步一个脚印走过它的历程。赫连勃勃固然有一个政权建立者的素质和胆识,但是却不具备统治国家的素质。 其实,我看里面比如“胡汉分治”的时候会想起现在的一些政治制度。其实还蛮像的。 全书从相关研究书籍、南匈奴和北匈奴的背景起,由外至内逐层阐述大夏国短暂的一生。说起来,还真的挺想去统万城看看的~

评分

对读真是有趣的一件事,两位女性学者对于夏国史的研究,据作者后记可知其选择该课题的缘起是赫连勃勃的帅哥形象,大概本书作者对于学术史整理不够到位,以至于形成了基本框架以后才发现吴书,只好勉力为之,明显的证据就是本书的篇章结构与吴书差异不大,以学术研究而言应是大忌,即便以新编史为名,至少要有新的研究及新史料的发掘,否则意义不大,当然为了避免重复,作者也使了一些小手段,如将夏国后期的政治史发展纳入到与周边民族及政权的关系,地方行政方面对吴书有所补充,如“九州”,但关于夏国不立郡县竟然完全不参考吴书以作讨论,其他如社会经济等无太多新意之处可以删掉。关于胡汉分治的讨论也不如吴氏严谨,如吴氏指出夏国不存在“胡汉分治”是指没有胡族色彩的名号与职官,军事制度仍然保留了“胡制”,但本书也没有回应。 @2019-04-14 2

评分

第一次一整本读完一本关于历史的书。大夏国在十六国时期和其它少数民族政权一样,虽然仅仅是昙花一现,但是却也是一个国家在一步一个脚印走过它的历程。赫连勃勃固然有一个政权建立者的素质和胆识,但是却不具备统治国家的素质。 其实,我看里面比如“胡汉分治”的时候会想起现在的一些政治制度。其实还蛮像的。 全书从相关研究书籍、南匈奴和北匈奴的背景起,由外至内逐层阐述大夏国短暂的一生。说起来,还真的挺想去统万城看看的~

评分

与吴书相比本书的专题性更强,有些问题也有执意要盖棺定论的意味。其对铁弗、赫连、统万的进一步理解,大夏政治制度的探讨也有助于引起思考。但从其博论再到专书,一直都避免乃至不提吴书,绝不是一个学者应有的态度,也有碍于相关问题的深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