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可以帮助人类整体意识得到提升和转化的“开悟”之书,本书是德国灵性大师艾克哈特·托尔不多的著作之一,2005年初版以后被美国著名黑人女主持奥普拉无意读到,她惊为天书,认为读后让她有“开悟”之感。著名身心灵作家张德芬阅读受益,发心将此翻译为中文。在这本书中,托尔认为对虚幻自我以及外在形相世界的认同,再加上小我“总是需要更多”的本质,形成了人类痛苦的根源,造成人际关系的冲突,也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在这本书中,作者经由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痛苦之身如何控制人类,而我们又如何能够借助于临在之光,也就是意识的觉醒,从痛苦之身中破茧而出。作者向我们保证:那份对痛苦之身的知晓,就足以开始转化的过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接纳——允许自己在痛苦之身爆发的时刻完全地去感受当下的感觉。而随着全人类觉醒的到来,在我们现有的基础上,将会出现一个新世界——人类不再认同于思想,也就是小我的心智,因而能够获得真正的内在自由。
艾克哈特·托尔(Eckhart Tolle),生于德国,伦敦大学毕业后,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导师。29岁那年,一次意外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致力于解释、整合和深化这种变化。艾克哈特·托尔不倾向于任何一种宗教或传统,在他的教学当中,他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古代心灵导师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目前,艾克哈特·托尔在世界各地旅游讲学,努力将自己的心灵启迪实践传授给世界各地的人。除了这本《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还著有《当下的力量》。
一个非常有趣的朋友,在一家非常有趣的图书公司,送给我很多非常有趣的书,其中一本是《新世界——灵性的觉醒》。美国著名主持人奥普拉郑重推荐过的。这是我最近几年来看过的最好的书,它给了我寻找了几十年的心灵的安乐。 作者艾克哈特 托尔,曾经是英国一所大学的教师。虽...
评分从11月26日归来,已经有一周多时间了。当时的兴奋之情已经忘记了,留下来的只有生活的印记。 想想还是要仔细写下来,趁记忆还留存的时间里记下来,以备以后温习。 当天的读书会,德芬老师带来了一位顿弘法师(尼)。刚开始我很兴奋呀,看到她瘦瘦的样子,细高挑身材,我以为...
评分第一、人总是倾向于从外界解读出可以用来为惰性辩护的东西,看过这本书后千万不要把工作丢到一边,回家躺在沙发上思考你人生的本质。其实你只是想睡大觉而已。 第二、世界是现实的,灾难不可能仅靠理性消除,无论这个理性多美妙,开悟也不例外。 除此之外,就可以好好享受这本...
评分作者:艾克哈特•托尔【德国】 翻译:张德芬【台湾】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说实在的,这个生于德国,毕业于剑桥的心灵导师实在有一些啰嗦。可能是由于德国人的严谨作风,他希望更全面而细致地用这些文字来传递他的觉知。 ——觉知。 张德芬用了这个词...
评分不是每一个Newager都得挺身而出带领人群,事实上大部分新时代追随者,甚或自称光工者,都不一定要抛头露面,在现实层面在行动层面作任何大动作。他们的任务很简单,但也很不简单,就是将意识流入他们的作为里,带到这个世界中。 有三种觉醒作为可以达成这个任务:接纳,享受和...
整本书都是在讨论身份认同和自我感。如果我们不是五蕴,不是色受想行识,那么我是谁?“你领悟到你真正的身份是无形无相的,是无所不在的临在,是在所有形相、所有认同之前就存在的本体。你了解到你真正的身份就是意识本身,而不是意识所认同的那些事物。这就是神的平安。”(p44)当然这里的意识不是眼耳鼻舌身意中的意。根据《解深密经》中的《心意识相品》,在区分“心意识”时,唯识学者的传统解释为心是指阿赖耶识,意指末那识,识是指前六识。而如来藏系的见解时常认为心指前六识,意指阿陀那识,识指阿赖耶识,当然与玄奘法师所传一系的唯识学在说法上大相迳庭。虽然争议很多,但是最基本的灵性洞见是,我们需要警惕我们对物质和心理形相的认同,无意识地认定自己的本质只是匮乏。因此总是处于一种不自觉地防卫和紧缩状态,而不得自在和解脱。
评分这个是不是与佛学有相通之处。或者就是借鉴了佛学?
评分花了三天时间读完 五星已经无法形容了 他本身就拥有宇宙间所有的星
评分整本书都是在讨论身份认同和自我感。如果我们不是五蕴,不是色受想行识,那么我是谁?“你领悟到你真正的身份是无形无相的,是无所不在的临在,是在所有形相、所有认同之前就存在的本体。你了解到你真正的身份就是意识本身,而不是意识所认同的那些事物。这就是神的平安。”(p44)当然这里的意识不是眼耳鼻舌身意中的意。根据《解深密经》中的《心意识相品》,在区分“心意识”时,唯识学者的传统解释为心是指阿赖耶识,意指末那识,识是指前六识。而如来藏系的见解时常认为心指前六识,意指阿陀那识,识指阿赖耶识,当然与玄奘法师所传一系的唯识学在说法上大相迳庭。虽然争议很多,但是最基本的灵性洞见是,我们需要警惕我们对物质和心理形相的认同,无意识地认定自己的本质只是匮乏。因此总是处于一种不自觉地防卫和紧缩状态,而不得自在和解脱。
评分颠覆习惯性思维,让你重新组装认识本我的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