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究竟是一桩怎样的事?它追求并享受的,是旷日持久的练功与修行,是道路漫长、充满发现的探索奇旅。为了突入意义的城池,读者需要部署、调动、斡旋、强攻、破袭、鏖战……
《以读攻读》收录了但汉松十年来的三十篇文学评论与随笔,发轫于作者的读,最终复归于读者的读。重量、影色、书人、短读,从英美文学到电影戏剧,再到当代中国小说,精妙细致的评点剖析,尽显思维的棱角与锋芒。在将私人阅读激发的成就感展露得淋漓尽致的同时,本书也邀约读者亲自投身一场挑战十足又深藏智性的“以读攻读”。
阅读,绝非一时一地、一蹴而就之事,它延宕在毕生的岁月里。
但汉松,1979年生。英美文学博士,副教授,现任教于南京大学英文系。主要学术兴趣为现当代美国文学及批评理论,已出版英文专著一部,有二十余篇论文刊于国内核心刊物。业余从事文学翻译,译有托马斯•品钦的《性本恶》和《慢慢学》,桑顿•怀尔德的《我们的小镇》和《圣路易斯雷大桥》,朱利安•巴恩斯的《福楼拜的鹦鹉》等。
新浪微博_@洛之秋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国内专门研究英美文学的青年学者有很多,真正拿得出“干货”且笔耕不辍的人则少之又少,但汉松老师算是其中的一个。老实说,阅读但老师作品,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文论部分的门槛不低,但这门槛一来彰显了青年学者对严肃文学应有的尊重,二来也保障了作品中精挑细选的文章不会因为故意讨好读者而流于浅俗。但老师是个才情满满与傲骨铮铮的写作者,这一点可由本书第一部分所反复提及的几位作者来证明:品钦,罗斯,德里罗,试问哪一位算得上是“好啃的骨头”呢?哪怕是写影评,他所体现的学术性与专业性也要更胜大多数影评人。但老师也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不然也不会费心思出这样一本乍看起来对普通读者颇不友好的书——在我看来,他所做的,是在不降低写作水准的前提下,为喜爱文学的读者与学院派书写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同时也消除一些误解,清扫一些误区。
评分3.5~基本都是十多年前给杂志写的文章吧,篇幅限制,流于浅显。但老师这十年都刷微博去了么,下一本可以出微博合集了~
评分没有每一篇都看。专业性比较强,或者说作为文学作品的解读类书籍,所以读者的文学素养要求比较高。否则很容易不知所云。从内容来说很容易看出作者博闻强识,阅读面很广,并且解读很深入。对我来说最通俗的可能就是色戒那篇了。“对我这样的品钦死忠来说,等到他古稀之年的新作已属不易,又恰逢他难得放下“百科全书”的身段,个中喜悦实在难以言表。所以,当已买此书版权的上海译文出版社黄昱宁编辑问我有无兴趣翻译时,我简直就差跳到人家跟前说:“我来翻!我来翻!谁也不许和我抢,做牛做马我都干!””也有可爱之处。
评分这是一本拒绝迎合普通读者,拒绝庸俗阐释,也拒绝自恋的书。若干年后,倘若中国的文学批评能接近欧美的主流书评水准,本书作者一定是开路先锋——他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推进了中文文学评论的专业性。
评分二手读物,浪费时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