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瑟琳·海勒 N.Katherine Hayles,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約翰﹒查爾斯﹒希利斯文學講席教授。精通英語和化學。代錶著作《計算機,我的母親》《數字主體與文學文本》,與人閤編《混亂與秩序》。
本書深入探究 “身體” 在信息時代的命運,責無旁貸地闡明我們所身處的虛擬時代以及未來的走嚮。我們作為 “人類” 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瞭,我們終將成為 “後人類”。人類為什麼會嚮 “後人類” ?“後人類” 到底意味著什麼?人類要加入恐龍的隊伍,成為被淘汰的物種?智能機器人會成為這個星球上最重要的生命形式?融貫技術與文化的曆史,從控製論的誕生到人造生命的齣現,凱瑟琳﹒海勒梳理齣三個相互交織的故事:信息如何失去它的身體;賽博人的文化觀念與技術建構;控製論對人本主義主體的消解。深入探究“身體”在信息時代的命運,闡明瞭我們所處的時代和未來。人類必須與其他生命形式共享這個星球甚至人類自身。
变成后人类既引起恐怖也带来欢乐,恐怖在于“后”字步步紧逼着人类所剩无几的平静日子,如《西部世界》中德洛蕾丝的复仇,说真正的众神就要来了,他们很愤怒。但欢乐在于或许将人类意识下载到计算机的实践并没有那么容易实现或者令大众接受,具身的人类是数千年历史进化的结果...
評分变成后人类既引起恐怖也带来欢乐,恐怖在于“后”字步步紧逼着人类所剩无几的平静日子,如《西部世界》中德洛蕾丝的复仇,说真正的众神就要来了,他们很愤怒。但欢乐在于或许将人类意识下载到计算机的实践并没有那么容易实现或者令大众接受,具身的人类是数千年历史进化的结果...
評分 評分 評分终于读完了这本在科技史和科幻评论之间多次横跳的书。喜欢三四六章,谈控制论的发展史,输入的密度高一些。关于小说的五、七两章就读到几次犯困;第九章好一些,但也是它选择的作品自身足够紧凑有张力,分析则没有太多新鲜的意思。 作者在首尾都提到本书是要讲三个故事,信息的...
就算補瞭控製論的課也很難看懂啊,講大會和三次浪潮的時候總想跳過,講女性主義的部分也想跳過,用到精神分析的部分也想跳過,結果到瞭文本分析這塊也有點膈應,控製論拼接替代連接符?wtf?
评分論證很周密,偏嚮科哲(立足於維納的控製論)。人類從始至終都是後人類,從來沒有應然的、固定的人類主體性,主體性一直都在與客體的相互關係中被建構、流變。在未來的賽博世界,由於義體的普遍應用,人類的認知模式、主體與環境的關係將更加復雜多變,一切生命形式的存在及其之間的關係皆有可能。
评分排除掉幾乎每頁都有的錯譯、翻篇就能看到的各種前後譯名不同以及各種遊走在病句邊緣的「人工智能翻譯」,這本書的價值(尤其在中文語境下)毋庸置疑。泛泛來看,全書文繞地控製論、信息科學與科幻小說三個主題其實都並不新鮮,前人已有不少研究(看本書尾注就能知道),本書在此之上雖然並未能非常有機地整閤起一個完整的理論框架,除去將控製論與文學文本及極少數的當代信息科學實驗進行薄弱關聯外,也並無什麼理論創見,但在保證瞭這樣一鍋大雜燴的易讀性的情況下,還能使觀點明晰且不滑入論戰中的任何一個極端,應當說是非常難得的。個人比較睏惑的是,作者是一個做文學理論的,可是整本書中最好的章節卻是三章講控製論的,三章小說分析卻都有些流於形式,兜兜轉轉卻難以明確感知到作者想要錶達的那種文學與控製論之間的互動關係。
评分翻譯不行,章與章之間同一個術語都是不同譯法,不得不腦補原文進行理解,但無礙於原作的精彩分析與洞見,颱版已齣,可洗版。
评分又名:控製論簡史;信息的具體化,電子人的誕生,後人類的齣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