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斯是伊朗新浪潮电影开创者、诗意电影大师,一生拍摄了22部电影,受到黑泽明、戈达尔等电影巨匠的一致推崇。1997年,阿巴斯凭借《樱桃的滋味》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之后《何处是我朋友家》《橄榄树下的情人》《随风而逝》等作品均获国际大奖。
阿巴斯的电影,用镜头凝视平凡人世,纯粹、简朴的故事给人以*单纯的感动。影像风格简洁而富有诗意,洋溢着人文情怀与哲学思考。《樱桃的滋味》是阿巴斯一生导演历程的珍贵总结,详尽而深刻地呈现了阿巴斯的艺术观和人生观,是一部兼具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的电影沉思录。
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是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受到黑泽明和戈达尔钦佩激赏的导演,本书是阿巴斯首部记录电影创作的文字作品,也是其一生导演历程与人生之路的珍贵总结,详尽而深刻地呈现了他的艺术观和人生观,是一部兼具实用价值的诗意电影沉思录。
我着实不想将阿巴斯的这本书定义为一本“好导演指南”,因为这本书实际上所涵盖的内容很宽泛和博大,实在不是单单为了讲拍电影的书。但是吊诡的是,这本书确实是指导那些致力于拍摄电影的人“好导演手册”,因为这本书就是阿巴斯在世界各地开办电影工作坊期间的讲课内容的整理...
评分阿巴斯 基阿鲁斯达米(Abbas Kiarostami,1940-2016)著名导演、诗人、剧作家,伊朗新浪潮电影开创者。一生拍摄22部电影,受到黑泽明、戈达尔等电影大师的一致推崇。代表作有《樱桃的滋味》(1997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何处是我朋友家》(1987年洛迦诺电影节金豹奖)《橄榄树...
评分艺术应该是给人生以精神上的活力和鼓舞,而不是对人生亮出虚无主义的冷冰冰的魔鬼的拳头。——(德国作家)托马斯•曼 这本《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是伊朗导演阿巴斯的首部文字作品,去年他的去世引起了圈内的轰动,他的电影作品《樱桃的滋味》更是他的成名之作。这部...
评分 评分阿巴斯的文字扑面而来的是一种质朴纯粹的亲近感。对于诗性的理解贯穿了他对电影、摄影、诗歌乃至生活的态度。诗的棱镜功能提供了一种复杂性,每个人都在棱镜中投射自己的幻想,它可让你重新认识自己,也可引导你探讨一些无法公开讨论的东西,创作者只应负责提出问题,留白的神秘性自会推动观者和创作者双方的想象和思考介入,这种模糊性和开放性带来的复杂(也可以称为是广阔)便是阿巴斯钟爱的诗性语言。好的诗歌字字珠玑,以简为美,他的电影理念也一直在遵循着这种极简主义,但也像撰诗一样,电影背后必然也处处隐藏着创作者精心布置的诡计(这或许才是最难的)。关于审查制度,抱怨的中国电影人都应该好好学习下阿巴斯。“只有将我们囚禁的东西,才能让我们自由”。很理解也很赞同阿巴斯的理念,但同时拥有勇气、勤奋和诡计的“诗人”却凤毛麟角。
评分青年导演但凡能读读这本书的只言片语,恐怕也不致糟糕到拍出烂片。
评分在影像、文字、绘画、摄影等诸多领域都极富建树的阿巴斯,的确担得起“伟大天才”的称号,然而在这本以“工作坊”授课形式集结成的心得摘录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正直、诚实、素朴、洁净的人;金句俯拾皆是,句句发自肺腑,适合任何热爱电影的人(艺术是理性和情感的交织)。他热爱诗歌,希望拥有“拥有诗歌特质的电影”,具有开放性和多义性(所有的好电影都是未完成的),让观众注入自己的想法、信念并参与电影的完成;任何创作都有主观投射,都有设计痕迹,是创作者诠释现实的视角,因此永远没有真正的“纪录片”;创造多维度的人物和复杂情境,然而那些貌似自然流淌的镜头背后充满了辛勤的调度和编排,以及精心的剪辑;对大自然的虔敬之心,在乡村拍摄不仅可以享受纯粹的愉悦,也可以合理规避审查。
评分真正的快乐只会来自破碎的心,受过的苦,以及经历过的伤痛。
评分每当读完这些大师的作品,就会感觉特别无力。你看,人家的本职工作是导演,拍电影的,只是把自己的几天的生活记录下来,说了一些自己对拍电影的感想以及对于新人的指导,都会如此有趣,比很多作家来得新鲜,并更有内容,自己还有什么脸面去说自己是作家呢,,当一个作家的身份也变得没有含金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