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本人并未踏足的五城,却成为一位唐史学者内心深处执著的理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赖瑞和先生以一颗赤子之心踏上杜甫诗中的土地,足迹所至已远不止五城,而是遍及全国,不仅圆了自己的梦,还留下了一个个珍贵的、人情味十足的故事。杜甫有“诗史”之美誉,而《杜甫的五城:一位唐史学者的寻踪壮游》作者赖瑞和先生文中的风土人情、生活细节,尤其是以一个海外华人的视角观察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大陆的社会图景、人生百态,亦可称史笔。
本书为彩图本。
赖瑞和,广东梅县人,马来西亚国籍,1953年生。中国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唐史硕士及博士。曾任教于香港岭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马来西亚南方学院任教。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荣誉退休教授。著有《坐火车游盛唐:中国之旅私相簿》以及专题散文书《男人的育婴史》等。
这书的简介里是拿来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来比的,文化苦旅我是中学生的时候读的,那时我非常折服于余秋雨,但当时如果让来读赖瑞和这本《杜甫的五城》我估计要睡着。 赖先生这本书只有成年了才慢慢品出味道来,虽然我小时候很崇拜余秋雨的文笔,但现在我更羡慕赖先生的悠闲和...
评分读书有时真像滚雪球:读一本书时,会忍不住想找其他书来读,书话类的书尤其如此。我就是读了南宋兄在《随遇而安》上的那篇书评,才生出到网上搜购《杜甫的五城》的念头的。那天读完这本书,觉得意犹未尽,又去买了作者新近出版的图文书《坐火车游盛唐:中国之旅私相簿》。应该...
评分题目有点罗嗦,很有幸在火车这样一个适合看《杜甫的五城》的环境中看完了杜甫的五城,虽然错过了很多风景,但也无妨,这条成都——宁波线的风景我怕是还有多次温习的机会。 《杜甫的五城》的介绍豆瓣里、百度里林林总总列了很多,也有很多优秀的书评。虽然我对那个时代...
评分看来这是我2010年读完的最后一本书了。台湾版(2001年)的副标题是“一個火車迷的中國壯遊”,因为作者很喜欢坐火车:)我好像很少看游记,读这本是冲着大陆版副标题中“唐史学者”去的,没想到书中虽然的确体现出作者的这一身份、也的确有时去某处遗迹寻踪,但着墨很少,而且...
评分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 边兵尽东征,城内空荆杞。 思明割怀卫,秀岩西未已。 回略大荒来,崤函盖虚尔。 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 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 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贼起。 近闻昆戎徒,为退三百里。 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 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 这...
封面太丑
评分今天不是世界读书日吗?那就读一本这个。文字是流水账,文末的九次内地行路线里程表看起来简直就是迂得可笑。文笔和涉及的史事数量,比罗新那是大大不如。然而那个1993年以前的内地,现在和唐代一样,已经成了多么遥远,彻底回不去的记忆。而作者以大马华人的身份写这么一本书,那种张朝唐回母国一般的感觉,视角,大概是全书第二大看点,某些人肯定还要觉得这才是最大看点吧。
评分印制之差,令人发指。油墨臭。很多页子印花了,字都套着重影(比如p120,p149)。人贱物亦鄙烂穿了。差差差!
评分路线很好,文笔不行,尤其是吃吃喝喝,拉低了境界。旅行得抱着自虐的态度才好,享受旅行是不对的。
评分少有的流水似的游记也能吸引人想要赶快读完 好多地方是去过的 却不知这么多有历史意义的可看之处。最羡慕作者可以如此自由随性的奔向下一个目的地,敬佩其在遇见旅途中任何预期之外的事情都可以当作不期而遇的美好。感受到了那淡淡的忧伤,二十年过去了,中国各个地方的旅游生态都有些过激的发展着,那些寂寞无人知晓的历史典故,现在再去看 指不定都已经被圈起来过度消费了。那一路遇上的车夫和司机,在二十年后充满戒备的今天,试问多少游客会那么毫无戒备的就那么跟他们去了。二十年前一切都还那么淳朴 安静,不知以后跟了这些足迹再去追寻这些历史的时候,还能不能找见那种遗世而独立的韵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