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岁月》是乔治·奥威尔第一部具有自传特色的长篇小说,记述了时代巨变背景下,一群小人物变迁动荡的命运。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英帝国殖民统治下的缅甸,两条主线贯穿始终:一是主人公佛洛里(一个驻缅英国木材商)的印度朋友维拉斯瓦米医生和贪腐奸诈的缅甸治安官吴波金为争夺进入白人俱乐部的资格而展开的明争暗斗;二是佛洛里与白人女孩伊丽莎白之间的感情纠葛。两条线交相穿错,在独立发展的同时又相互影响着。
殖民统治、种族歧视和身份认同是《缅甸岁月》的三大主题,尤其是在身份认同方面,奥威尔刻画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佛洛里,他深知英国统治毫无意义可言,对帝国主义者宣扬的“白人至上”的种族歧视观念深恶痛绝,可又缺乏足够的坚毅,骨子里的懦弱又让他畏畏缩缩,不敢帮助维拉斯瓦米医生顺利进入白人俱乐部……最终难逃被摧垮、被毁灭的悲剧命运。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 ,1903—1950),英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记者、社会评论家,被称为西方世界的良心、欧洲的鲁迅、“一代人的冷峻良知”和“天才的梦魇者”。
他一生短暂,颠沛流离,但始终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记录着他所生活的时代。其代表作《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是世界文坛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
一部《缅甸岁月》,把我的思维和目光聚焦到了一百年多前的缅甸——上上世纪末和上世纪初,英属殖民地时期的缅甸。那时候,除了日本,亚洲的绝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愚昧、落后、贫困的年代,也是中国正积贫积弱,船不坚炮不利,除了白银和茶叶外什么也输不出的年代,相比于文...
评分 评分《缅甸岁月》这本书强烈建议在去缅甸旅行途中阅读,书中那些故事所发生的殖民时期的背景、奥威尔对缅甸当时的人物、环境的刻画,都让人有种无比错乱恍惚的穿越感,尤其是当你读完一段后,抬头望望窗外的丛林村落或车水马龙的大街时... 时光就在那瞬间停滞了... 另外,在缅甸有...
评分一个人在孤独的洪流中,往往会不顾一切地抓住出现在视野中的救命稻草,甚至意识不到那只是自己想象出的幻影。
评分身份认同最重要
评分故事强于语言。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越来越读不了这样中规中矩的小说了。
评分在缅甸返程的飞机上看完这本书,结局很突然,有些失落。我不知道除了这样的安排剧情还可以怎么发展,只是觉得那样一个爱自然爱当地文化的人,伊丽莎白配不上,不值得。如果没有她的出现,他也许还会这样过下去,一成不变 孤独,是希望后的失望才让他放弃最后一丝坚持下的意愿吧。同样一个人生活这么久,真的特别感同身受佛洛里渴望出现一个人分享生活美好点滴的企盼,虽然总是失落也还对生活充满好奇 想去探寻。没到仰光,只走过曼德勒的市井,如今的缅甸 天气依然如书中描述的那样燥热,但退却了英殖民,看到的人们是一种安乐的状态,虽然不富裕,也都热爱生活,也许是跟这个基本上全民信仰佛教的思想状态有关,佛系随缘。书中很多自然环境和植物的细致描写,部分真的有看到,下次去会再细细探寻一番。
评分想要打破无聊不变的生活,想要有些勇气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以至于真正来了个以为可以不一样的契机,却发现,自己的浪漫,要伴随着不完美,隐忍,与不被珍视的渴望,以至于完全放弃。这大概就是,我们该何去何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