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能让你快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佳作
民国学者从政的典范、史学泰斗蒋廷黻,以近代化的独特视角为核心,讲述从晚清到民国的百年激荡。波澜壮阔的重大历史变革、杰出人物的真实面貌、大变局中的权力斗争与外交博弈,如风云变幻,清晰可见。一口气能读完,一辈子忘不了。
全书脉络恢弘、深刻客观而引人入胜。百年中国学者,仅凭一传一书即奠定“史学巨擘”者,惟此一人。
编辑推荐
◆ 忠实原著:以民国二十七年艺文研究会的初始定版为底本,全新精校典藏。
◆ 精美设计:精心收录六幅全彩主题插图,直观感受历史进程。
◆ 精编附录:特选三篇专题评论,全方位品读近代中国。
◆ 超值典藏:版式疏简流畅,适合阅读收藏。
名人推荐
半个世纪以来,又有几本近代史著作超过了它?当今专为获奖的“皇皇巨著”,通通加起来也不及这本书的分量。
——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
执中国近代史研究之牛耳。
——美国著名汉学家、历史学家费正清
近代中国史的研究,蒋先生是个开山的人。
——历史学家郭廷以
蒋廷黻的这部“大家小书”,真的应了古人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老话,他并非刻意经营的一本小册子却奠定中国近代史一个全新叙事框架。
——中国社科院博导马勇
本书篇幅虽小,学术含量却很高。全书从鸦片战争写到抗日战争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好读耐看。内容上没有拘泥于事件过程和细节的铺陈;方法上从总体把握演变趋势,显示了作者沉潜思辨的写作风格。甫经出版即广为流传。
——复旦大学教授沈渭滨
蒋廷黻在这本书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很不一样的近代史,我们可以不完全认同他的分析,但我们不能不佩服他的讲述有助于重新认识近代中国,重新理解一个国家曾经走过的路。
——《新京报》
蒋廷黻(1895-1965),湖南宝庆人,民国时期著名外交家、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创者。
青年时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归国后执教于南开大学和清华大学,与胡适、傅斯年等创办《独立评论》,评论时政积弊,一度影响了国民政府的外交与政治决策。38岁步入仕途,曾出任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被誉为“民国学者从政的典范”。
著有多部近代史、外交史著作,为史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新的观念,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荒者”。
中国近代史 笔记整理 前言 • 因此历史学家应该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区观察与研究历史,这是“新史学”的“基石”。 • 历史的功能在于了解过去、服务现在、推测未来,因此历史著作应注意历史教育的普及,力求写得既内容丰富、又明白晓畅,以达到历史所产生的最大效应。 ...
评分中国近代史 笔记整理 前言 • 因此历史学家应该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区观察与研究历史,这是“新史学”的“基石”。 • 历史的功能在于了解过去、服务现在、推测未来,因此历史著作应注意历史教育的普及,力求写得既内容丰富、又明白晓畅,以达到历史所产生的最大效应。 ...
评分 评分蒋不愧为史学大家,对国际关系和历史经验的总结言简意赅,一本小册处处不乏真知灼见。 蒋说鸦片战争以前,国人不给外国人平等待遇,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人不给国人平等待遇。其实鸦片战争前后,清朝并非完全的弱国无外交,而在甲午战争之后,清朝才真正面临弱国被瓜分的局面。...
评分没感觉
评分Amazon 从一位称蒋介石为“同志”的史学家的视角回看中国近代史。蒋廷黻先生开创了史家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站在当时的时点上,作者的认知确实还存在历史的局限性,但他流畅的语言、区分主次的讲述方式,为后来的各版中国近代史奠定了框架和基础。 为什么我很爱看中国近代史: ①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②失败都是有深层原因的 ③时间不远,史料尚详实,脉络较清晰 ④探索之路,坎坷崎岖 ⑤殷鉴不远,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评分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危机源头讲到了中华民国一气呵成,对琦善和李鸿章的在中国外交史上的评价相对客观,中国在这一百年间不断对外打开的过程中所遭受的挫折和吸取的教训值得思考。
评分(听书.9)真的是非常简单明了的一本书了,梳理的很清楚,很喜欢。
评分9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