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 ,1903—1950),英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记者、社会评论家,被称为西方世界的良心、欧洲的鲁迅、“一代人的冷峻良知”和“天才的梦魇者”。
他一生短暂,颠沛流离,但始终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记录着他所生活的时代。其代表作《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是世界文坛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
《缅甸岁月》是乔治·奥威尔第一部具有自传特色的长篇小说,记述了时代巨变背景下,一群小人物变迁动荡的命运。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英帝国殖民统治下的缅甸,两条主线贯穿始终:一是主人公佛洛里(一个驻缅英国木材商)的印度朋友维拉斯瓦米医生和贪腐奸诈的缅甸治安官吴波金为争夺进入白人俱乐部的资格而展开的明争暗斗;二是佛洛里与白人女孩伊丽莎白之间的感情纠葛。两条线交相穿错,在独立发展的同时又相互影响着。
殖民统治、种族歧视和身份认同是《缅甸岁月》的三大主题,尤其是在身份认同方面,奥威尔刻画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佛洛里,他深知英国统治毫无意义可言,对帝国主义者宣扬的“白人至上”的种族歧视观念深恶痛绝,可又缺乏足够的坚毅,骨子里的懦弱又让他畏畏缩缩,不敢帮助维拉斯瓦米医生顺利进入白人俱乐部……最终难逃被摧垮、被毁灭的悲剧命运。
关于缅甸这个邻国,我知道得并不多。电影方面只看过吕克贝松那部讲述昂山素季,在豆瓣上永远也找不到的《the lady》。还有一本加拿大漫画家的书《Chroniques birmanes》(也可以翻成缅甸岁月,哈)。看过那篇讲述 Myanmar和 Burma区别文章的朋友,一定看出来,那位加拿大画家选...
评分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英帝国殖民统治下的缅甸。主人公弗洛里,一个驻缅英国木材商,卷入双重漩涡:一重是当地土著治安官吴波金和印度医生维拉斯瓦米的争权夺利;另一重则是他对白人女孩伊丽莎白的苦苦追求。就在费尽周折、弗洛里即将赢得美人归,而他的土著朋友...
评分就小说而言,部分章节稍显拖沓,快到结尾的高潮部分,节奏也没有把握好。真正结尾时,反倒没有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不过,这是人家第一篇小说,何必吹毛求疵。 我已经能够在小说的字句之间,再度回味奥威尔在缅甸的经历,我也能体会和同情主人公那种孤独又挣扎...
评分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英帝国殖民统治下的缅甸。主人公弗洛里,一个驻缅英国木材商,卷入双重漩涡:一重是当地土著治安官吴波金和印度医生维拉斯瓦米的争权夺利;另一重则是他对白人女孩伊丽莎白的苦苦追求。就在费尽周折、弗洛里即将赢得美人归,而他的土著朋友...
评分(蜗牛双语)潮湿而艳丽的热带!典型的殖民者、被殖民者群像。结局当然是我不喜欢的毁灭。。。不喜欢任何美好的毁灭,单这一点就没有资格欣赏任何深刻了。
评分(蜗牛双语)潮湿而艳丽的热带!典型的殖民者、被殖民者群像。结局当然是我不喜欢的毁灭。。。不喜欢任何美好的毁灭,单这一点就没有资格欣赏任何深刻了。
评分「吴波金的记忆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一上来就给我整懵了
评分飞机读物,伊丽莎白不值得
评分在缅甸返程的飞机上看完这本书,结局很突然,有些失落。我不知道除了这样的安排剧情还可以怎么发展,只是觉得那样一个爱自然爱当地文化的人,伊丽莎白配不上,不值得。如果没有她的出现,他也许还会这样过下去,一成不变 孤独,是希望后的失望才让他放弃最后一丝坚持下的意愿吧。同样一个人生活这么久,真的特别感同身受佛洛里渴望出现一个人分享生活美好点滴的企盼,虽然总是失落也还对生活充满好奇 想去探寻。没到仰光,只走过曼德勒的市井,如今的缅甸 天气依然如书中描述的那样燥热,但退却了英殖民,看到的人们是一种安乐的状态,虽然不富裕,也都热爱生活,也许是跟这个基本上全民信仰佛教的思想状态有关,佛系随缘。书中很多自然环境和植物的细致描写,部分真的有看到,下次去会再细细探寻一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