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里的中国:三千七百年中华文明的历史与现实

镜子里的中国:三千七百年中华文明的历史与现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夏凡
出品人:
页数:488
译者:
出版时间:2017-5
价格:4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2113633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中国历史
  • 历史
  • 2017
  • 待购
  • 夏凡
  • PublicHistory
  • 中华文明
  • 历史
  • 现实
  • 文化
  • 三千七百年
  • 镜中
  • 传承
  • 民族
  • 智慧
  • 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不用于一般古代史书的写作方式,不以时间和人物为主线,而以历史现象为主线,将中华几千年来的文明分成不同的板块进行论述剖析,目的在于发现历史现象背后的规律和真相,给读者以启迪。

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而不是纠缠于具体的历史纠葛,以更高的视角观察和评述中国人曾走过的历史沧桑,文明的源流不会中断,发展的脚步在历史的脚印中已经被铸就,重温我们的文明发展史,就是让我们在文明的进程中走得更加牢稳。

历史的真相会在理性的抽丝剥茧的分析中展现出来,在本书中,将传统的历史观点局限一一揭开,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揭示出来的是权力的真相、人性的困境、民族的性格、中华文明的基因。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夏凡,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知名学者,曾赴美留学十年,涉猎广泛,长期从事中国政治史、经济史与文化史研究。他继承了范文澜、吕思勉等人的治学传统,博采现代史学家之长,擅于挖掘历史的细节,探索深层的人性问题

目录信息

再版前言
前言:反刍历史,与灵魂相遇
第1章:远古的真相
——神话与遗址的交织
考古的贡献
神话传说的演绎
是什么导致了历史失真
第2章:诸子百家
——中国思想的源头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名家与阴阳家
其他
第3章:士精神
——中华民族的脊梁
何谓“士”
士精神的起源
忍辱负重的典范
士为知己者死
侠义之士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第4章:政权运转的基础
——中央集权郡县制反思
千古不变的政局
刻薄的商鞅
六国与统一擦肩而过
秦朝为什么要集权
中央集权郡县制的演变
历史循环往复的怪圈
第5章:帝王功业
——光环背后的血腥真相
血色残阳
秦皇与汉武
天骄成吉思汗背后的血腥
“大头症”杨广
如何审视帝王的功业
第6章:改造社会的悲剧
——改革为什么难以成功
王莽改制,人格分裂的局限
北魏孝文帝改革,急功近利
王安石的变法死局
张居正最后的挣扎
第7章:失重的天平
——君权与相权的博弈
从“萧规曹随”到汉武内朝
东汉的尚书台阁
“杜断房谋”与“三权分置”
宋代劝谏文化的形成
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
第8章:农民运动
——被诅咒的历史怪圈
张角的黄巾起义
黄巢与李自成
成功的刘邦和朱元璋
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力在哪里?
《水浒》只是一个民间梦想
第9章:政治的阴暗面
——专制下的政治丑态
母后政治
外戚政治
宦官政治
酷吏政治
军阀政治
奸臣政治
第10章:东方神秘主义
——周易文化浅说
易经
汉代易学的发展
风水学与郭璞《葬经》
宋人的贡献
第11章:汉传佛教
——“禅”的智慧
佛教的基本教义
鸠摩罗什
达摩与萧衍
玄奘
慧能与禅宗
佛教流派与禅的精神
第12章:隐士风度
——出世还是曲线济世
隐逸思想的来源
竹林七贤的带动作用
佛道合流的出世情怀
隐士的贡献
第13章:中医的独特人文
——阴阳五行的生命观
天人合一
阴阳五行理论
中医经典
针灸与经络穴位
中药学
历代医家的贡献
第14章:中国古代科技
——辉煌后停滞不前
天文历法、数学与农业
石器、陶器、瓷器与冶金
交通、地理、建筑与纺织业
四大发明与用于战争的科技
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
第15章:宋明理学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宋明理学的发端
北宋五子
朱子学说
陆王心学
对理学的褒贬不一
第16章:异端与启蒙
——重压下的异端学说
汉代经学的不同声音
离经叛道找不到出路
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
思想与现实之间难解的死局
第17章:帝国的惶惑
——面对工业文明不堪一击
到底谁是卖国贼
林则徐真能救国吗?
鸡说鸡语鸭说鸭话
谎言帮与叶名琛的无奈
日本人的选择
清议与反思
第18章:命运走向何处
——崩溃前的最后挣扎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能否救中国?
“洋务运动”在救国与误国间徘徊
“戊戌变法”的真相
义和团——政府荒唐与民间荒诞
清末立宪——被忽视的正面改革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商鞅改革那章给我了很大启发。唯有彻底的改革才能成功。其他内容很普通。

评分

作者将历史梳理的清晰明了,故事背后深藏着哲学考虑和对人性的反思。更重要的是以史为鉴,作者更看重的是历史是否能为今日所用。无论朝代更迭,唯一不变的是对精神境界和思想文化的追求。骨子的文人气质是永远抹不掉的。读此一书,通达古今。让一个对历史不太感兴趣的人走进了历史,很有教育意义。

评分

虽然是拼拼凑凑,但倒还算梳理的清清楚楚

评分

这不是一本通史类的历史读物。内容比较繁杂,作为一本历史普及的入门书很好的。虽然有些作者自己的看法,但总体感觉深度不够。

评分

这不是一本通史类的历史读物。内容比较繁杂,作为一本历史普及的入门书很好的。虽然有些作者自己的看法,但总体感觉深度不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