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1847)是一部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都十分独特的小说,以抒情浪漫的笔法描写了女家庭教师简·爱与庄园男主人罗切斯特之间的深挚爱情,成功塑造了英国文学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独立自主、积极进取态度的女性形象,被视为“现代女性小说”的楷模。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
英国女作家,作品主要表现贫苦小资产者的孤独、反抗和奋斗。代表作《简·爱》,另有小说《雪莉》《维利特》《教师》《艾玛》。
译者
吴钧燮(1928— ),浙江杭州人。曾在政府部门从事文化教育工作,1959年起任专业编辑,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译有《托尔斯泰评传》《海浪》《老人与海》《简·爱》等。
初次读简爱是中学时代的缩略本,中英对照,也好顺便练一下英文嘛。时隔十多年细细读原本,发现开始的情节还记得很清楚,到罗切斯特先生已婚事实发现后,几乎全忘了。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简是坚强独立女性的代表,但时至今日的我读来却发现,她不过是一个骨子里自卑而至拼命自...
评分初次读简爱是中学时代的缩略本,中英对照,也好顺便练一下英文嘛。时隔十多年细细读原本,发现开始的情节还记得很清楚,到罗切斯特先生已婚事实发现后,几乎全忘了。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简是坚强独立女性的代表,但时至今日的我读来却发现,她不过是一个骨子里自卑而至拼命自...
评分我本来只想给2颗星的,但想想至少我小时候还喜欢过这本书,就给3颗星吧。 《简爱》之所以能成为传世经典,是因为书中思想的超前。引用百度百科里的一句评书评:“勃朗特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
评分《简爱》里有我最喜欢的一个情景,“客厅的隔壁是一间小小的餐室,我溜了进去。里面有一个书架。不一会儿,我从上面拿下一本书来,特意挑插图多的,爬上窗台,缩起双脚,像土耳其人那样盘腿坐下,将红色的波纹窗帘几乎完全拉拢,把自己加倍隐蔽了起来。 在我右侧,绯红色窗幔的...
评分昨天在豆瓣偶然瞥见一本名为《阁楼上的疯女人》的新书,副标题是“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那么这个“疯女人”显然是指《简·爱》中的伯莎·梅森。这偏巧是我极感兴趣的一个女性形象,曾经还满怀期待地买过一本以她为主角的小说《藻海无边》,尽管事实证明此书似乎不合我...
写得最好的是在里德太太家和在洛伍德的部分,一个敢于与不公平抗争的倔强小女孩形象跃然纸上。后面渐渐就变成了言情文,放到现在来看略显套路化而且长篇累牍的话唠挺烦的,圆满中有残缺的结局才是加分点。
评分算是我爱的启蒙小说?喜欢勇敢独立的简爱
评分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历史都只是螺旋式的轮回。
评分简的性格被细心地维系了一贯,成年后除了倔强发展成坚守、文弱发展成镇静之类例行公事,可爱的地方也更鲜明了,谈话进入状态之前的不动声色暗地讥讽,看准时机一扫沉闷的放肆直言,气氛正好之时的调皮嘲弄...遗憾的是小时候坦率泄愤的脾气被磨圆了,对卑劣的愤恨是当然的,肮脏的快活使人厌恶,单纯的憎恶也并不令人讨厌,反而幼年时代的部分有股气象,好像在代所有被欺凌者发声。/后面因为没有摆脱英国小说婚嫁继承、人生安排这些社会气的套路而不够大气,不过到底有些区别。我挺喜欢看作者的刻板说教,凡杰作似乎都能让人同时如临深渊又如沐星尘,这里面的剖析和感悟有时能激起类似的波澜,本来英式的呆板的一本正经,能说得颇感有条不紊、轻车熟路、良性循环的求索道路的魅力。如果能以更现实的写法,与更理想的眼光碰撞,这书应该会有更大成就
评分至此,统编版教材初中重点推荐的12部名著,我都已读过至少一遍了。《简·爱》也是初三下的最后一部,也是我最后读完的一部。 本科时曾在图书馆开始读这本书,但是好像只读了一半,没有读完,时隔近十年,这次是从头到尾认真读了。 还不错。 想不到它竟被选入统编教材,而且还是重点推荐,一下子登堂入室了呀。 初中时在大姑家里翻到这本,准备带回去来着,结果却被小琴姑姑直接借走了(同时从大姑家一下子借走了一大袋书),借的时候,她言之凿凿肯定会还,快20年了,也没还。不过,我知道那些书都是盗版的,也无所谓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