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与大臣

君主与大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白彬菊(BEATRICE.S BARTLETT),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1945~1949年在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学习历史,获历史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即致力于历史教学工作,1949~1966年一直在高中教历史。后来发现当时美国人对亚洲历史和亚洲社会缺乏了解,故从1958年起开始教中国历史和印度历史,并于1960年赴印,在那里教了半年世界历史和印度历史。1960年第一次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师从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古德里奇(L.C.Goodrich)。自1966年起开始学中文,1967年在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攻读中国史、日本史和印度史。1970年获M.PHIL(硕士)学位。

为完成关于清康、雍、乾、嘉时期军机处的博士论文。决定来中国查阅资料、从事研究。由于当时不能来大陆, 所以于1970年去了台湾。在台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查阅清代档案, 撰写了许多文章, 将清代档案介绍给世界各国人民。1980年获PH.D(博士)学位。1985年, 她非常荣幸地应邀来华参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建馆60周年馆庆纪念活动, 并参观了西安、成都、广州等地的档案馆。1991年出版了《君主与大臣—中国清代中期的军机处(1723~1820)》一书的精装本。由于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又于1993年出版了该书的平装本, 这在美国是一种很大的荣誉。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白彬菊 (Beatrice Bartlett)
出品人:
页数:484
译者:董建中
出版时间:2017-4
价格:6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240077
丛书系列: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
图书标签:
  • 清史 
  • 历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政治史 
  • 军机处 
  • 新清史 
  • 中国政治 
  • 明清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利用台北和北京所藏汉文与满文档案,采用内外朝的分析框架,深入细致地研究了清中期的军机处。本书认为,军需处—军机房—军机处三阶段说不成立。军机处有一逐步建立的过程,雍正时期的内廷机构是小规模、分立的,直到乾隆二年,才有了统一的、后来拥有广泛权力的军机处。非正式性的军机处拥有法外活力,加之保密性、满汉混合、人员兼职、频繁战事、皇帝热衷巡幸、大臣们的野心等因素,使它能在行政、通信等诸多领域迅速扩张。结果是:内廷有从君主统治到大臣管理的转型;君主的统治已离不开军机处,君主专制统治让位给了君主与大臣的合作;在决策上,大臣有可能限制君主的独断。嘉庆朝的军机处改革,是在军机处的主导下进行的,并未触动军机处的地位。军机处对清朝的统治影响深远。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网络上曾流传过雍正和乾隆两位皇帝的“搞笑”批示。前者的批示感情色彩浓厚,夸人骂人都直抒胸臆,而后者的批示则套话连篇,各式各样的“知道了”被网友玩坏了。总之,两位清代皇帝的批示都与想象严重不符,甚至让人大跌眼镜。 经由美国学者白彬菊的这本讨论清中期军机处的书,...

评分

对一棵大树来说,如果它的根脉越深,那么它的树干就越稳定,由于吸取的水分够多,所以树冠也就愈发茂盛。不幸的是,树可以成为一个整体,而人不却很难做到。 对于一位君主来说,他就好比一棵树的树干,仅树干而已。假如根脉过分延伸,就可能导致周遭平地上一颗新树苗破土而出,...  

评分

评分

军机处之于清代中后期的政治生态,如同内阁之于明代中后期的政治生态一般,都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加上清代是距离当下最近的一个王朝,因此各种关于军机处和军机大臣故事的展现,在各类影视文学作品里屡见不鲜。然而遗憾的是,关于军机处的专著,却一直以来颇为鲜见。最近...  

评分

军机处之于清代中后期的政治生态,如同内阁之于明代中后期的政治生态一般,都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加上清代是距离当下最近的一个王朝,因此各种关于军机处和军机大臣故事的展现,在各类影视文学作品里屡见不鲜。然而遗憾的是,关于军机处的专著,却一直以来颇为鲜见。最近...  

用户评价

评分

非常精彩的书!硬是拖了几个星期才读完。完全看不出来是西方学者写的书。关于军机处的诞生、通讯体系的重要性、对君权的制衡等方面都有精彩的论述。从档案入手,发现了新很多新的东西。尤其有趣的是作者并没有从一般我们认为的汉学的路数入手,而是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内廷外朝体系进行分析,在这之前我完全想不到清代也适用于外朝解释,可以说回答了我关于清代的诸多疑问。书中也澄清了军机处并不像我们过去所学习到的那样近似于傀儡,而是有非常大的权力。结语中作者做了一些总结,不过有部分地方并不是特别同意,感觉可以说得更清楚一些。总的来说是一部非常精彩的著作,一部用中国人的方法比大多数中国人做得好的著作。在政治制度史领域完全可以媲美中古史最优秀的研究,放到明清史就更不用说了。

评分

关于清代军机处研究的名著,从制度史的角度,系统梳理了军机处在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从发源、鼎盛再到变革的全过程,并将君主与军机大臣、内廷与外朝之间的权力博弈展现无余,对台北、北京两地满文、汉文档案的搜集、整理与分析,让人敬服。虽然部分档案和史料的辨析值得商榷,但整体而言,相当出色。

评分

关于清代军机处研究的名著,从制度史的角度,系统梳理了军机处在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从发源、鼎盛再到变革的全过程,并将君主与军机大臣、内廷与外朝之间的权力博弈展现无余,对台北、北京两地满文、汉文档案的搜集、整理与分析,让人敬服。虽然部分档案和史料的辨析值得商榷,但整体而言,相当出色。

评分

引用的档案资料是否应如作者那样去解读,其实有再考查的需要,只可惜很多档案现在都看不了了。

评分

关于清代军机处研究的名著,从制度史的角度,系统梳理了军机处在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从发源、鼎盛再到变革的全过程,并将君主与军机大臣、内廷与外朝之间的权力博弈展现无余,对台北、北京两地满文、汉文档案的搜集、整理与分析,让人敬服。虽然部分档案和史料的辨析值得商榷,但整体而言,相当出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