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子诚,广东揭阳人,1939年生。2002年退休之前,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我的阅读史》等。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主要是对那1956年段历史还挺感兴趣的,记得高中历史课讲双百方针时都是轻轻地几句话带过,而通过这本书,我对于那个年代文学方面的变化发展有了一个更清楚的认识,但也有很多似懂非懂之处。 它主要是围绕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实施的前后而展开论...
评分1956到1957年的“白花时代”颇不易写,它就像一只坏了的钢笔画下的一道时断时续的墨痕。浓墨处是惊心与悲凉,空白处是无数个谜团组成的怅然若失。要把这个时代组织起来,有着无限的艰难。 不敢说作者真的做到了有条有理地描述这个时代,但他的确梳理出了一个个出尔反尔...
评分1956到1957年的“白花时代”颇不易写,它就像一只坏了的钢笔画下的一道时断时续的墨痕。浓墨处是惊心与悲凉,空白处是无数个谜团组成的怅然若失。要把这个时代组织起来,有着无限的艰难。 不敢说作者真的做到了有条有理地描述这个时代,但他的确梳理出了一个个出尔反尔...
评分1956到1957年的“白花时代”颇不易写,它就像一只坏了的钢笔画下的一道时断时续的墨痕。浓墨处是惊心与悲凉,空白处是无数个谜团组成的怅然若失。要把这个时代组织起来,有着无限的艰难。 不敢说作者真的做到了有条有理地描述这个时代,但他的确梳理出了一个个出尔反尔...
评分某种意义上,极权化的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就从根本上否认了人的自然性。而极权主义之于语言,它最终将消灭语言。但毛主义并不完全是极权主义,按照韦伯的领袖划分法——毛属于“超凡魅力型”的领袖在。本身,不像斯大林,毛如同列林一样,亲自参与到了整个话语体系的构建中,在这...
虽然没有做全景式的叙述,但通过一些事件已经能够带领读者回到历史现场,把握时代脉搏了。从《中国当代文学史》到这本,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洪子诚先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风骨,欣赏这样的锋芒,也不得不感叹北大中文系确实是群英荟萃。
评分论述条理清晰,笔调冷静,先生自言为“不活泼”,但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客观说理的态度。
评分又重读了一遍。洪老师比我想象中还要更清醒一些,他分得清高下,识得出奸邪。坚持的立场守住了,卑劣的小人也嘲讽了。但今年读过,只觉得文人的死不悔改,多少年都不会变。
评分周扬啊...
评分洪的著作真的如这本的后记自述的“枯燥”且“毫无生动活泼可言”,不过这也正是当代文学的特点。本书论述了1956年前后的运动和潮流,和他的其他著作类似,他写的东西很多话不会去过度地正面表现出自己的主观态度,通过各种引号和这些引号作者之间的论争,自己加一些类似小说似的转折(反转)、倒叙、插叙和高潮等等来完成他所表述的内容。从材料的梳理和知识分子的坚守上说,很少有教授能做到这么不厌其烦,细致到方方面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