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青少版)

红星照耀中国(青少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美]埃德加·斯诺
出品人:
页数:400
译者:董乐山
出版时间:2017-6
价格:33.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20129072
丛书系列:教育部新编语文教科书指定书目(中学)
图书标签:
  • 红色经典
  • 纪实文学
  • 好书,值得一读
  • 历史
  • 我想读这本书
  • 名著
  • 想读,一定很精彩!
  • 因为喜欢书,所以想看看!
  • 红星照耀中国
  • 青少年读物
  • 历史传记
  • 红色经典
  • 中国革命
  • 真实记录
  • 爱国主义
  • 成长教育
  • 图文并茂
  • 历史故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红星照耀中国》入选教育部“部编本”教材

人文社推出纪实经典《红星照耀中国》青少版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的纪实文学作品,无数人通过这本书了解中国革命,了解红军和“红色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信念与成长。这部经典作品多方位展现了中国共产 党为民族解放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他们乐观向上又甘于奉献,在艰苦卓绝的困境中奋力拼搏,勇敢地探寻着中国前进的方向。

作为对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革命真相的真实报道,《红星照耀中国》自1937年出版后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全世界以近二十种文字翻译出版,几乎传遍了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的总发行量也达到数百万册。今年是本书原版出版八十周年,教育部编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指定作品收入《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暑假来临之际推出《红星照耀中国》(青少版),既是向经典致敬,也是为将书中所记录的优秀意志品质和不朽人格魅力呈现给广大青少年读者。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董乐山,翻译家,作家。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4 6年冬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译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合译)、《一九八四》《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红星照耀中国》等均有广泛影响。

目录信息

中文重译本序
1938年中译本作者序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一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二 去西安的慢车
三 汉代青铜
四 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一 遭白匪追逐
二 造反者
三 贺龙二三事
四 红军旅伴
第三篇 在保安
一 苏维埃掌权人物
二 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三 论抗日战争
四 悬赏200万元的首级
五 红军剧社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一 童年
二 在长沙的日子
三 革命的前奏
四 国民革命时期
五 苏维埃运动
六 红军的成长
第五篇 长征
一 第五次国剿
二 举国大迁移
三 大渡河英雄
四 过大草地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一 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二 死亡和捐税
三 苏维埃社会
四 货币解剖
五 人生50始!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一
一 同红色农民谈话
二 苏区工业
三 “他们唱得太多了”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一 “真正的”红军
二 彭德怀印象
三 为什么当红军?
四 游击战术
五 红军战士的生活
六 政治课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一 红色窑工徐海东
二 中国的阶级战争
三 四大马
四 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一 再谈马
二 “红小鬼”
三 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四 关于朱德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一 路上的邂逅
二 保安的生活
三 俄国的影响
四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五 那个外国智囊
六 别了,红色中国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一 兵变前奏
二 总司令被捕
三 蒋、张和共产党
四 “针锋相对”
五 《友谊地久天长》?
六 红色的天际
附一:《西行漫记》新译本译后缀语•董乐山
附二:斯诺在西北苏区的摄影采访活动•董乐山
附三: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董乐山
阅读参考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斯诺先生在如此敏感的时期,不顾千辛万苦潜入不为民众所知、不为世界所知的红色基地,不得不佩服他的敬业精神。斯诺先生作为第一个报道西北苏区的外国记者,《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革命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虽然文章不一定事事正确、记录详细,但绝不失为研...

评分

斯诺先生在如此敏感的时期,不顾千辛万苦潜入不为民众所知、不为世界所知的红色基地,不得不佩服他的敬业精神。斯诺先生作为第一个报道西北苏区的外国记者,《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革命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虽然文章不一定事事正确、记录详细,但绝不失为研...

评分

斯诺先生在如此敏感的时期,不顾千辛万苦潜入不为民众所知、不为世界所知的红色基地,不得不佩服他的敬业精神。斯诺先生作为第一个报道西北苏区的外国记者,《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革命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虽然文章不一定事事正确、记录详细,但绝不失为研...

评分

斯诺先生在如此敏感的时期,不顾千辛万苦潜入不为民众所知、不为世界所知的红色基地,不得不佩服他的敬业精神。斯诺先生作为第一个报道西北苏区的外国记者,《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革命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虽然文章不一定事事正确、记录详细,但绝不失为研...

评分

斯诺先生在如此敏感的时期,不顾千辛万苦潜入不为民众所知、不为世界所知的红色基地,不得不佩服他的敬业精神。斯诺先生作为第一个报道西北苏区的外国记者,《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革命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虽然文章不一定事事正确、记录详细,但绝不失为研...

用户评价

评分

南京的力量在大城市中仍相对牢固,原因已如上述,但在农村中,发展却很慢。矛盾的是——其实也是辩证的——资产阶级的农村贫血症的来源也可以推溯到南京在城市中的力量——即外国帝国主义。因为虽然帝国主义很急于要“进行合作”,防止或镇压城市暴动,或城市暴动的可能性,但同时它却在客观上——主要通过日本,远东这个制度的最大表面张力的焦点——为这种服务勒索高昂的代价,其形式就是并吞新的领土(东北、热河、察哈尔、冀东),胁迫作出新的让步,劫夺属于中国的新的财富。帝国主义侵略的这个最新阶段压在南京政府身上的负担,使国民党不可能在农村地区进行必要的资本主义“改革”——商业信贷、改进交通、集中税收和警察力量等等——其速度可以对付农村不满和农民暴动的扩散。而共产党由于执行土地革命的政策,可以满足很大一部分农民群众的要求

评分

消除了之前很对偏见‖年轻人创造历史

评分

客观独到真实的记叙

评分

客观独到真实的记叙

评分

看完很震撼,没有那么枯燥无味,也没有那么乏味无趣。超出预期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