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逆寇到民族英雄

從逆寇到民族英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臺大齣版中心
作者:陳永明
出品人:
頁數:280
译者:
出版時間:2017-9-12
價格:NTD32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863502487
叢書系列:史學叢書
圖書標籤:
  • 思想史
  • 明清史
  • 曆史
  • 地域文化研究
  • MingQingTransition
  • EarlyModernChina
  • 2017
  • 社會學
  • 曆史人物
  • 民族英雄
  • 抗日戰爭
  • 曆史傳記
  • 人物傳記
  • 近代史
  • 愛國主義
  • 曆史故事
  • 戰爭史
  • 人物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張煌言,曾與鄭成功閤作反清,一起北徵、攻打南京。兵敗後,鄭成功遠走臺灣;張煌言則選擇以死明誌,被清廷處決於杭州。張煌言從容就義的氣節及其抗清事蹟,並未隨著時間而消逝,反而在民間傳頌不絕,後世學者形容他是「南明抗清的最後一人」、「一代完人」。

然而,細究清代的兩個半世紀,張煌言的歷史形象並不一緻,有著多次轉變的過程:從南明的「誌士」、清初的「逆寇」,進而成為「儒傢忠臣」,再到清朝後期的「革命先驅」,最終以「民族英雄」的形象延續至今。本書在論述此過程的同時,也探究「社會記憶」和「歷史書寫」之間的複雜互動關係,並分析形象轉變的社會變遷、群體認同等內在因素。特別是清中葉以降的急劇社會變遷,是如何左右人們的歷史記憶;張煌言的抗清事蹟、歷史地位,又是如何被一次又一次的重構和書寫。

著者簡介

陳永明

香港大學文學士、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文學碩士、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中國歷史文化副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思想史、中國史學史、南明史及清史。著有《清代前期的政治認同與歷史書寫》(2011),及〈清入關後的滿化文化政策──以服飾和語言為中心的考察〉(2016)、〈政治抑壓下的集體記憶: 清初張煌言事蹟的傳播〉(2016)、〈乾隆《貳臣傳》立傳原則平議〉(2013)、〈從「為故國存信史」到「為萬世植綱常」──清初的南明史書寫〉(2010)等論文近四十篇。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章 百摺不迴的抗清事蹟
傢世及早年經歷
加入抗清行列
從漂泊到北伐
從歸隱至遇害
第二章 臨難毋苟免的忠君信念
堅持拼死抵抗的少數派
綱常為本的抗清理念
寧死不屈的忠君誌節
忠君與孝親的兩難
第三章 從逆寇、抗清誌士到儒傢忠臣的形象轉化
西湖墓穴中的「王先生」
明遺民筆下的故國誌士
清初史著中的儒傢忠臣
全祖望的定調
從逆寇到忠臣
第四章 褒忠文化中的勝朝孤忠
清室的旌錶
「一代完人」形象的確立
錶忠史學中的張煌言
歷史記憶的文化環境
第五章 革命話語中的民族英雄
清末張氏遺著的流傳
革命風潮與張傳的重寫
民族英雄地位的確立
結論
徵引文獻
附錄 清代以來的張煌言研究
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材料解讀和理論分析有待深入

评分

全書先鈎沉張煌言之生平事跡,主要指齣瞭自明末清初以來,張煌言由逆寇到抗清誌士,再到儒傢忠臣,勝朝孤忠,反清革命中成為反滿的民族英雄,抗戰軍興,又成為反抗外來侵略的民族英雄。全書基本以社會記憶與曆史書寫兩條互相交織的主綫展開。從思想史的角度看,本書創新處並不算很多,但是從史學史看,則有所超脫,可同時作者的史學史思路在本書中似沒有體現的太明白,盡管作者在介紹中聲明自己的研究領域為史學史和思想史。記得上次蹭葛大神的講座,曾經提及藝術史越來越倒嚮思想史,史學史貌似也會存在這種傾嚮,學科間的界限貌似越來越模糊,當然這並不一定是件壞事。還有,正像評論裏說的,其實此書可以用一片長論文的篇幅加以解決的~

评分

難挽龍髯空負鼎,姑留螳臂強當輪。

评分

夷夏之防與君臣之義相閤,但不盡爲一事,清人錶忠,固爲人們所知,但對夷夏之防的處理與迴避,恰恰是清代學術轉變(或竟稱之爲墮落)的一個重要側麵,應當是詳加論述的重點之一。近代有所謂民族主義的興起,但張蒼水自身及其時代,對夷夏之防的認識其民族主義本不盡相同,近代以來二者的離閤轉換,也是讀者十分關心的問題。但本書在以上論述都較爲薄弱,令人感覺比較遺憾。但作者考史甚勤,其用功實可欽。

评分

材料解讀和理論分析有待深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