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冲突,可以追溯到一百年以上的历史,或许是这个星球上绵延至今,最古老的战争,让全人类束手无策,至今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两年在加沙的生活,让当时作为新华社唯一常驻记者的周轶君直面生死,容不下矫情造作。在冲突仍频的加沙、圣地耶路撒冷生活的人们,和平或许只是战争与战争之间的幻影。战事令人厌倦,领袖也随风而逝,留下来打败时间的是芸芸众生的日常。
周轶君 剑桥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文学学士。曾任新华社常驻中东记者,凤凰卫视资深国际记者、时事观察员。2002年至2004年,她由新华社派驻巴以地区,为常驻加沙的国际记者。曾采访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阿巴斯、哈马斯组织创始人亚辛等,关于巴以冲突的文字、摄影作品获多个国际国内奖项,曾被评为“中国记者风云人物”。2006年至2014年任职香港凤凰卫视,继续奔波在国际热点地区,经历尼泊尔改制、朝韩危机、战後阿富汗伊拉克重建、乌克兰战争、南美民粹崛起、埃及、利比亚及巴林等一系列政变,也有实地观察美国与欧洲政治。她的国际新闻分析、随笔常见於FT中文网、腾讯大家、《周末画报》等。 随笔《在埃及数骆驼》被收入上海市中学语文课本。 2005年出版《离上帝近——女记者的中东故事》 。第二届 CCTV“中国记者风云榜”得主
哪有完全的感同身受?所以一切煽情也不过是强行代入,如果不亲临战场,谁能在和平年代理解炮火连天的荣耀与悲恸?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是夹着书签的那一页,书签是一张彩色的背着玩具枪眼神迷茫的哈马斯小女孩,而那一页是几个巴勒斯坦男孩在望着隔离墙建起,他们在想什么?他们...
评分好友推荐我读《中东死生门》,这本书是讲巴以冲突的,是部记者纪实手记。说起中东,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一个神秘的遥远的地区,那里的人民与我有着不同的肤色,不同的信仰,那里战火纷飞,苦难深重。说实话对于犹太文明和阿拉伯文明,我不能说自己是用无色眼镜去看。我虽然...
评分1,牛奶与蜜的应许之地, 现在的巴以地区只有大概2.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我所在的四线小城济宁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 山东有15.8万平方公里, 这样算来,巴以加起来也就相当与两个地级市的面积。 2,亚伯拉罕是阿拉伯人和希伯来人共同的祖先(经书里这么写的), 上帝给亚伯拉...
评分以前看过一点柴静《看见》,实在不喜欢那种记者式的咄咄逼人的发问。感觉记者写的纪实书总是站在上帝视角睥睨人间,只探究新闻本身,不代入自己的任何,显得相当冷漠、不近人情。 但这本书的叙述风格我却着实喜欢,没有一点矫情和矫揉造作,平实的记录所观所感,敏锐的捕捉着各...
评分哪有完全的感同身受?所以一切煽情也不过是强行代入,如果不亲临战场,谁能在和平年代理解炮火连天的荣耀与悲恸?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是夹着书签的那一页,书签是一张彩色的背着玩具枪眼神迷茫的哈马斯小女孩,而那一页是几个巴勒斯坦男孩在望着隔离墙建起,他们在想什么?他们...
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路走来,最大的感受就是任何试图化解巴以矛盾冲突的努力似乎都是杯水车薪,敌意和憎恨早已根植于两国人心中。越是了解这片土地历史和文化的复杂,就越会对它的未来感到忧虑,我们在谴责外部势力干涉的同时,是否相信问题可以自然而然地从内部得到解决?
评分作者经历书里这些故事的时候也是28岁,看罢觉得这是一位多么勇敢又有才的漂亮女记者啊~~~
评分很少有国内的年轻知道或者关心中东局势。太平年代,才显得此书可贵
评分作者经历书里这些故事的时候也是28岁,看罢觉得这是一位多么勇敢又有才的漂亮女记者啊~~~
评分通过记述各色各类的人,反映了中东最真实但是又少有能注意到的一面,里面的照片非常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