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爱书人书虫先生近两年的书话文章结集,以个人经历和阅读小史为主轴,通过记录与读书、买书、散书等有关的故事,来展现作者记忆中那些关于书的美丽画面,讲述书与人的生活和情感。全书共收录作品四十篇,按照不同主题分为“人书俱老”“书窗漫笔”“西书风景”和“书卷多情”四组,既展示了一个狂热爱书人三十年的私人阅读史,回忆了一个平凡家庭在岁月中的书事日常;也追溯了很多中外经典作家作品的版本流变,以及作者通过阅读与他们产生的相濡以沫、耳鬓厮磨的种种情愫;更介绍和普及了不少与书店、书市、出版等相关的国内趣事和域外掌故,是一本彻头彻尾的书人书事。
书虫,本名赵小斌,金融从业者,资深爱书人。1980年生于秦岭南麓,长居京城。三十余年坚持读书。家藏图书万余册,开设有个人原创公号“书人书事”,两年坚持书话文章写作一百余篇,虽非大雅之作,但大都关乎阅读记忆与真情实感,分享之余,足慰平生。
初识书虫,源于他的书虫散书,惊叹于他藏书读书之卷帙浩繁,对于每个爱书人而言,那都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一边抢他的散书,一边把他的豆瓣日记一篇篇翻过去,喜欢那样淡然流畅的文字,喜欢字里行间遮掩不住的对书的极大热爱,后来,每次看到他更新日记,都迫不及待读了又读。 ...
评分初闻书虫大名,缘起豆瓣小组“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一个置顶帖子,汇总了豆瓣读书最多的人。寻着链接一位一位大神观摩,感慨偌大的豆瓣果真是卧虎藏龙,深感自己阅读量的匮乏。 因为毕业后回家乡工作,周边很少遇到共同喜好的书友,可以相互交流感想,或是推荐书目。索性...
评分我高中的某一位同桌以前跟我说过一句话:读书爱书,笨的像猪。此句话我之所以记得如此牢靠,是因为我一直觉得搞笑,不管爱书与否,只跟当事人自己有关系,此种言行在我看来就是有点把自己的观点放之四海而皆准了。记得《恰同学少年》里,萧子升对自己的书珍重又爱惜,还为此严...
评分以一种轻松的心态读完了师兄的《书海寄余生》,无需像读辛德勇《蒐书记》那样正襟危坐,因为书中都是作者的读书回忆,在求学和工作之余的访书记,读起来惬意万分,读着读着让人有想读书买书藏书的欲望。 对师兄小时候的读书记忆心有戚戚,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这样疯狂读书的时候吧...
评分作为年轻的球迷、未来的金融er和业余的爱书人,字里行间不时地就能与书虫大哥产生深深共鸣。“女儿的小书架”那里真让我特别有感触,作为一名托尔金的忠实读者,不知从何时起,我最大的梦想就是以后能够把中土历史掰开来揉碎去,以睡前故事向我的孩子娓娓道来...等他(她)大一些了,和我一同看球,到伯纳乌朝圣...可我也深知,人各有异,我是注定无法成为书虫兄那样对书用情如此纯粹之人。不过阅读早已成为一种习惯,读得多少倒不重要,坚持读书才最可贵嘛。 一星给山居书房! 最后@bookbug,去年书虫兄给我的签名本时隔多月才读罢,甚是惭愧...好在当初让您给我提的那句“预祝金榜题名”已然成真,十分感谢您的鼓励!
评分同为爱书之人,很是佩服作者。能够读得签名本,也很幸运。 卷四谈到的书与书之内容的问题,的确是一个爱书人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仅仅是喜欢书的装订、封面那根本没有必要去花那些不必要的钱。相反如果有很强的读书欲,那么只要财力足矣,汗牛充栋一下也无妨。
评分我看书向来看内容,不计版本装帧,只求少错字,手感舒服。不能理解一本书收它三五个版本,闲来无事赏玩摩挲。于书之爱,各有所嗜,但作者最后一页说到读书的广度那段话,深感赞同。书不仅可以杀时间,也可以杀杀单调乏味,杀杀人生平庸。
评分既已贡献了小序《蠹鱼三食神仙字》,就不再长评了。实体书虽有种种未能尽善尽美之处,却已经超出预期很多,果然冰冷的屏幕上看专栏和捧读图文并茂纸书的感觉完全不同啊!期待下次与书虫酒肆重逢,大杀四方!哈哈
评分同为爱书之人,很是佩服作者。能够读得签名本,也很幸运。 卷四谈到的书与书之内容的问题,的确是一个爱书人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仅仅是喜欢书的装订、封面那根本没有必要去花那些不必要的钱。相反如果有很强的读书欲,那么只要财力足矣,汗牛充栋一下也无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