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战争艺术

西方战争艺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海南出版社
作者:(美) 阿彻·琼斯 (Archer Jones)
出品人:
页数:780
译者:刘克俭
出版时间:2017-10-1
价格:9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437441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军事
  • 战争史
  • 战争
  • 阿彻·琼斯
  • 军事研究
  • 历史
  • 历史文化
  • 政治学
  • 西方战争史
  • 军事理论
  • 战略战术
  • 战争哲学
  • 历史研究
  • 军事思想
  • 古代战争
  • 近代战争
  • 战争策略
  • 军事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一本纯粹而鲜活的西方军事作战史,是当今美国最有代表性的军事历史巨著之一。作者追溯和解析了西方的战争思维,从2500年前的古希腊时代一直到火枪时代,以基本的陆战四兵种系统为一个相互克制的矩阵。作者对不同时代(无马蹬时代、马蹬时代、火枪时代)和不同体制下的四系统的特性,以及由此引起的兵种矩阵克制关系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解释各个时代战术以及兵种的变化的事实和规律。

本书与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和安东尼•亨利•约米尼的《战争的艺术》有许多共同之处,包括毛泽东的游击战思想也对作者产生了重大影响。全书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理论性强,是一本经典的论述西方战争艺术的宏篇巨著。

编辑推荐

单纯地从军事领域述说战争,不涉及战争的全部情感领域,比如精神和动机,排除了大多数大战略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的结合,也没有包含过多的传统历史和新军事史的内容,这是一本纯粹而鲜活的西方作战史

本书与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和安东尼·亨利·约米尼的《战争的艺术》并称西方三大军事理论经典。

毛泽东的游击战思想对作者产生了重大影响。纯粹而鲜活的西方军事作战史,当今美国代表性的军事历史巨著

名人推荐

“该著作很可能作为一代人研究如何进行战争的标准。”——《现代世界战争》作者狄奥多尔·罗普

作者简介

阿彻·琼斯(Archer Jones),美国著名军事历史学家,美国达科他州立大学前校长,历史学终身教授。著有《从夏洛到维克斯堡的联邦战略》,与人合著有《作战指挥中的政治 :联邦战略中的派系和思想》《北方何以取胜 :美国内战的军事史》及《南方为什么在内战中失败》等著作。他曾任美国陆军指挥参谋学院“莫尔森”式的历史学教授、美国陆军部历史顾问委员会委员和美国军事学会理事。作者在写作本书时已有 35 年研究和教授军事历史的经历。

目录信息

1/序言
古代战争 第一章
003/战术
003/ 徒步交手战斗
008/ 使用投射武器的徒步战斗
8/ 骑马战斗
9/ 要塞与攻城技巧
12/ 希腊重型步兵对抗波斯轻型步兵和骑兵
14/ 与希腊重型步兵战斗的希腊轻型步兵
16/ 亚历山大以完全合成的军队所进行的征服
20/ 罗马人的战争艺术
21/ 罗马人面对皮洛士和汉尼拔的亚历山大系统
25/ 罗马人以亚历山大系统取得的胜利
26/ 罗马军团的完善
26/ 罗马人对抗骑马的安息人
29/ 关于四种武器系统性能的总结
34/后勤
34/ 士兵和补给品的准备
36/ 亚历山大在波斯战役中的后勤保障
40/战略
40/ 持久战略与袭击战略的区别
41/亚历山大的战役 :一个作战、后勤和持久战略的例子
45/ 亚历山大与袭击战略的较量
47/ 没有政治支持的军事胜利 :汉尼拔与费边战略斗争的经验
50/ 古代少有的内线作战战例
51/ 恺撒在征服高卢战争中的战略
54/ 恺撒的伊莱尔达战役 :一次不寻常的迂回作战
58/ 恺撒对庞培的战役
60/ 陆地战争总结
63/海战
中世纪战争方式的变化(200—1200) 第二章
70/ 罗马帝国的解体
71/ 军事组织和战术重点的变化
72/ 最小代价的例证 :拜占庭的战术和战略
77/ 马镫增强了骑兵的效能
78/ 西欧与袭击者的斗争
83/ 威廉征服英格兰的合成军队
86/ 进攻和防御要塞
89/ 中世纪战术
93/ 中世纪战略 :伊夫舍姆和布纹会战
95/ 以持久性进攻战略对付袭击者的战例
99/ 十字军的合成军队作战
105/ 成吉思汗和蒙古人的战争
106/ 中世纪战术和战略总结
新的合成兵种战术的出现(1200—1600) 第三章
110/ 法兰西中世纪的作战思想
111/ 后勤保障的变革
112/武器装备的变化
114/ 持久战略和英格兰完成对威尔士的征服
115/ 英格兰人在苏格兰的合成兵种战术体系
118/ 百年战争的开始与克雷西战役
122/ 百年战争 :英格兰人的袭击与法兰西的持久战略
124/ 英格兰在百年战争最后阶段的持久战略
127/ 英格兰战术在西班牙战场上的应用
128/ 车堡
129/ 端士的重步兵
132/ 意大利雇佣兵的消极战
134/ 冲突中的地区战术体系 :法兰西入侵意大利
137/ 探索合成兵种战术体系——1512—1525 年发生在意大利的会战
140/ 西班牙人的合成兵种战术
143/ 新的筑城工事
143/ 技术对战术的另一方面影响
146/ 1600 年的兵员体制
148/ 16 世纪的战略、战役和会战
154/ 海军战术及其后勤保障的革命
新战术体系的改革与发展(1600—1700)第四章
158/ 三十年战争中的队后勤
163/ 古斯塔夫·阿道夫对荷兰战术体系的改进
165/ 古斯塔夫的持久战战略和机动诱敌战术的应用
171/ 古斯塔夫线式战术在布赖腾费尔德的成功应用
175/ 古斯塔夫对付华伦斯坦 :后勤战略和作战战略
181/ 古斯塔夫线式战术的影响
187/ 17 世纪末期的军队后勤
191/ 17 世纪末期具有代表性的战役和会战
196/ 海上炮战的发展
刺刀的出现对线式战术发展的巨大影响(1700—1791)第五章
200/ 刺刀、燧发枪的出现与战术的进一步变革
203/ 18 世纪的后勤
205/ 马尔伯勒将军的战略与战术
211/ 意大利北部的持久战略
215/ 线式战术体系的演变与发展
218/ 腓特烈大帝在西里西亚战争中的战略战术
221/ 七年战争 :对使用后勤资源掠夺战的持久战略的防御战略与战术
228/ 军队构成所引起的伤亡变化
229/ 法国军事思想的重大发展
234/ 发生在西半球的战争
235/ 海上作战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的战术和战略变化(1791—1815) 第六章
237/ 北部最初战役中的战术和战略
243/ 波拿巴将军时代的到来
247/ 马伦戈战役中的战略迂回
拿破仑更大规模的作战行动 :在乌尔姆的战略迂回行动和在奥斯特利茨分散敌兵力和
250/集中己兵力的行动
254/ 拿破仑战役行动的特点
257/ 数量优势的重要意义
258/ 拿破仑后期的一些战役行动
262/ 在西班牙的作战行动 :法军遭遇游击战争的袭击战略
268/ 法国征服的基础
272/ 拿破仑时代的军事遗产
275/ 海上战争中的战术行动
278/ 海上作战战略
战术变革和条令的相对稳定(1815—1914)第七章
283/ 拉德茨基胜利中的拿破仑传统
285/ 19 世纪中叶的新式步兵武器
286/ 普鲁士的参谋机构和兵役制度
290/ 普鲁士新军与奥地利的对抗
291/ 普法战争中的决定性迂回行动
298/ 普法战争中的战术、后勤和战略概述
299/ 美国内战中的战略
306/ 两个反游击战袭击战略的战例
307/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欧洲的武器、军队和条令
311/ 海上装备的革命及其在日俄战争中的运用
防御的巅峰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第八章
319/ 德国在内线集中兵力和迂回法国的企图
322/ 战争的战术、后勤和战略环境
324/ 德国利用内线和迂回运动击败俄国人
326/ 海军战役的开端
328/ 盟军海军优势的验证 :日德兰半岛会战
329/ 潜艇 :袭击商船的新兵器
330/ 火炮在陆上围攻战中的优势
332/ 空军的发展及运用
336/ 堑壕战战术
337/ 1915 年和 1916 年的战争
341/ 寻找一种解决战术僵局的技术措施
343/ 德国人寻求使用潜艇实现后勤战略的胜利
343/ 德国的新防御方法
347/ 德国的新的进攻条令
349/ 1918 年的西线战役
353/通过优势机动力实现的迂回运动 :美吉多战役
355/ 对武器、战术和后勤变化的总结
冲突再度发生之前的序幕(1919—1939)第九章
360/ 四种武器的完善发展
366/ 法国在摩洛哥 :新式武器和老式战略
368/ 飞机的战术和战略任务
369/ 苏联的一次坎尼战役
369/ 海军对新式武器的反应
371/ 作战理论的差异
现代战争的顶峰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第十章
375/ 法国和德国军队
380/ 法国和德国的计划
382/ 德国新的进攻计划
383/ 1940 年的德国突破
391/ 德军突破的原因
392/ 德国的迂回运动
394/ 德国的胜利 :使用四种武器系统的拿破仑式战争
398/ 空军起决定作用 :不列颠战役
401/ 俄德战争的战略战术条件
403/ 1941 年俄国战役中的战略性包围
406/ 德军事 1942 年后勤战略的失败和俄德战争的结局
408/ 分散、集中和再次迂回 :登陆和诺曼底战役
410/ 英军在北非的首次乘车作战和击败意大利军队
412/ 乘车英军与乘车德军之战
414/ 新式和改进的武器
419/ 技术和战略的相互作用
420/战略轰炸
424/ 以两类主力战舰进行的海战
428/ 德国潜艇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防力量的加强和技术变革(1945—1985)第十一章
433/ 武器的发展
437/ 1973 年的以色列 - 埃及战争
连续性和变化 第十二章
445/海战和空战
445/ 历史的总结
447/ 海战特点概述
448/ 飞机在战争是的运用
450/战术
450/ 历史的总结
455/ 技术和四种基本武器系统
456/ 部队编成的经济学
458/ 划分战术单位的作用
461/ 会战和伤亡
464/后勤
464/ 历史的总结
465/ 选择性的兵员制度
467/战略
467/ 历史的总结
475/ 军事战略的分类
478/ 兵力空间比的影响
479/ 退却对追击的优势
479/ 集中兵力攻击弱点、分散敌人和战争原则
481/迫使敌人战斗、迂回运动和在时间上集中兵力
483/ 袭击战略的本质及其目标
486/ 游击战的一种样式
487/ 对游击战的防御和进攻
493/ 对指挥官面临选择的总结
504/ 连续性和变化
图 解 目 录
5/ 斯巴达人的翼侧机动1.1
29/ 武器系统使用表1.2
62/ 战略矩阵1.3
107/ 武器系统的战术能力2.1
145/ 没有手枪骑兵时各种武器系统的战术能力关系3.1
145/ 有手枪骑兵时各武器系统间的战术能力关系3.2
201/ 带刺刀滑膛枪步兵与骑兵的相互关系5.1
217/ 普鲁士纵队行进队形5.2
218/ 纵队变换成战斗队形5.3
272/ 步兵与骑兵的作战关系6.1
293/ 轻型步兵的优势和防御7.1
363/ 机动能力与威力之间的关系9.1
363/ 传统的武器系统矩阵9.2
363/ 20 世纪 30 年代武器系统矩阵9.3
364/ 传统的武器系统的能力9.4
364/ 20 世纪 30 年代武器系统的能力9.5
443/ 19 世纪 30 代年武器系统的能力11.1
444/ 19 世纪 30 年代武器系统的能力11.2
444/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步兵和炮兵与 19 世纪 30 年代武器系统之间的关系11.3
/ 长矛兵和下马骑兵的相互替代效率,在特定条件下相同的效能表现为一条曲线12.1
456
457/ 在选择长矛兵和下马骑士组合比例时费用的影响12.2
476/ 战略分类12.3
476/ 广泛意义上的战略12.4
478/ 兵力空间比的影响12.5
491/ 对袭击战略和持久战略力量的比较12.6
493/ 反袭击战略和游击战的战略选择12.7
494/ 在军事战略和利用军事手段达成非军事目标之间的选择12.8
495/ 在攻击敌人军队的两种最基本手段之间的选择12.9
497/ 运用战略防御对实施后勤袭击战略的敌人的选择12.10
497/ 运用战斗防御对付实行后勤袭击战略的敌人的选择12.11
497/ 运用后勤战略防御实行后勤袭击战略的敌人的选择手段12.12
499/ 在作战战略中两种基本的进攻可能性12.13
499/ 实行进攻性作战战略的选择12.14
500/ 对付作战持久战略时防御者的选择12.15
501/ 防御者用作战战略对付使用同样战略敌人进攻的选择12.16
502/ 以进攻对付游击队抵抗时的选择12.17
503/ 当进攻者和防御者都有采取作战持续战略时的可能选择12.18
504/ 各种战略选择一揽图12.19
表 目 录
226/ 七年战争期间普军消耗来源5.1
288/ 普鲁士初期骨干部队、预备役和民兵力量7.1
289/ 普鲁士骨干部队和预备役部队7.2
310/ 1914 年德国、法国和俄国陆军的规模7.3
327/ 福克兰群岛海战中双方舰船比较8.1
332/ 一次世界大战使用的一些火炮8.2
344/ 1917-1918 年的潜艇战8.3
376/ 法德轻型坦克性能比较10.1
376/ 法德中型坦克性能比较10.2
402/ 俄德轻型坦克性能比较10.3
402/ 俄德中型坦克性能比较10.4
作 战 略 图 目 录
51/ 罗马人在内线的作战行动1.1
56/ 迂回运动1.2
142/ 塞莱索里会战3.1
168/ 古斯塔斯的第一次机动诱敌行动4.1
168/ 古斯塔夫的内线扩张行动4.2
169/ 古斯塔夫第二次诱敌计划的失败4.3
173/ 布赖腾费尔德会战双方兵力部署和战场机动4.4
180/ 吕岑会战的战斗部署与战斗经过4.5
195/ 弗勒侣斯会战4.6
207/ 布伦海姆会战 :分散与集中5.1
211/ 欧根王子吸引卡蒂纳元帅分散兵力5.2
213/ 欧根王子的内线作战5.3
223/ 腓特烈大帝的内线作战5.4
241/ 科堡设想的包围行动6.1
242/ 苏汉姆在内线的战斗行动6.2
245/ 拿破仑的分散部署6.3
246/ 在内线上集中兵力6.4
246/ 利用内线6.5
249/ 拿破仑的战略迂回行动6.6
251/ 拿破仑在乌尔姆的迂回行动6.7
253/ 奥斯特利茨的作战行动6.8
284/ 拉德茨基的迂回行动7.1
296/ 毛奇的迂回行动7.2
297/ 内线作战和迂回行动7.3
300/ 拿破仑在武尔姆泽尔第一次援救曼托瓦之前所面临的形势7.4
300/ 1862 年 3 月相似的战略形势7.5
301/ 拿破仑集中兵力对付夸斯多诺维奇7.6
301/ 南部邦联集中兵力对付格兰特7.7
301/ 拿破仑打退夸斯多诺维奇转而对付武尔姆泽尔7.8
301/ 如果南方邦联军在比尔与格兰特会合之前就已将格兰特击败的可能结果7.9
303/ 格兰特对维克斯堡的迂回7.10
303/ 连续的迂回行动7.11
304/ 第二次布尔溪战役中的迂回行动迫使波普撤退7.12
304/ 葛底斯堡战役中的迂加行动迫使胡克撤退7.13
320/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迂回运动8.1
321/ 霞飞展开的战略机动8.2
322/ 马恩河和阿夫特尔迈斯会战8.3
325/ 德军利用内线机动和铁路的迂回运动8.4
354/ 埃伦比的分散、突破和迂回运动8.5
374/ 德军多方向同时进攻波兰10.1
381/ 法国和德国的初期计划10.2
383/ 法国和德国的最终计划10.3
385/ 德国进军比利时10.4
386/ 坦克师抵达默兹河10.5
388/ 法军从迪南溃退10.6
389/ 德军坦克师在色当的突破10.7
391/ 德军突破10.8
393/ 战略迂回运动10.9
496/ 德军在法国的最后进攻10.10
405/ 德国在明斯克、斯摩梭斯克和济马的胜利10.11
409/ 蒙格马利的诱敌行动10.12
410/ 突破和诱敌行动10.13
411/ 英军迂回西迪拜拉尼10.14
442/ 以色列的反攻和迂回运动11.1
插 图 目 录
7/ 轻型步兵1.1
10/ 攻城塔楼1.2
11/ 攻城炮1.3
16/ 重型骑兵1.4
30/ 重型骑兵击败轻型步兵1.5
87/ 投石机2.1
88/ 破城槌2.2
112/ 铠甲服3.1
114/ 火绳枪机3.2
132/ 重型步兵3.3
143/ 新的城防工事断面图3.4
143/ 沟渠中的侧射火力3.5
143/ 新的城防工事平面概貌3.6
144/ 轮式枪机手枪3.7
202/ 燧发枪发火装置5.1
217/ 轻型骑兵5.2
230/ 发射 12 磅炮弹的火炮5.3
289/ 蒸气铁路与电报线路7.1
308/ 马克辛式机枪7.2
317/ 大型战列巡洋舰 H.M.S“猛虎号”7.3
331/“巴黎炮”8.1
334/“普舍尔”推动式飞机8.2
334/ 安装有同步机枪的“索普维恩摩尔”牵引式飞机8.3
342/ 最早的坦克原形8.4
362/ 德国小口径、高射速反坦克炮9.1
377/ 夏尔 B-- 型坦克10.1
416/ 75 毫米无座力炮10.2
417/ 火箭炮兵10.3
426/ 鱼雷攻击机10.4
429/ 德国潜艇10.5
433/ 喷气式飞机11.1
434/ 防空导弹11.2
436/ 直升机11.3
地 图 目 录
13/ 希腊1.1
37/ 波斯帝国1.2
48/ 迦太基势力范围1.3
93/ 伊夫舍姆地区2.1
94/ 威尔士2.2
167/ 德意志4.1
314/ 日俄战争中的战场7.1
339/ 中东欧8.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翻开书的时候看到译者名单有15人心里就咯噔了一下,报着侥幸心理读下去,越读越不是滋味。翻译的句子各种超长句,语句各种不通顺,随便找个句子自己感受下:“没有一支罗马野战部队在行军宿营时不按标准计划的规定首先构筑堑壕的”。这种拗口的长句比比皆是,如果你读第一遍就能...  

评分

“本书毫不动摇的观点之一是, 军事因素足以解释大多数军事事件。对此观点的阐释并非有 意轻视其他因素的重要性,也不是排除复杂的因果关系,而是希望对军事事件的内因理所当然 地给予更多也更显著的注意。在此过程中,我在提出观点以及赋予我的主题以更多的特色和确 定性方面...

评分

许多中国战争题材的书还在讲谋略,讲非确定因素对战争的影响。 这本书却从武器装备系统讲解战争中实力的对抗。 比较喜欢对十字军和土耳其人对抗的那段记叙。 我相信玩过骑马与砍杀的人应该对这一段轻重骑兵的对抗部分会有兴趣。  

评分

月亮等着沉沉欲坠 我等着沉沉欲睡 到何时我们能得偿所愿 未睡时 我想到了 罗马2、幕府2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亚历山大远征记 箭镞贯肘割断神经痛苦扭动 矛刺穿盾后扯不掉而弃盾 黏土球烧得炽热投向敌人 马头蒙上虎皮吓退敌军 楚庄王不立京观 围城战的壕沟、木桩、铁钩 被射穿的敌...  

评分

许多中国战争题材的书还在讲谋略,讲非确定因素对战争的影响。 这本书却从武器装备系统讲解战争中实力的对抗。 比较喜欢对十字军和土耳其人对抗的那段记叙。 我相信玩过骑马与砍杀的人应该对这一段轻重骑兵的对抗部分会有兴趣。  

用户评价

评分

在它写作的年代无疑是本好书。但在今天早已严重过时了。作者没什么战场经验,却乐于从战场指挥的角度探讨问题。然而过去两三百年的战争结果无不是由后勤和军需官决定的~加上年代久远,很多资料数字和地图有较大偏差。在这个战略轰炸和精确打击的年代,强调战列线有什么意义?

评分

很专业,推荐。

评分

在它写作的年代无疑是本好书。但在今天早已严重过时了。作者没什么战场经验,却乐于从战场指挥的角度探讨问题。然而过去两三百年的战争结果无不是由后勤和军需官决定的~加上年代久远,很多资料数字和地图有较大偏差。在这个战略轰炸和精确打击的年代,强调战列线有什么意义?

评分

过了十几年这书又出新版了,之前看的是老版本。谁说军事史一定得大发感慨斗志昂扬像打鸡血了一样来写呢?最精彩的军事史和战争史还得是实证研究,实打实地研究细节,历史,战略,分析动机,分析策略,分析结果,同时又要避免事后诸葛亮和不顾历史情境的似乎合理的分析。本书避免了夸大其词,以历史上的军事行动和军事战略作为认真分析的主题,细节,细节,细节才是最出彩的地方!

评分

撐不下去了,大概把古典時代跟中世紀早期看完,還有最後一章翻了一下決定不要折磨自己。作者對於戰略運用、戰術革新、武器系統的相剋等,講解的非常清晰易懂,感覺喜歡玩戰爭遊戲,特別是Total War,收穫會很大,當然,如果你受的了這鳥翻譯。而且還一堆錯字....貌似出版社還要再修訂出新版,個人是覺得很差勁,這叫買了這版的情何以堪?要是當初乖乖的讀電子版,就不用花這筆冤枉錢了?口去。多一星是給原作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