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成果从汉代宗教信仰的角度出发,以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汉墓中的时空隐喻要素以及见诸汉画的神祇与仙谱,重新解读了"孔子见老子"图、济南无影山彩绘陶器、长沙马王堆墓帛画、长沙金盆岭晋墓等诸多墓葬考古材料。尤其是通过大量考古材料与文献对应,论证了汉晋时期一个占支配地位的原始道教修仙思想--"太阴炼形",并通过原始道教的神学逻辑建立起了一套死者太阴炼形成仙过程的理想模型,从而使许多令人费解的墓葬文化现象得到了合理的解释,解决了困扰学界多年的学术问题,填补此方面的学术空白。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宗教史研究及宗教考古学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姜生,男,1964年6月生,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主要从事历史学、宗教学、科学史的交叉学科研究,近期尤致力于两汉思想文化研究。在国际学界倡导基于宗教研究的历史理解认知方法。现任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出版《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汉魏两晋卷”、“南北朝隋唐五代卷”等多部著作,近年在中外发表《东岳真形图的地图学研究》、《曹操与原始道教》、《千真洞的变迁》、《汉代仙谱考》、《马王堆帛画与汉初“道者”的信仰》、《论宗教源于人类自我意识》及Daoism and the Uncertainty Principle等多篇。
读完感受是看完这本书再去博物馆之类的地方看汉墓出土就不再是看热闹了,作者从时人的思想出发来解释汉代的现象,这也如作者本人提到的“要探索历史背后的隐线索……历史就是它的外化。”作者从宗教角度揭示了汉代由儒生主导的生前重义轻生恪守儒家伦理,死后由墓作为起点经过...
评分以信仰的背景,通过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相互印证以还原人们精神世界的尝试,给予本人极大的触动与启发 , “真正的宗教,必定也必须起而否定死亡,—只要它敢于宣称代言人的最高利益。当它这样做的时候,便首先分解了生命的概念,即:一种“表象的”生命,和一种“本质的”生命...
评分读完感受是看完这本书再去博物馆之类的地方看汉墓出土就不再是看热闹了,作者从时人的思想出发来解释汉代的现象,这也如作者本人提到的“要探索历史背后的隐线索……历史就是它的外化。”作者从宗教角度揭示了汉代由儒生主导的生前重义轻生恪守儒家伦理,死后由墓作为起点经过...
评分读完感受是看完这本书再去博物馆之类的地方看汉墓出土就不再是看热闹了,作者从时人的思想出发来解释汉代的现象,这也如作者本人提到的“要探索历史背后的隐线索……历史就是它的外化。”作者从宗教角度揭示了汉代由儒生主导的生前重义轻生恪守儒家伦理,死后由墓作为起点经过...
评分虽还未看完这部巨作,但已深深沦陷其中。颇具张力的文字,广博的文献与图片考古资料,不只是将论点科学、严谨、准确、详细的阐述,更重要的是精彩而立体的描绘出了自汉而起中华之精神世界。第一次体验读深奥如许的学术著作的同时,大汉的精神世界竟如身临其境,其文字与学术功...
呵
评分儒道仙和合而生的意义系统通过人杰-鬼雄等符号实践支撑起汉文化的内在稳定结构。具体观点当然可以商榷,但作者对汉画的诠释确属一流,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物相互发明的手法也令人叹为观止。
评分读过《论宗教源于人类自我意识》之后,大概才明白之前这本书时的困惑,稍稍理解作者所强调和采用的方法论(以及,作者究竟是历史还是宗教学者一时反倒让我困惑了)。强调回到袪魅之前的时代,以宗教的观念去理解古代史,这点跟孙英刚强调的“排除理性主义去接近古人”也是有相似的地方,当然在具体的操作上二者差异很明显。最后想说,本书的用纸的确很好,对得起这个定价。
评分资料非常丰富,有14年及其以前的中英日学术文献,有许多作者自己的藏拓和自拍摄照片,理论基本上以从天到地,从外到内的顺序,完成汉代生死观的描述,主要基于画像石的系统研究,包括文献、纹饰和内涵,全书体量庞大,内容丰富,唯一的瑕疵是逻辑线不太清晰。
评分儒道仙和合而生的意义系统通过人杰-鬼雄等符号实践支撑起汉文化的内在稳定结构。具体观点当然可以商榷,但作者对汉画的诠释确属一流,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物相互发明的手法也令人叹为观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