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潭其骧称吕思勉“以史学名家而兼通经、子、集三部”。严耕望称吕思勉的治史是“通贯各时代,周赡各领域”,顾颉刚评价本书“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新的纪元”。
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编政治史,以时间为纲,按照历史顺序加以串联,在理乱兴亡的同时将历史知识更系统地进行梳理,下编主讲文化现象。行文旁征博引,史海钩沉;语言浅显易懂, 简约明达,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国史入门书。
吕思勉,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史学四大家”。
他是我国现代史学界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领域都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代表作品有《白话本国史》《中国通史》《秦汉史》《中国制度史》《三国史话》等。
读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内心一直处在对吕先生学识的钦佩和对自己读书太少的愧疚之中。经过上学期间多年的历史知识学习,对我国整个历史脉络和发展框架,都是熟悉和掌握的。但不得不说,这种熟悉和掌握,主要还是针对常规史实信息本身,并且习惯了课本中以时间为主顺序讲...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高阶段武术秘籍一样,只有具备相当的功底之后,才能读通读懂。 吕思勉被称为史学四大家,他的这本著作确实对得起这个称号。之所以说要有基本功底才能读懂这本书,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这本书不是以时间为轴陈述历史事件,67%,也就是大概三分之二...
评分我听史学大师吕诚之(思勉)先生的课,做他的学生,已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正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第二年,日军进驻上海租界后光华大学停办,吕先生回常州,应聘到离城不远湖塘桥镇上的私立青云中学教书。这是一所刚开办的“地下”学校,表面上向日伪登记,骨子里是原苏州中学...
评分《中国通史》本以为是编年体的史书,发现不是,而是从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个专题来诉说每个朝代。 因为吕先生本身是民国人,书也只写到1920年止。因为本人能力的...
评分好难,分为文化史和社会史。文化史从政体、财产、衣食、学术等论及文化源流与变迁,涉及赋税、货币完全不懂;社会史按时间论历朝兴衰,篇幅紧凑,事件地点错杂,一头雾水。 1.评价个别事件多上溯其流下追其果,如认为王莽变革代表时代潮流,这失败一方面源于偏重立法与形式,其货币改革造成商业秩序混乱,一方面则源于这种整体变革需民众有觉悟,官僚体制执行受监督方可,而它的结果则使后朝代不敢思虑变革根本,苟全于安天下。 2.评价政治手段注重分析原因并纵向对比,如以为韩信等人愿助刘邦共击项羽意在以其为共主而自守一方,因其时战国思想仍有余风。又如各朝安置异族手段。 明清以后,显见民族主义思维,应审慎对待。 仍不得其门而入,于繁杂历史中理出脉络枝叶太难,近现代史更易当局者迷。 感谢短评加字。
评分好难,分为文化史和社会史。文化史从政体、财产、衣食、学术等论及文化源流与变迁,涉及赋税、货币完全不懂;社会史按时间论历朝兴衰,篇幅紧凑,事件地点错杂,一头雾水。 1.评价个别事件多上溯其流下追其果,如认为王莽变革代表时代潮流,这失败一方面源于偏重立法与形式,其货币改革造成商业秩序混乱,一方面则源于这种整体变革需民众有觉悟,官僚体制执行受监督方可,而它的结果则使后朝代不敢思虑变革根本,苟全于安天下。 2.评价政治手段注重分析原因并纵向对比,如以为韩信等人愿助刘邦共击项羽意在以其为共主而自守一方,因其时战国思想仍有余风。又如各朝安置异族手段。 明清以后,显见民族主义思维,应审慎对待。 仍不得其门而入,于繁杂历史中理出脉络枝叶太难,近现代史更易当局者迷。 感谢短评加字。
评分语言浅显 好读
评分语言浅显 好读
评分好难,分为文化史和社会史。文化史从政体、财产、衣食、学术等论及文化源流与变迁,涉及赋税、货币完全不懂;社会史按时间论历朝兴衰,篇幅紧凑,事件地点错杂,一头雾水。 1.评价个别事件多上溯其流下追其果,如认为王莽变革代表时代潮流,这失败一方面源于偏重立法与形式,其货币改革造成商业秩序混乱,一方面则源于这种整体变革需民众有觉悟,官僚体制执行受监督方可,而它的结果则使后朝代不敢思虑变革根本,苟全于安天下。 2.评价政治手段注重分析原因并纵向对比,如以为韩信等人愿助刘邦共击项羽意在以其为共主而自守一方,因其时战国思想仍有余风。又如各朝安置异族手段。 明清以后,显见民族主义思维,应审慎对待。 仍不得其门而入,于繁杂历史中理出脉络枝叶太难,近现代史更易当局者迷。 感谢短评加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