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文体类型与成因研究

《尚书》文体类型与成因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潘莉
出品人:
页数:416
译者:
出版时间:2016-12
价格:36.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1304638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文学
  • 文体学
  • 尚书
  • 尚书
  • 文体
  • 成因
  • 古籍研究
  • 文献学
  • 中国古典
  • 历史文本
  • 思想史
  • 语言结构
  • 早期中国
  • 文本演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尚书》是中国文化的元典,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唐代将《尚书》列为五经之首。《尚书》文体是《尚书》研究的*重要的部分之一,但是对于《尚书》文体的研究一直困扰在六体和十体之争,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本选题通过先秦政治制度的设计的详细考察和思考发现,《尚书》由尧舜禹三代、殷商部 分和西周部分两块组成。前者为尧舜时代确定的三大系之一的纳言,后者为西周制的雅言,后代史家称“言为《尚书》”。为文皆具有制仪式规范,在直观的六体之外,还有包含性质的文体和影响拓展性质文体,因此构成《尚书》本身文体、包含文体和影响形成文体三个层次计22种文体。

通过对《尚书》文体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看到《尚书》文体研究成绩斐然,既有对《尚书》文体分类、释名和影响的研究,也有对其生成机制和文化内涵的深刻探讨;既有从传统“六体”角度出发研究《尚书》,也有从叙述方式和表达方式角度对《尚书》文体给予关注,这些研究体现了人们对《尚书》文体的重视程度在增强,也反映了近年来学界对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的重视和关注。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对《尚书》文体认识不够全面,对《尚书》“六体”的研究视角单一。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博大精深,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国学,是当今社会的共识。本选题不仅能够为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文献专业研究者提供参考,也能增强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爱好者学习古代文化的兴趣。

作者简介

潘莉,1978年11月生,江苏新沂人,文学博士,徐州工程学院讲师,中国屈原学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及文献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8篇。主持并完成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等各类项目。

目录信息

目录
绪论
第一节《尚书》文体研究历史回顾
第二节本文研究的意义、方法和不足
第一章上古三代“纳言”礼制和《尚书》“记言”性质
第一节尧舜三大礼系与“纳言”传统及《尚书》记言的功能
第二节西周礼制和《尚书》的记言性质
第三节孔子与《尚书》的编定
第四节《尚书》与《春秋》《诗经》的比较
第二章《尚书》本身的文体
第一节“书”体的形成及其在中国文、史话语体系中的地位
第二节典、谟与上古社会的行政制度
第三节 誓、诰、命与圣王之道
第四节 贡、范、刑、训与上古三代的文化观念
第五节训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第六节征与誓之辨别
第七节歌与歌行体
第三章《尚书》涉及的文体
第一节“作诗言志”与“赋诗言志”
第二节箴与中国人的内省精神
第三节盟与周代的“司盟”制度
第四节谚与“雅俗之辨”的文学现象
第五节辞与“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
第六节册与册命礼
第四章《尚书》影响形成的文体
第一节赞与“掌书以赞治”的史官职能
第二节言与周代贵族的礼乐教育
第三节戒、规、箴之区别及其与周代的天子听政制度
第五章西周礼制与《尚书》文体的成因
第一节上古社会的祭祀仪式与《尚书》文体形成
第二节宗周社会的政治制度与《尚书》文体形成
第六章《尚书》文体对后世文体的影响
第一节《尚书》文体对官方文书的影响
第二节《尚书》文体对散文、骈文、小说等文体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