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榜

血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法制出版社
作者:李兵
出品人:
页数:277
译者:
出版时间:2015-5
价格:36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1620819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血榜
  • 舞弊案
  • 科举
  • 替考
  • 文化
  • 玄幻
  • 武侠
  • 悬疑
  • 冒险
  • 江湖
  • 权谋
  • 阴谋
  • 热血
  • 复仇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科举制度创立于605年,至1905年停废,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之久,是全世界存在时间最长的考试制度。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的最古最好的制度。”虽然历代统治者制定了防范作弊的各种条规,为科举营造了一个相对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但是由于科举考试竞争异常激烈,能脱颖而出者实乃凤毛麟角,并且一旦科举及第则可以让读书人的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不少考生为了能早日实现金榜题名的梦想,不惜铤而走险,以各种方式舞弊。作为制度设计者和实施者的统治者为维护科举的公正与公平则严厉打击科举舞弊者,甚至不惜大开杀戒,因而在中国历史上演的一起起科场舞弊案真可谓是惊心动魄。

《血榜——科举舞弊案》选择了中国科举史上10个典型性的科举舞弊案,作者依据历史文献对案情进行深入解读,以通俗的语言讲述出来,力图将科举制度的严密性呈现出来,将科举本身所蕴含的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合理内核展现出来,让读者对科举制度有更加全面、客观认识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多历史知识。

作者简介

李兵,湖南浏阳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书院学会秘书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出版过《中国科举史》、《学优则仕:教育与科举》、《千年科举》、《科举旧影录》、《科举图录》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承当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主讲人,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坛》主讲人。

目录信息

第一讲秦桧舞弊案:儿子孙子全都高中
儿子应试,精选考官
巧设召见,暗通关节
儿子榜眼,秦桧不满
孙子应试,遭遇陆游
暗算陆游,孙子夺魁
闯关失败,仅夺探花
第二讲沈同和代考案:白丁也考会试第一名
白丁会元,舆论哗然
抄袭范文,场内代考
白卷会元,流放戍边
第三讲“贿买关节”案:讨小妾欢心引发的血腥大案
私自纳妾,被迫转送
藕断丝连,讨好小妾
疯狂兜售,引发内讧
卖主食言,盟友反目
顶格判决,不畏御审
第四讲康熙五十年舞弊案:贿买举人与权力斗争的深度交织
贡院“卖完”,财神游街
心腹密奏,考官报告
首派钦差,初审考生
严审掮客,督抚卷入
督抚争斗,贪廉对抗
互相弹劾,拳脚相向
停职审查,总督造势
李煦偏心,曹寅公正
审理艰难,犯人自杀
照顾关系,延迟结案
首次结案,未获认可
再派钦差,肩负重任
严审犯人,舆论点赞
再次否决,京官会审
狂送银子,果然中举
拜把兄弟,内外勾结
第五讲俞鸿图卖秀才案:满街兜售录取名额
学政敛财,知县兜售
总督密奏,皇帝怒骂
斩俞鸿图,放贿买者
……
第六讲八旗子弟闹考案:“任性”考生叫板皇帝
第七讲岑照代考案:土司儿子难逃法网
第八讲傅晋贤换卷案:偷天换日取解元
第九讲张謇冒籍案:悲催的科举时代的高考移民
第十讲周福清贿赂考官案:鲁迅家“坠入困顿”的“变故”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2小时读完,娱乐放松一下

评分

2小时读完,娱乐放松一下

评分

2小时读完,娱乐放松一下

评分

文章内容很有趣,对科举舞弊案的前因后果分析得很详细,作为历史普及读物还算不错。这里说说书中我看到的几个问题:其一,第四讲,康熙五十年舞弊案,主考官应该是“左必蕃”,但是文中有时候是左必蕃,有时候是左必番,首先你得做到名字统一,而且“蕃”字古意确实有通“番”的一个意向,但是作为人名还是要尊重原名,不能写成左必番;其二,还是第四讲,《东华录》里的资料,逞奸诬陷的“奸”写成“奷”,我查了原文,确实错了;其三,依旧是第四讲,书中原文写的是“穆和伦是满族旗黄旗人”,这作何解释,错的莫名其妙!我查了《清史稿》:穆和伦,喜塔腊氏,满洲镶蓝旗人。这个错的太明显了。整体来说,感觉编校挺不用心的,有些措辞不当的小细节这里不说了。

评分

貌似本书是作者在央视开讲《科场大案》的演讲稿,看了一章后便直接在b战找到片源,去年利用几十次骑车、坐车的时间听完了整套科举疑案,案件利害分析较为深入浅出。作者一直想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在哪个朝代,皇帝几乎是所有科场案的主导者,案件的调查、审理、判决不过是其实现统治意图的手段。朱元璋为笼络北方学子,冤杀考官,制造血腥的南北榜案;年轻的顺治为了立威不惜放任谣言颠覆数成千上万考生的命运;想要站稳脚跟的咸丰借科举之机革除一品军机大臣柏葰……平头百姓阶级跃迁的背后都是高层的权力斗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