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砖花供

古砖花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王屹峰
出品人:藝文類聚
页数:340
译者:
出版时间:2017-10
价格:230.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406082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艺术史
  • 金石学
  • 六舟
  • 艺术
  • 艺文类聚
  • 书画
  • 建筑
  • 明清史
  • 古砖
  • 花供
  • 碑刻
  • 书法
  • 金石
  • 篆刻
  • 传统艺术
  • 文化传承
  • 手作
  • 收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六舟是清代一位才华卓越而又非常有趣的和尚,在书画、篆刻、制砚、刻竹、书画装裱、书籍装帧等方面皆有不俗的造诣;在八破画、全形拓及古砖花供等新型艺术领域,则更是开创性的人物。他有强烈的野外考古兴趣和热情,经常四处游览,实地访碑,棰拓考证。

六舟的传奇生涯引发了浙江省博物馆王屹峰的极大兴趣,他借助馆内丰富的六舟藏品,通过追随六舟当年人生足迹的方式,实地勘察其生活场所,多方搜寻资料,钩沉稽古,苦心孤诣,撰成此书。全书以九能儒僧、囤碑搜字、磨砖作镜、古砖花供四个篇章,全面展示了六舟的生平、行踪、交游、艺术成就等。作者用精到的语言,实证的材料,并配合三百余幅精彩图版,向我们介绍了六舟在八破、全形拓、古砖花供这三种直接以金石学为学术根柢与形式语言的艺术创新实践中的渊源脉络、技法特征和喻义功能,从而以这样一个切片,呈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术、对于生活、对于审美的综合认知,将清代以金石学为代表的传统学术与朋友圈的文化唱和、艺术的综合维度和江南的人世情怀、个体的文化追索与国族的文化血脉有机融合。

作者简介

王屹峰,浙江萧山(今属杭州)人。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今浙江大学文博系)。现任浙江省博物馆研究馆员、《东方博物》编辑部主任兼执行主编。发掘过跨湖桥遗址、前山窑址、长山土墩墓和金山遗址等20余处遗址。出版专著《中国南方原始瓷窑业研究》。

目录信息

序言 / 重访之旅
第一单元 九能儒僧
第一章 白马庙
母亲 / 003
白马庙 / 005
神祇 / 011
第二章 世袭或委任
僧侣生涯 / 014
海昌 / 022
西湖寺院 / 026
第三章 向士绅靠拢
教育 / 033
九能儒僧 / 037
寺志与著作 / 056
第三单元 磨砖作镜
第六章 浓阴小绿天
磨砖作镜轩 / 145
玉佛庵 / 147
怀素墨迹 / 154
馆业与购藏 / 159
宿命的结局 / 164
第七章 论碑识鼎的交游
生员管庭芬 / 167
地方的力量 / 173
苏杭之间 / 185
学术的累积 / 196
“汤戴”以来 / 200
第二单元 囤碑搜字
第四章 山林猿鸟间
缘起与路线 / 063
安国寺 / 070
杭州 / 074
浙东 / 077
江苏 / 094
新安 / 103
北京 / 107
第五章 查漏补缺以外
经世致用 / 109
查漏补缺 / 114
佛像 / 117
砖瓦 / 122
封泥 / 125
青铜器 / 127
风气与方法 / 137
第四单元 古砖花供
第八章 八破的“小小智慧”
百岁图 / 211
砖兴大发 / 217
八破画 / 219
小小智慧 / 227
金石学产物 / 232
第九章 全形拓及古砖花供
全形拓 / 235
技法 / 252
金石学目的 / 265
古砖花供 / 269
注 释 / 280
参考文献 / 312
图版索引 / 318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一)一个有心人,寻访一个有趣的人 想象一下,假如某天得知自己工作所在的场所,在一百五十年前曾居住过一位有才学的古人,心里必然会对这位古人升起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和好奇心吧。王屹峰与僧人六舟之间,恰好就有这样一种神奇的缘分。也许正是这冥冥中的缘分,牵动着王屹峰执...  

评分

金石学滥觞于北宋。最初以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研究对象,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证经补史的目的。有宋一代涌现出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为代表的一代学人,赵氏代表作《金石录》对后世影响深远。由宋入元、明,金石学渐趋衰落。迨至清代,受乾嘉学派影响,金石学复热,进...  

评分

文/赵客 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金"是指青铜器及其铭文,“石”则是指石刻图像及文字。北宋年间经济和技术高度发展,造纸、印刷与墨拓技术得到空前提高,由此金石学的研究逐渐成形。赵明诚的《金石录》和欧阳修的《集古录》成为金石研究著作的翘楚。清代以后的金石学受乾...  

评分

艺术家文化背景不同,时空境遇不同,往往各行其道,却常常不谋而合。从逼真透视到随意拼贴,这是西方艺术史的一个熟悉的故事。谁又想到,在远隔西方的一位中国僧人,凭他的超人悟性和不拘一格的敏锐,居然也悟出了同样的路数。他的全形拓,将三维立体化为平面章法,看似杂乱无...  

评分

金石学,听着就高冷。很多人不懂,我也不熟谙。约略的了解,来自几本书。比如,施蛰存先生的《金石丛话》。 《吕氏春秋·求人篇》说夏禹的“功绩铭于金石”。施先生引高诱注曰:“金,钟鼎也;石,丰碑也。”可知金石是古人铭刻功绩的素材。三代盛青铜,钟鼎是大体积的礼器,其...

用户评价

评分

六舟和尚的展览四年前浙博展的时候看过,可惜当时没拍几张照片,里面有一句诗,下午读的时候感觉有问题,翻了两页后面刚好有这句诗的稿本的照片,才发现是作者写错了,当然也可能是录入错了。

评分

忽想起14年看过的一个展,和尚六舟的艺术形式极具后世所谓的现代感,但他是自何理路走到那里就是很有意思的问题

评分

史料杂陈,罗列铺叙,唯实景图清新,书画作可赏。

评分

忽想起14年看过的一个展,和尚六舟的艺术形式极具后世所谓的现代感,但他是自何理路走到那里就是很有意思的问题

评分

用力甚勤,披露若干材料,有些论述值得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