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建筑理论众说纷纭,其中虽不乏真知灼见,不过这些理论的研究者却未必都具有建筑创作实际体验,故虽言之凿凿却不着痛处,难以指导设计实践。更有甚者,唯恐其理论不够“深奥”,乃一味旁征博引,玄之又玄,再加文字晦涩,读后令人如坠五里雾中。
芦原义信这部《街道的美学》则一扫上述弊端。作者把当代许多建筑理论、丰富的知识寓于通俗易懂的流畅文字中,通俗而不浅薄。并且,作者又把这些理论应用于自己的建筑创作,通过自己的大量作品说明这些理论,故理论性强但又不脱离实践。我以为这乃是此书的很大特点。
该书以街道的视觉秩序的创造作为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的出发点,分别从街道的自然特征,美学规律,人文特色出发由浅至深论述如何发掘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中的视觉秩序规律。
作者简介
芦原义信(1918—2003年),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历任日本法政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和东京大学教授,曾担任日本建筑学会主席、日本建筑师协会主席。著有《外部空间设计》《街道的美学》等书。
新年假期断断续续读完,浮躁的情绪下始终没能控制住自己去好好做做笔记,踏踏实实的思考。以至于基本属于碎片似的记忆片段存于闹钟,近日还需整理一下,回味一番。 但是还好,看到后记中作者的一番言语,醍醐灌顶。在我看来,既算是提领全书的思维主旨、思考方式...
评分作为一名外省来沪务工青年,我住在上海的一处老小区里,我租住的房子被称为老公房。老公房看上去都有些老旧,5-7层,外观清汤寡水,人口密集,最突出的特点是上海曾经的标志——阳台上的万国旗。虽然是租住的房子,但我从来没有因此而放弃对居住环境的改善,我也从来没有因为可...
评分和朋友谈及城市的印象,哪些细节会让我们对一个城市产生深刻的印象?他谈到在都市里楼群道路上忽然看到一块绿色的空地,或者是地平线上出现弧形的天文台,你都会印象深刻,觉得城市有些性感起来。个体对城市的“印象”有无普适性?从统计的角度,我们对城市的“印象”可否成...
评分新年假期断断续续读完,浮躁的情绪下始终没能控制住自己去好好做做笔记,踏踏实实的思考。以至于基本属于碎片似的记忆片段存于闹钟,近日还需整理一下,回味一番。 但是还好,看到后记中作者的一番言语,醍醐灌顶。在我看来,既算是提领全书的思维主旨、思考方式...
评分学习到了许多理念,作者最鲜明的观点应该是“格式塔”的构图美学。第二册比第一册稍弱一些。
评分毕竟是一生研究还是有用的啊!!!
评分芦原义信的书一向很实在,不过有西方至上的嫌疑,尤其是上册。内容上与《外部空间设计》重叠好多,上下册也有不少重复。
评分其实读一本《外部空间设计》就够了。。
评分阴角阳角,建筑的外部空间,地板型建筑和墙型建筑。对欣赏街道又多了点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