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成果从汉代宗教信仰的角度出发,以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汉墓中的时空隐喻要素以及见诸汉画的神祇与仙谱,重新解读了"孔子见老子"图、济南无影山彩绘陶器、长沙马王堆墓帛画、长沙金盆岭晋墓等诸多墓葬考古材料。尤其是通过大量考古材料与文献对应,论证了汉晋时期一个占支配地位的原始道教修仙思想--"太阴炼形",并通过原始道教的神学逻辑建立起了一套死者太阴炼形成仙过程的理想模型,从而使许多令人费解的墓葬文化现象得到了合理的解释,解决了困扰学界多年的学术问题,填补此方面的学术空白。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宗教史研究及宗教考古学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姜生,男,1964年6月生,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主要从事历史学、宗教学、科学史的交叉学科研究,近期尤致力于两汉思想文化研究。在国际学界倡导基于宗教研究的历史理解认知方法。现任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出版《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汉魏两晋卷”、“南北朝隋唐五代卷”等多部著作,近年在中外发表《东岳真形图的地图学研究》、《曹操与原始道教》、《千真洞的变迁》、《汉代仙谱考》、《马王堆帛画与汉初“道者”的信仰》、《论宗教源于人类自我意识》及Daoism and the Uncertainty Principle等多篇。
读完感受是看完这本书再去博物馆之类的地方看汉墓出土就不再是看热闹了,作者从时人的思想出发来解释汉代的现象,这也如作者本人提到的“要探索历史背后的隐线索……历史就是它的外化。”作者从宗教角度揭示了汉代由儒生主导的生前重义轻生恪守儒家伦理,死后由墓作为起点经过...
评分人之大事莫过生死 死并不可怕 如能知晓死生转换的道理 也就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即死而不亡者寿 鬼神本身与宗教无关 每个宗教都有对神鬼进行解释的理论系统 不同地域会产生不同文化 从而出现不同宗教 而在这片神州沃土上 本土的道教对华夏先民 对汉民族鬼神论的理解传承为嫡传嗣系...
评分汉画研究,历为考古学和艺术史所重。然,考古学固守“视死如视生”之陈腐观念,其研究止于“实”而不能“通”;艺术史耽溺“西方美学”之桎梏,其研究浮于“美”而不能“真”。《汉鬼考》以“宗教”为基轴,是谓汉画研究之新转向。 姜先生此著,乃以信仰与仪式角度...
评分汉画研究,历为考古学和艺术史所重。然,考古学固守“视死如视生”之陈腐观念,其研究止于“实”而不能“通”;艺术史耽溺“西方美学”之桎梏,其研究浮于“美”而不能“真”。《汉鬼考》以“宗教”为基轴,是谓汉画研究之新转向。 姜先生此著,乃以信仰与仪式角度...
评分人之大事莫过生死 死并不可怕 如能知晓死生转换的道理 也就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即死而不亡者寿 鬼神本身与宗教无关 每个宗教都有对神鬼进行解释的理论系统 不同地域会产生不同文化 从而出现不同宗教 而在这片神州沃土上 本土的道教对华夏先民 对汉民族鬼神论的理解传承为嫡传嗣系...
启发!
评分启发!
评分从墓葬(汉画像)的角度探讨汉代宗教信仰,提出一些新思考,视野开阔,富于想象力。书名“汉鬼考”,实际写得更像是“汉仙考”。作者似乎过度强调墓葬体现的死后成仙信仰在汉代宗教/思想中的地位,同时,讨论过程对资料的时间断限注意得不够充分,相关观念的时间线索不太清楚。绪论、结论写得太抒情。
评分呵
评分病得不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