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

星期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99读书人
作者:〔法〕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 Irène Némirovsky
出品人:99读书人
页数:310
译者:黄荭
出版时间:2017-11
价格:49.00
装帧:法式软精装
isbn号码:9787020128143
丛书系列:短经典精选
图书标签:
  • 短经典
  • 法国文学
  • 短经典精选
  •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 短篇集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已购
  • 小说
  • 星期天
  • 周末
  • 生活
  • 日常
  • 休闲
  • 时光
  • 回忆
  • 轻松
  • 阅读
  • 故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法兰西组曲》作者、传奇犹太女作家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写给未来世代的文学见证

《星期天》首次出版于二○○○年,共收入犹太女作家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的十五篇短篇作品,其最早一篇创作于一九三四年,最晚一篇写成于一九四二年初——同年七月,内米洛夫斯基被捕,一个月后死于奥斯维辛集中营。从战前巴黎家庭的起居室到战时法国男男女女的生活,从塞林格式的残忍小事到一九四○年的大溃败,借助“短篇小说”这一形式,内米洛夫斯基勇敢而敏锐地记录下了时代变局中社会与人心的裂隙。

▶劳拉•阿德莱尔(法国作家):内米洛夫斯基是懂得如何把灵魂的撕扯和自我的分裂描绘出来的二十世纪作家。我们永远都不是我们自己,我们整个的存在历程就是试图把分裂的自我整合起来。在这个无边无际的迷宫里,写作试图辟出一条认清自我、平息痛苦的道路。

▶法国《观点》杂志:很少有书像《星期天》意义昂扎根于那个时代(1934—1942),其中的十五个短篇小说,从塞林格式的残忍小事到一九四○年的大崩溃,再现了历史的轮廓和细节。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内米洛夫斯基的短篇小说,和她的长篇小说一样,明显受到了巴尔扎克、福楼拜和托尔斯泰的影响……她对法国社会的犀利观察和对战争围困中的法国的再现,是毫不夸张的。

作者简介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Irène Némirovsky,1903—1942),一九○三年出生于乌克兰基辅的一个犹太银行家家庭,“十月革命”后随家人移居巴黎,入读索邦大学。一九二九年,凭借处女作小说《大卫•格德尔》迎来文学上的成功,并就此活跃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巴黎文坛。由于其犹太人身份,尽管她于一九三九年皈依天主教,仍无法获得法国国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巴黎大逃亡之后,她躲避在法国东部一个小镇内,后遭法国宪兵逮捕,于一九四二年八月十七日被杀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

二○○四年,内米洛夫斯基的长女将母亲遗物中找到的未完成小说《法兰西组曲》整理出版,获得当年度法国雷诺多文学奖,这是该奖历史上第一次颁给一位去世作家。

目录信息

序言(劳拉•阿德莱尔)
星期天
幸福的堤岸
阿依诺
同胞
醉意
血缘
老实人
火灾
陌生人
知己
唐璜之妻
巫术
女魔头
看客
罗斯先生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她笔下的世界,骨子里是封闭的,冷峻的,克制的,在一种奢侈的氛围中却有有一种偏执与极深的悲哀,好像那些人像是玩具一样,那些美丽的男人和女人,就像一些假人,没有生命似的。按照一定的情节做事,可他们却是漠然的,漠然的生,漠然的爱,漠然的毁灭。在一个古老的世界的...  

评分

读内米洛夫斯基总让我想起一个人——张爱玲。内米洛夫斯基笔下女性的细腻敏感,俨俨然如张爱玲那一袭华美的袍子。只是相比张爱玲站在高楼阳台上,远观城市的喧嚣,内米洛夫斯基多了一份大时代背景下切身的惊惶与伤痛。毕竟,这个犹太女人三十九岁时就死于纳粹集中营,美丽的灵...  

评分

基本上我不看女性作家的作品,特别是上世纪的,总觉得不似男性作家的那般充满力量和冲劲。不过以偏概全自然不可取,我也开始慢慢接触女性作家的作品。 这本书的作者久闻大名,皆因我的偏见而一直未有接触。看起来旁人对她的评价倒是不低。短篇的极易入门,我便姑且尝试看下。 ...  

评分

<星期天>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创作于1934年至1942年间,作者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一位流着俄罗斯血液的女作家,一位被形容为“30年代的萨冈”的犹太才女,她的<法兰西组曲>曾获得2004年法国雷诺多文学奖。 短经典系列第一辑一共6本,而这本《星期天》是我阅读的第四本。收录...

评分

发表时间:2012-08-24 23:19:23 内米洛夫斯基在十五个短篇里像是拿了一个摄像头般,记录下了各色人物的种种:孤独,灰暗,对世界的迷茫不安,对亲情的冷漠,自私的人性,对于金钱的执迷,我总在想这样一个人是怎样可以如此客观的看待这些人,她好像超脱于战争之外又的确...  

用户评价

评分

伊莱娜的笔触有时像契诃夫、特雷弗,几笔便能带你进入故事,有时人物的表述又像马洛伊·山多尔,带着苍老的叙述口吻追述一件被经年掩埋的秘密。读者是参与者也是单纯的听众,沉浸与倾听的交织让我们看到波澜不惊的生活下面的千疮百孔和生存的孤立。就故事而言,伊莱娜的现代也有几分古典,神经质的母亲、知己如同复仇的美狄亚;杀死父亲的克洛德像中了魔咒的俄狄浦斯。还有隐藏侏儒儿子的画家、在生死之交犹疑的罗斯先生很好地展示了小说揭露人性光明与幽暗之模糊的魅力。如何平抚这些故事带来的刺痛?也许如书里提到的,抚慰我们既不是一本书也不是一件艺术品,而是对这个不完美的古老宇宙的凝视。“只要把这个世界看做一出离奇古怪的戏,一出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值得夸赞的戏,那么它就具备无穷的美感…”伊莱娜的审视与书写就是如此“看客”般的

评分

太喜欢了

评分

给屋子里死去的两个情人带花,“因为他们曾经相爱过。” 这一处记忆太深,漫野伤痛中,在尸体旁绽放的纯真与善。

评分

真的好看,读长篇的时候就觉得内米写得细腻但又没有冗余造作的感觉。

评分

笔触细腻、故事残忍。看有人形容作者是女版毛姆,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